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薛岳與韓復榘,同樣的戰前抗命卻有著不同結局

薛岳與韓復榘,同樣的戰前抗命卻有著不同結局

謀議可咨於眾人,決斷必歸於一將,這是千百年來亘古不變的道理,在歷史上每一位掌握重兵的主帥眼中,手下的將領在戰場抗命歷來是大忌,而抗命者的命運也基本沒有幾個好下場。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兩位出現在抗日戰爭期間直接違抗過中央最高軍事委員會命令的兩個將領:薛岳與韓復榘。

1937年年底,日軍板垣師團與土肥原師團分兩路大舉進攻山東,韓復榘派遣第三集團軍與日寇在德州進行激烈交火,所轄的3個主力師在血戰數日後傷亡過半,而此時集團軍直屬的重炮旅卻未經請示擅自離開戰場,導致我軍的火力無法壓制住日軍強大攻勢,最終潰敗。

韓復榘認為,蔣介石在此時將重炮旅調離戰場無異於釜底抽薪,而更加令其氣憤的是這支部隊竟然被調給了中央軍嫡系湯恩伯部,這更加重了韓復榘的疑心,從種種跡象上來看,中央已經將韓部視作飛蛾,希望其與日軍在山東兩敗俱傷,趁此機會消除異己。

正是這種大戰在即將帥相互猜忌的因素,導致了韓復榘孤注一擲娘下千古罪過,為了保存實力擅自放棄軍事重鎮濟南、泰安,致使日軍不費一槍一彈便佔領了山東,本來日軍計劃攻佔山東至少要付出兩周的時間,可是韓復榘的臨陣撤退讓日軍提前制定了對徐州的合圍戰略,造成全國戰場的極其被動局面。

韓復榘的這種不顧國家大義之舉動,瞬時間讓所有國人震怒,各派均要求中央嚴辦此人,以儆效尤,而蔣介石對韓復榘的不滿則由來已久,藉此機會迅速指示軍統負責人立即著手制定對韓復榘制裁行動,一個月以後隨著一聲槍響,這個曾經叱吒一時的山東省主席在武昌被執行槍決。

而另一位戰場抗命的將領薛岳則與韓復榘有著本質的不同,韓的抗命是為了保存實力不戰而退,可薛岳是在中央明令其保存實力相機撤退時,主動據理力爭要求對日作戰,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軍事委員會高層將領,也包括蔣介石,這就是長沙保衛戰。

在戰前由於張治中的錯誤判斷,提前一把大火燒光了整個長沙城,在日軍還沒有發動對長沙進攻的情況下,這一舉動無疑是將我軍守衛長沙的工作推進了極其不利的局面,所以眾多高級將領均認為長沙此戰不可守,也無法堅守,不過薛岳卻不這麼認為,此時在他的心裡早就醞釀著一次對日軍的作戰方略,正好借長沙來實現他「天爐戰法」的雛形。

而在蔣的眼中,此時的國軍士氣低落,長沙地區又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戰略支撐點,死守意義不大,九戰區的主力部隊是中國軍隊最後的精華,一旦在此被日軍圍殲,那麼今後的抗日事態無疑會雪上加霜,所以堅決反對薛岳的作戰行動。在對此勸說無果的情況下,薛岳這個人稱「老虎仔」的將軍耍起了倔脾氣,乾脆不接蔣的電話了,一意孤行堅決命令下屬部隊準備對日作戰。

而最終的結果表明,薛岳的堅持是有底氣的,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九戰區各部按照薛岳的統一部署,將日軍引入巨大的包圍圈內,如果不是岡村寧次經驗老道,在越發感覺不對的情況下緊急命令日軍撤退,那麼後果將更加慘重。薛岳也因為此戰一舉成名,不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得到了青天白日勳章的嘉獎,日後這個著名的粵系將領也被稱為擊斃日寇數量最多的中國將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衍水小生 的精彩文章:

被彭德懷視為四大敗仗之一的關家堖,為何1萬人沒能殲滅500人

TAG:衍水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