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同飲,老祖宗教你餐桌上的講究

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同飲,老祖宗教你餐桌上的講究

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同飲,老祖宗教你餐桌上的講究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時間的變化,古人的風俗文化也一代代傳承下來。在以前年代,人們很注重一些禮節和道德修養上的問題,因為人們覺得禮節能夠看出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的修養,所以那時候的人對於禮數是非常在意的,而有些禮節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直延續到今天。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就是跟禮節有關,「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同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句俗語其實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關於餐桌上的禮節問題,而且這句俗語的意思也挺好理解的,說的就是:在酒席上,父親和兒子是不能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飯的,叔叔和侄子是不能在一起喝酒的。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父子不同桌」這句話,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也都遵從長幼有序的文化習俗,就拿吃飯來說,在平時的時候我們都是一家人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但是一到了逢年過節或者是有宴席等重要事情,都是長輩和長輩坐一桌,晚輩和晚輩坐一桌,大家都很在意宴席上的座位問題。

畢竟宴席中會來很多的親戚朋友,這當中有長輩,有同輩,還有晚輩,如果把一對父子放在同一個桌子上則是對桌上其他長輩的一種不尊重,因為他們會覺得,這樣做就等同於把他們的地位放低了。

其次就是長輩們同坐一桌有他們想要探討的話題,俗話說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不懂,因為年齡的差距,看法也就不一樣了,所以如果是兒子同父親輩的一桌,就有些不合適。

同樣的道理,叔叔和侄子也是相差了一輩的人,但是古代時候的人普遍都結婚很早,因為早婚早育的原因,所以叔叔和侄子的年齡也差不了多少,甚至侄子的年齡比叔叔的年齡還要大的都有。

但是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輩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使兩人在年齡上差不多,但也相差了一個輩分,如果侄子和叔叔一起喝酒就不符合禮節。

況且人喝了酒以後本就容易頭腦不清,如果喝了酒過後兩人在這上面鬧了笑話就不好了,所以便有了「叔侄不同飲」。但實際在如今這個時代,人們會在喝酒這一方面適可而止,所以也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俗語往往都通俗易懂,而且又富含哲理,畢竟這些都是老一輩的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總結而來的。

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人們不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觀念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有的俗語也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但是卻體現出了古人們的聰慧和對當今社會做出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夫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4大緊,4大松,4大嫩,說的是什麼?背後的深意值得牢記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老祖宗為何這麼說?你覺得有道理嗎?

TAG:子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