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2025年,80%的企業數據還是在HDD上?IDC給出答案!

為什麼2025年,80%的企業數據還是在HDD上?IDC給出答案!

如今,通過整合數字技術來幫助企業實施其戰略已經成為一種重要手段。2019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達到1.25萬億美元。在數字化轉型過程,數據存儲業務也在2019年開始突破一個臨界點。從 2019 年 開始,存儲在企業核心(傳統和雲數據中心)的數據將超過全世界現有端點(電腦、 智能手機和物聯網設備)中的數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數字化世界—從邊緣到核心》白皮書上提到。同時IDC 預計從 2018 年到 2025 年,所有介質類型的存儲容量出貨量必須超過 22ZB,其中近 59% 的容量來自 HDD 產業。特別是企業數據,80%的企業數據將存儲在HDD上。

在2019年2月底,IDC高級副總裁Dave Reinsel與希捷科技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孫丹女士聯合接受了至頂網的採訪。談到了哪些因素促進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數據圈,以及為什麼2025年,80%的企業數據還是在HDD上。孫丹女士分享了基於白皮書,希捷的創新策略和發展方向。

2025年,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區域數據圈

IDC高級副總裁Dave Reinsel認為,對於中國而言,未來5年將新增兩億互聯網用戶,通過國家在積極的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計劃,基於視頻技術的各種應用將被廣泛採用。包括人臉識別、精準醫療、虛擬現實、智慧城市等。5G的加速讓物聯網項目計劃加速實施,這些舉措將對創造數據產生重大影響。基於這些舉措,到2025年,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區域數據圈。

海量數據帶來的四大新趨勢

Dave Reinsel認為從邊緣到核心到端點創造出的海量數據,隨著時間的增長,數據產生來源的變化帶來了新的趨勢。

第一從娛樂驅動的數據向生產力和效率驅動的數據的轉變意義重大,這表明生產力、物聯網、通信等產生的數據將發揮更大的價值。

第二,雲成為新的核心。

為什麼2025年,80%的企業數據還是在HDD上?IDC給出答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企業和消費者對公有雲更有信心且應用更多。從報告可以看出,有兩個關鍵節點,一個是到2020年,存儲在公有雲中的數據量將超過存儲在消費者設備中的數據量。一個是到2022年存儲在公有雲中的數據量將超過存儲在企業系統內的數據量。

第三,邊緣IT和企業的作用日益重要,邊緣創造的數據從2015年12%佔比上升到22%的佔比。核心創造的數據從2015年22%佔比上升到28%的佔比。終端創造的數據佔比將下降16%。

為什麼2025年,80%的企業數據還是在HDD上?IDC給出答案!

從數據存儲的角度看,2015年,僅35%的數據存儲在核心和邊緣上。預計到2025年,73%的數據存儲在核心和邊緣。

第四,到2025年,企業將存儲全球超過85%的數據,這意味著企業的重要性和重新崛起。

IT4.0時代到來,IT發展是延續不是覆蓋

數據的不斷增長伴隨著IT的不斷進化,基於此希捷提出IT4.0概念。

IT1.0意味著數據時代的開始,大型計算機和基本的軟體語言開始協調信息,人們逐步意識到數據的潛力。IT2.0,第一波重要數據增長。PC機和客戶機、伺服器工作站提供對數據的直接訪問,這個階段大多數據都是本地的,意味著數據只是存儲沒有被激活。IT3.0是伴隨著移動和雲計算的高速發展。隨著海量應用的出現,數據增長到EB級別,這些應用程序將信息發送到雲中進行備份和分析,但是這個階段數據並沒有完全用於商業智能。

孫丹認為今天IT4.0時代,人工智慧、5G、物聯網將高度發達,新時代意味著數據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這個階段人工智慧技術將用於檢測。同時物聯網數據在網路邊緣附近進行分析和處理。而5G寬頻使M2M通信大規模增長。最終數據將大幅度的獲得激活和價值。

