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房價居高不下是何緣故?民國時期房價如何?你在北京能買得起嗎?

房價居高不下是何緣故?民國時期房價如何?你在北京能買得起嗎?

衣食住行,這是人們的基本需要。但很多人都被「住」所難住,居高不下的「房價」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噩夢。以至於現在房價已經開始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如此居高不下的房價,究竟是何緣故呢?雖說其中有炒房團的原因,但更多地是因為房子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剛需」,一種生活的必需品。其實從古至今,「房子」的話題,似乎一直都是熱點。

其實在中國古代,沒有現在社會所謂的「商品房」,更多地都是「自建房」。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人口構成比例自然而然便是農民為主。據相關數據統計,建國初期,農民佔據總人口的90%。雖說古代農民,都是住在自己的自建房中,但依舊有很多人無家可歸,或因為天災,或因為人禍。那麼話說回來,遠的不說,就以民國為例,那時候的房價又是如何呢?以我們現在的工資,能在北京買得起房子嗎?

據悉,民國時期的磚瓦房,一千多一平米,但現如今,1千多可能連個零頭都不是。著名文人魯迅,就曾在北京買過房子。早年時期,魯迅與弟弟周作人在西直門附近買了一個四合院,大約不到4000大洋。後魯迅因不滿周作人的所作所為,搬出去,又在阜成門附近購置一套四合院,大約800大洋。以購買力換算來看,當時的1塊銀元,大約等於現在的52元。由此可見,魯迅前後買的兩套房子,加起來也不過30萬。

事實上,魯迅買的還不是便宜的房子。在魯迅購置阜成門房子後,同事在離他不遠處,購置了一處帶有幾十間廂房的屋子,僅僅花了150塊大洋。當然這是特例,並不是共性。但從總體上來看,民國時期的北京房子,沒有很高的價格。後在1930年左右,北京洋樓每間為400銀元,普通樓房一間100-200塊銀元不等,至於普通民房,一間大約80塊銀元左右。當時的人均月收入,大約為20塊銀元左右。由此可見,當時的房價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那麼,當時的房價為何會如此之低呢?其實就是供大於求,當時的北京有很多空房子,而且也沒有多少人。後在日本侵華開始後,大量的東北人湧入北京,此時北京的房價才有所上漲,但依舊在人們的承受範圍之內。但隨著時間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講堂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過壽要收禮,毛送大蔥白菜蘿蔔,赫魯曉夫:我送毛一份大禮
西門慶生財之道,借官生財與放債取息,「納妾工程」才是斂財之道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