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得了便宜還賣乖,1973年剛加入次年就嚷嚷退出歐共體

英國得了便宜還賣乖,1973年剛加入次年就嚷嚷退出歐共體

通過上兩文「1975和2016脫歐背後:日不落變成日已落,大英情結至今難忘」「從抗拒到加入,英國終於放下日不落的架子加入歐共同」,我們講述了英國的「三環外交」思想的演變,和因為英國、英帝國、英聯邦實力地下降,導致從初期對歐共體的抗拒變成逐步希望加入的歷史。

1961年,英國就曾向「歐共體」提出過加入申請,但戴高樂認為英國的加入只會起到搗亂作用,因此,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所以,英國只好希望國力可以快速提升。但無奈,西德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法國也不弱。

英國想通過加入「歐共體」控制歐洲大陸,進而為己所用的意圖根本無法達成。為此,它只能利用自己的實力,希望在歐共體內部成為「特殊成員」——盡量拿好處,擺脫壞處。而當時的歐共體的思想仍然沉浸在「大」,以便在美蘇之外形成第三極。因此,對於英國特別是英國對「歐共體」外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非常看重。

(1)加入共同體兩年後,舉行「是否退出公投」

1972年年底,英國退出「七國聯盟」後便於1973年加入了「歐共體」,順便還帶走了丹麥和愛爾蘭兩國,算是給「歐共體」帶了「投門禮」。法國、西德對此非常重視,給予了英國「三駕馬車」之一的待遇。

即使如此,英國民眾對歐共體仍然非常不信任,是否加入、利弊如何等仍然有這涇渭分明的態度。為此,在「趨勢」之下,英國的行為有些「怪異」。加入歐共體兩年後的1975年,英國政府決定以公投的形式表明態度,統一思想。

哈羅德·麥克米倫(1957—1963首相)

1974年4月1日,英國正式發出「退歐」威脅。那麼,英國剛剛加入歐共體一年多,怎麼就想退出呢?其實,退出是假,藉此名義要求「歐共體」給予自身特殊照顧才是真的。

也是英國「共富貴」思想來的不是時候。本想藉助「歐共體」抵擋1971年發生的西方經濟危機,但剛加入又趕上了1973年石油危機,石油價格快速增長。到了1974年,西方世界出現了「滯漲」問題。各個國家內部的保守主義情緒、民粹主義傾向紛紛提升,貿易限制、貿易摩擦問題日漸增多。

(2)威脅退出,法國和西德妥協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的執政黨認為:只有通過威脅歐共體,讓其退步,達到對英國最有力的稅收政策,才能讓自身利益最大化。

恰巧,當時的法國和德國特別希望英國留在「歐共體」,他們也知道:英國的主流民意是退出「歐共體」,從1970年到1974年,英國的民調顯示,不加入、退出「歐共體」的人佔到了六成左右。如果英國實行「公投」,那麼,結果必然是「真的退出」。

哈羅德·威爾遜(1974-1976首相)

面對英國及其英國的影響力,法國和西德最終答應了英國的大部分要求。結果,1975年的公投結果是「留歐派」獲勝。

這次威脅成功之後,英國嘗到了甜頭開始不斷地以此作為威脅,最終,1990年,拒絕簽署關於移民問題的《申根公約》;1997年,英國又決定不加入歐元區,繼續使用英鎊。

然而,世界是變化的。2013年開始的這次「退歐」公投與威脅,註定展示出:人不能總想依靠威脅得到好處,40年的妥協既然換不來「一心一意」,那麼,法德也很堅決:退就退吧,先把「離婚協議」的事兒說清楚吧。

1975年脫歐背後:日不落變成日已落,大英情結至今難忘

從抗拒到加入,英國終於放下「日不落」架子加入歐共同

戰略盟友選擇要區分三種敵人,談德國一戰朋友圈選擇錯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一戰」前世界六強德國最孤立,美法日為何與英國結交
德國打破「世界秩序」的教訓:朋友太少敵人太多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