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三星 S10+上手:採用挖孔屏之後,這款標杆旗艦體驗如何

三星 S10+上手:採用挖孔屏之後,這款標杆旗艦體驗如何

在三星 Galaxy S 系列迎來十年之際,三星拿出了 Galaxy S10 作為今年上半年的年度產品,這也是近年來變化最大的三星旗艦。

過去 7 天時間裡,我給手上這台三星 Galaxy S10 插上了 SIM 卡,裝上微博微信,把它當做一台正常的主力機使用。

亮屏之後後,你便能察覺出這款旗艦和前代產品的不同了:用於顯示內容的屏幕進一步延展到上下兩端,手機頂部的寬度已經變得和左右兩側的邊框一樣窄,而下巴的黑邊部分也被進一步壓縮,只有右上角還留有一個黑洞。

還有重量、厚度,這些都在 Galaxy S10 上發生了變化。

這機身輕得有點出乎意料

太輕了。

這是我的同事上手這兩台手機後的第一個評價,無論是小尺寸的 S10 還是比它大上一個圈的 S10 ,這兩台手機都輕得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

嚴格來說,S10 這個 149.9 x 70.4mm 的機身尺寸其實都要比去年 S9 那 147.7 x 68.7mm 的機身還要大一點點,這可能是因為屏幕增大的原因,使得機身尺寸也跟著增大。

但是,今年三星將這台手機的厚度削減到了 7.8mm,重量也減到了 157 克。所以即便機身比去年大了一碼,在實際使用時其實也感覺不到機身尺寸上的變化。

另一邊的 S10 也是如此,這台有著 6.4 英寸屏幕的手機,整機重量也就只有 175 克,比去年 S9 的 189 克還要更輕一些,甚至讓我這個已經習慣了 iPhone XS Max 的用戶一度有種手拿機模的錯覺。

三星固守了兩年的「全視屏」方案,在面對異形屏壓力倍增的情況下,終於拿出了「Infinity-O」作為全新的異形全面屏解決方案,採用通孔工藝在一塊 AMOLED 屏幕上進行開孔處理,並把前置攝像頭精準地放到這枚開孔之中。

這樣做的目的也非常簡單直接,就是想要進一步優化正面感測器的位置,好讓全面屏向著「無邊泳池」的最終形態邁進。

最終這塊顯示屏的屏佔比達到了 93.1%,旨在提供更沉浸式的觀感體驗。

而三星將屏幕從 Super AMOLED 升級為 Dynamic AMOLED 顯示屏後,提供了 1200 nits 的峰值亮度和 100% DCI-P3 色域,毫不意外地繼續保持業界「最好的 AMOLED」的金字招牌。

另外,作為首部通過了 HDR10 認證的手機,帶來了明艷的色彩顯示和極高的動態對比,而德國萊茵 TüV 低藍光認證更是錦上添花。

這塊屏幕的觀感如何?儘管目前 DisplayMate 還沒有公布 S10 這塊屏幕的測試結果(將於 3 月 4 日公布),但上手過真機的媒體都已經欽定了這是目前最好的手機屏幕。

比如 AndroidCentral 和 Trusted Reviews,他們就對這塊屏幕大讚特贊了一番:

這是目前最好的手機 OLED 屏,它甚至沒有競爭對手。

當然,出於續航上的考慮,系統默認的解析度依然還是 1080P,如果要啟用最高解析度,還需要在設置中的開關進行調整。

Galaxy S10 的機身邊框一如既往地採用金屬材質打造,表層為拋光加工,這點和前輩產品相似。

於我而言,經過 S8、S9 到 S10 的迭代更新,這個外觀已經成為了 Galaxy S 手機的招牌,體驗上能夠挑出來的刺並不多。但唯一的問題是電源鍵位置偏上了一點,尤其是在機身體積更大的 S10 身上,單手觸碰這枚按鍵需要花點時間去適應。

因此,在手感這方面我更偏向於喜歡小一點的 S10,畢竟一手掌握的感覺更能詮釋「手機」的本質,坦白說那實在太爽了。

這些新東西比我想像中要好一些

今年在 S10 系列上,我們能看到兩個第一次出現在 Galaxy S 手機上的新技術:

一個是鑽孔屏,意味著 S10 需要在右上角為前置攝像頭單獨開一個孔;另一個則是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也代表了後置指紋將會被拋棄(S10e 使用的是側邊指紋)。

