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徽挖出1萬斤「黑米」,遭災民哄搶,乾隆一吃,滿含熱淚

安徽挖出1萬斤「黑米」,遭災民哄搶,乾隆一吃,滿含熱淚

在清朝歷任帝王中,乾隆創造了多項紀錄,比如,年齡最大、在位時間最長等,據統計,乾隆還創造過一項紀錄,那就是賑災銀子花的最多。乾隆曾4次免除天下稅賦,實屬罕見。在康熙和雍正時期,凡是受災不超過一半的地方,正常納稅,乾隆登基後,覺得這樣不合理,就改為受災不超過一半的地方,只需要增收十分之一的稅賦,對於受災超過一半的地方,基本上全部減免,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歷史人物都有辯證性,乾隆繼位時,有康熙和雍正開拓的局面,整體上說,他是幸運的。疆域整體穩定,國庫充盈,足夠他講排場的。雖說乾隆後期,制定了一系列閉關鎖國的政策,使清朝徹底落後,但乾隆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執政之初,仍然是一副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形象。

《清史稿》說乾隆「秉性仁慈」,其實,縱觀乾隆執政60年,他對官員極為嚴厲,只有對百姓才算的上仁慈。尤其對於自然災害方面,非常重視,他常常把救災視為國家第一要務,乾隆元年,甘肅巡撫許容因為隱瞞災情不報,被乾隆直接免官。後來兩江地區因為災情彙報不實,直接貶了兩江總督的職。對於擅長救災的官員,例如劉統勛、尹繼善等人,乾隆都是重點培養。

乾隆十一年,位於安徽南部的太湖縣發生了洪災,洪水幾乎淹沒整個縣城,堪稱百年一遇,很多房屋被沖毀,百姓流離失所。乾隆急忙派遣劉統勛前去賑災,但從朝廷接到消息,到籌集糧食,運到災區,需要至少半個月時間,這期間,當地百姓為了填飽肚子,紛紛上山挖野菜、山筍和菌類為食。很快傳出消息,說有人在山上挖出「黑米」,遭到災民哄搶。

當地官府很快控制住了局面,據乾隆收到的奏摺說:共挖出黑米1萬斤,當地官員更是恭維乾隆說:黑米是上天的恩賜,災民之幸。乾隆大喜,連忙讓人送來一些黑米他嘗嘗。結果嘗了第一口,滿含熱淚。因為這些黑米根本無法下咽,就像吃到灰燼的感覺,乾隆不禁感嘆民生只艱難。

後來有人分析,乾隆時期太湖出現的「黑米」,其實是一種碳化過的糧食。也就是說,可能是很久以前,為了躲避戰爭或其他特殊原因,古人臨時把大量的糧食挖坑深埋起來,已備方便時再取出來,但這些糧食最終沒被取走,時間久遠,再加上儲存環境做過的處理,糧食逐漸碳化。也就是說,「黑米」雖然是糧食,但卻是上幾百年前的糧食,吃起來就像吃土一樣。

乾隆吃到黑米後,難以下咽,但他隨後做了個決定,讓當時僅有的5位皇子都來嘗嘗,一人吃一碗。大阿哥永璜當時已經19歲,他知道乾隆的用意,大口大口的吃光了碗里的黑米,但六阿哥永瑢僅有4歲,面對如此難吃的米飯,他不敢不吃,但又吃不下,一頓飯吃了3個時辰,也就是6個小時。

雖然黑米是古老的糧食,但在災民的眼裡,這是極好的東西,乾隆隨後免除太湖3年賦稅。乾隆作為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雖然有許多缺點,但在救災方面,還是歷代君王中比較慷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明代宗去世,留下30歲美貌的皇后,明英宗如何對待她?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