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老中醫》翁泉海的歷史原型,路轉粉表示正在趕來的路上

看完《老中醫》翁泉海的歷史原型,路轉粉表示正在趕來的路上

電視劇《老中醫》正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孟河名醫翁泉海歷經坎坷,輾轉到上海灘行醫,不想出師不利,第一次出診,就惹上了官司……劇情被網友吐槽。

先不管電視劇的藝術表現如何,單單看完翁泉海的歷史原型這個人,只想喊不吝嗇的豎起大拇指。

翁泉海的歷史原型是誰?得先從他的家鄉孟河說起。

民國時期,孟河是江蘇武進的一個小鎮(今屬江蘇常州新北區),地處長江岸邊,歷史上名醫輩出,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

晉代醫學家葛洪的祖父葛雲曾在吳國做官,以善於煉製丹藥著稱於世,他的弟子鄭隱得到了真傳,後來又將平生所學傳給了老師的孫子葛洪。

南宋時,孟河地區名醫許叔微著有《本事方》,成為史上最早的醫案類著作。

明代名醫王肯堂著有《六科準繩》,使醫案更加註重「學術之規矩」。

到了清朝時期,孟河地區形成了「孟河醫派」。

晚清時,著名的孟河醫派代表人物有費繩甫、馬日初、巢崇山、丁甘仁等。

後來孟河名醫逐漸來到上海發展,因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孟河名醫漸漸有了名氣,傳授了諸多弟子。

今天,上海諸多著名的中醫專家都是孟河醫派的真傳。

孟河醫派四大家族中,費氏家族善於診治內傷雜病,費繩甫以善「危、大、奇、急」診聞名;

馬氏家族精於內、外、喉三科,曾經入京給慈禧太后看過病;

巢氏家族的專長是刀圭之術,善於治療流行性疾病;

丁氏家族的傑出人物是丁甘仁,他師從馬氏家族的馬文植,內、外、喉三科都十分出色,還擅長婦科及疑難雜症。

丁甘仁在上海行醫時,名氣最大,首次提出「傷寒、溫病統一論」,推崇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學說。

曾首創了中醫學校,培育中醫人才,弟子眾多,成績斐然,被稱頌為「醫譽滿海上,桃李遍天下」。

電視劇《老中醫》的主角翁泉海為當時上海醫學界的佼佼者,其歷史原型即丁甘仁。

丁甘仁,字澤周,同治四年(公元1866年)生於武進縣通江鄉孟河鎮,幼年聰慧好學,落筆片刻成文,博學多識,勤奮刻苦,精通諸多醫學典籍。

丁甘仁在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行醫,1917年創辦了上海中醫專門學校,1919年創辦女子中醫專門學校,培養了大批中醫學人才,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丁甘仁樂善好施,對患者不論貧賤富貴,都會一視同仁,免除貧困者的診金,有時還贈送草藥。

丁甘仁還熱衷公益事業,多次出資向貧苦百姓施捨粥飯、衣物,在家鄉捐資興辦養老院、育嬰堂、修橋鋪路等,至今仍為家鄉人民廣為傳頌。

1926年夏,丁甘仁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二歲,葬於孟河高橋的鳳山。

知乎上有人提到這麼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不適合做醫生?

答案不言自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北宋落榜考生,兩次夢見同一白衣人,終成「進士名醫」
清朝小故事——借金人:與其說是「恩」,不如說是「義」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