軟體適配可能是很多人第一個會提出的問題,畢竟運用了「鑽孔屏」這樣的新技術,頂部導航欄是否能正常顯示?右上角的按鈕會不會被遮擋?這都關係到實際使用體驗。

不過,這點其實無需有所顧慮,因為早在 Android 4.4 和 Andorid 5.0 的年代,Google 就相繼為開發者開放了多個修改狀態欄和導航欄樣式的介面。

簡單來說,App 開發者可以自行規定系統狀態欄和導航欄是否透明,亦或是採用什麼配色,讓狀態欄和導航欄的風格與自己開發的 app 相匹配。

這項可能原本只是為了美觀而制定的標準,在日後也為眾多「異形屏」手機的初期適配完成了過渡,可以說只要是嚴格准守了開發規範的 app,在「異形屏」的適配上就不會存在太大問題,未適配的 app 則會呈現黑色狀態欄、變回和 16:9 比例相似的狀態。

所以,廠商需要做的就是調整一下時間和狀態欄圖標的坐標,好讓它們不被「劉海」、「水滴」亦或者是現在的「鑽孔」給擋住。

但國內應用生態魚龍混雜的情況相信大家也是深有體會,並非所有開發者都會遵守 Google 的標準和規範,因此 Flyme、MIUI 等國產定製系統,都有了默認狀態下強制填充狀態欄的特性。

「抖音」在 S10 是全屏顯示的,實際上是透明通知欄的功勞

我認為三星的 One UI 甚至在更早的系統上就也添加這一特性了,因為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並沒有遇到開啟某個 app 後,狀態欄突然就變黑的情況。

然而並不是所有 app 都能遵守規則,即便解決了系統狀態欄的顯示問題,但也擋不住部分 app 不走尋常路的設計,比如說我遇到的一次是微博客戶端彈出來的廣告,窗口右上角的「關閉」按鈕剛好被鑽孔擋住了;另一次是在朋友圈編輯圖片時,「發送」也被鑽孔給擋住了。

右上角的「發送」被擋住了

嚴格來說,這點也不算是 One UI 的適配問題,把按鈕放在一個原本是狀態欄右上角的位置,只能說是第三方 app 的開發者還不夠規範。短期內,三星也需要儘快尋求各個主流應用的開發商對其進行適配。

所幸的是,三星採用的「通孔」方案使其即便是顯示內容被遮擋,也能順利進行觸控,如果是原本就熟悉的 app,對使用造成的影響其實並不會很大。

和我們之前接觸過的「光電」結構不同,這次 S10 和 S10 所配備的是高通最新的「聲波屏下指紋」(3D Sonic Sensor)識別方案。

簡單理解,目前「光電」結構所採用的是通過光線反射信息來進行驗證,屏幕發射光源將指紋反射到屏下的感測器,屬於 2D 平面到平面的識別。

而高通的 3D 聲波指紋方案,使用了微震感測器進行超聲波探測,能掃描出指紋特有的 3D 特徵,更為立體與準確。

相較於光電識別,3D 聲波指紋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除了生物活體識別以外,新一代聲波感測器能夠準確地掃描到指紋的溝壑以及底層組織,即便手指表面有些許污垢和水分,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指紋區被牛奶擋住也能解鎖

這樣做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讓你每次手髒的時候更容易解鎖,同時也讓識別感測器不易受到欺騙,順便緩減局部強光對 OLED 功耗和壽命上的影響。

之前曾有傳言指出,雖然超聲波方案要比光電先進,但解鎖效率仍然會受到貼膜的影響而降低。恰好,我最近在用的這台 S10 工程機也被貼上了軟膜,順便也可以驗證一下這個流言。

果然,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在實際測試後,其實普通貼膜對超聲波識別的影響並沒有流言所說的不堪,甚至手指和屏幕之間隔了一張紙,感測器也能給出識別反饋。

不過這裡需要備註的是,這次測試我只是在 PET 軟膜下進行,並非中空的玻璃膜,所以我尚未清楚更厚的玻璃膜是否會對指紋識別有影響,暫且先不下定論。

三星 Galaxy S10 Plus 與小米 9

至於識別速度和解鎖效率,我用了光電結構的小米 9 跟 S10 進行了對比,在按下手指的同時,它們都能迅速且同時完成了解鎖。

當然若是要更嚴格的話,兩者之間其實還是有著一點點的差別,肉眼感覺光電要比超聲波要快那麼幾毫秒,但整體而言實際區別不大。在更新到 2 月 27 日 OTA 推送的新系統後,指紋識別反應有明顯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系統設置中,我們能看到有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可選,但已經見不到三星之前用過的虹膜識別可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為了能在 Mac 上運行 iOS 應用,蘋果或將在 Mac 上採用自研 ARM 架構處理器
小米不想做低價手機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