2025年末, 超過企業存儲 80% 將使用 HDD 介質

IDC的數據顯示,硬碟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還是數據存儲的主要介質。即使到了2025年,未來數據存儲依舊是HDD主場,特別是面向企業核心(傳統和雲數據中心)和邊緣(由企業強化的基礎設施,如基站和分支機構)的全球數據到 2025 年末, 超過企業存儲 80% 將使用 HDD 介質。

為什麼2025年,還有超過80%的企業存儲使用HDD,David Reinsel給出了解釋。

HDD的價格優勢和人工智慧技術將推動企業數據存儲在HDD上。David Reinsel認為 「企業需要從成本角度盡量確保這些數據在存儲時候能夠是以最低成本進行存儲,當我們需要使用這些數據的時候,又可以把這些數據通過數據堆棧,把最高性能資源應用到這一塊。」這個角度看人工智慧就可以發揮作用。總體來說,人工智慧的作用就是「我們並不需要所有數據都存儲在快閃記憶體上,而是當我們需要用到數據的時候,人工智慧能夠快速調度實現快閃記憶體存儲這樣的效果。」

孫丹認為,企業級尤其雲端HDD仍將會擁有長期的優勢。就希捷科技而言,採用HAMR新技術的HDD,在不斷提升HDD的性能容量並實現降低成本。希捷今年會推出16TB的企業級硬碟。行業機械硬碟磁頭出貨數年複合增長率在6%。企業級近線機械硬碟市場足夠大並以強勁的速度增長。

基於此希捷積極推動硬碟上的創新。包括在硬碟磁頭上引入創新的激光技術,一方面推出領先的HAMR熱輔助磁技術來不斷的提高磁碟的密度。一方面創新的推出雙磁臂技術來提高性能和IOPS,實現最佳讀寫速度。在快閃記憶體技術方面獨有的DuraWrite增大預留空間,使快閃記憶體性能和壽命都得到了提高。

為什麼2025年,80%的企業數據還是在HDD上?IDC給出答案!

希捷科技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孫丹女士

成立40年希捷沒有停止技術創新

站在希捷角度,孫丹認為希捷的作用就是讓數據價值最大化。從數據的採集到數據處理再到智能學習形成一個閉環,不斷讓數據釋放其價值。

今天物聯網設備和機器人技術將成為當今人類與數據生成的主要驅動因素,同時存儲技術將繼續發展,理解下一代內存對希捷也至關重要,而數據來源和數據治理需要一個安全可信的數據生態系統,同時數據處理需要通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在邊緣實時進行。

同時孫丹談到希捷一直致力推動行業用戶對於AI的認識,希捷與百度雲、騰訊雲、京東雲、華為雲等合作夥伴不斷推動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存儲技術等方面合作。希捷是最早在中國看到安防、金融體系對於AI的需求,在安防領域希捷與海康合作推出的AI盤,已經開始有一些規模的使用。目前希捷與國內合作夥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主要是在安防領域、無人汽車領域、無人飛機等。包括與中國大疆DJI公司合作,針對大疆無人機推出了Fly Drive硬碟,針對64路流媒體圖像分析的酷鷹(SkyHawk AI)人工智慧監控硬碟,包括推出專門針對無人汽車的硬碟等。未來會在包括醫療、教育、娛樂影視製作、廣告製作、遊戲等領域展開合作。

希捷是非常專註於提供數據存儲技術和數據安全技術,希捷也在積極推動讓數據更安全的內置數據恢復軟體的加密盤,以及對硬碟的故障進行預測,這些都是通過管理硬碟來為客戶實現數字化更好的價值。

孫丹認為基於這些驅動,希捷將繼續專註數據創建、物理設備、數據安全以及數據流四大支柱領域的研發,以獨特的技術滿足數據爆炸產生的存儲需求,助力企業挖掘數據星球的潛力,獲取更多的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MWC 2019:思科和諾基亞為日本電商提供移動網路技術支持
谷歌啟動「機密計算」挑戰賽以提升雲安全性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