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藝術展,或許是你最能消受得起的奢侈品

藝術展,或許是你最能消受得起的奢侈品

隸屬 LVMH 旗下,Fondation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基金會)建築自落成巴黎以來,直至 2014 年方才正式對公眾開放。短短數年,它已變身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地標,鼓勵著當代藝術家們的創作,將目光聚焦拓展潛在客戶的多元化與傳播性

Frank Gehry 設計的 Fondation Louis Vuitton(圖片來源:Google)

過去將 Olafur Eliasson 這樣的藝術家帶入大眾視野,前段時間促成轟動法國乃至國際的《Jean-Michel Basquiat – Egon Schiele》聯展,最近還邀倫敦考陶爾德畫廊,共同策划了囊括百餘幅印象派巔峰畫作的《A Vision for Impressionism》展覽…… 這家世界最龐大的奢侈品集團,正一步步遞增他們跨領域的參與度,改變整個時尚產業的勢態,提升涉獵藝術圈的影響力。而這一現象,似乎同樣能從其他行業巨頭的身上探究到,藝術領域,是否是奢侈品牌著重發展的新方向呢?

LVMH:奢侈品集團構建的藝術藍圖

雖未有悠久的歷史沉澱,Fondation Louis Vuitton 藝術項目的受歡迎程度,卻時常遠超當地其他始祖級博物館的客流量。也難怪,巴黎市長毫不吝惜 「a gift for Paris」 的讚譽,來表達當地政府對它天降的喜悅和支持。

《Jean-Michel Basquiat – Egon Schiele》聯展(圖片來源:LVMH)

由先鋒建築大師 Frank Gehry 操刀設計的基金會建築,藏身城西布洛涅(Bois de Boulogne)中,像帆似雲地 「懸浮」 綠茂青樹上,自身的奇異性就讓它堪比藝術品般的存在,伴隨光影的變幻流轉,與環境交織出轉瞬即逝的景象。在任命 Suzanne Pagé 擔任基金會總監後,他們多次聯手世界頂尖博物館,策划過往你在巴黎絕少能一睹真容的展覽,向公眾引薦他們看重欣賞的當代藝術家們。《Jean-Michel Basquiat – Egon Schiele》的世紀聯展,便是近期最受藝術圈矚目的大事紀。

Egon Schiele 和 Jean-Michel Basquiat (圖片來源:Google)

那麼,為何要把兩位相隔 70 余載的非同代藝術家放在一起相提並論呢?某種角度上,Schiele 和 Basquiat 就像從未謀面、卻因藝術遺產的份量而緊密相連的朋友:他們同樣深受弗洛伊德哲學的影響,同樣桀驁不馴地抗爭世事,同樣被推舉為表現主義的核心人物,並且同樣地,他們生命協奏曲的終止符,停留在了 28 歲那個節點上…… 創作的樂章潦草短暫,卻反襯出兩位天縱之才的作品多麼強而有力。

展中 Egon Schiele 空間

在巴黎這樣孕育著文化、藝術、時裝的都市裡,無論你是出於對 80 年代美國波普的喜愛,還是對塗鴉文化的好奇,Jean-Michel Basquiat 這樣通吃 fine art 和 street art 的人物,都是你非看不可的,更何況外加上過去 25 年裡未曾在巴黎舉辦過專展的畫壇巨匠 Egon Schiele 。此番恰逢藝術家離世百年的紀念,才在 Suzanne Pagé 的力薦下,誕生了這場驗證天賦差異與相似共存的比對。與此同時,媒體狂轟濫炸的讚譽和報道,為基金會引來絡繹不絕的客流量,這場盛大的聯展顯然不會給 LVMH 留有遺憾。

Egon Schiele 畫作

對應基金會的四大主題之一,即呈現藝術家的主觀願景,及表現主義的審視角度,《Jean-Michel Basquiat – Egon Schiele》就兩位大師的背景、選題、風格、影響,做了有趣的配對,建立起敘事的假設。遊客被引導由 Egon Schiele 的鉛筆、水彩作品開始,從一幅幅繪有單一人物的中小型作品循序漸進,有時候,色彩在它們身上彷彿喪失了 「效果」 ,微不足道但說服力十足。藝術家標誌性白色,像縈繞在畫裡面的回憶,經過深思熟慮的構圖,牽動角色扭曲的體態和深陷苦楚的面容。這種誇張的表現手法,被他視為承載藝術的合理延續。

展中 Basquiat 空間(以上圖片來源:Wallpaper*)

當轉至 Jean-Michel Basquiat 的展區,你能強烈地感受到他想要呈現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風格、現象,還有自我。看似混亂、毫無頭緒的繪畫,融入了塗鴉、文字、符號、象形圖的元素,在他激進的藝術實踐中,繼承了 Schiele 的藝術形態,延續了歷史的血脈,借用新表現主義呼籲社會問題,正如那些爆炸性視覺畫作里咆哮、悸動的形象。當被問及如何描述自己的作品時,紀錄片里的 Basquiat 駁斥說,「就像問 Miles Davis 是怎麼吹奏小號一樣,我不覺得他能告訴你在那個點上為何該這樣處理,大部分時間是自然而然的。」 創作的隨機性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彌足珍貴,無法複製。

Basquiat 畫作

此次展覽,Fondation Louis Vuitton 邀來專研 Basquiat、Shiele 的藝術史學家 Dieter Buchhart 擔任撰文編輯,出版了展覽相關的畫冊,成了大家觀展後爭相購買的周邊。兩本書囊括了許多此前從未在歐洲展出過、鮮有公之於世的畫作,較之同類書籍,在內容質量的把控與可探究性上明顯有了提升。更具價值的,還有以博物館藏品級標準轉印的藝術家簽名影像,僅可於展覽期間限量購買。但這些印有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字樣的物件,在標明其 「出身」 的同時,也有意無意地為品牌起到了流通宣傳的作用,即使你不是個熱衷搜羅時尚單品的戀物者,但你不也同樣擁有了一件 LV 嗎?

展覽出刊的書籍(以上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Prada:藝術是品牌形象「影印」

即便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的大樓將在 2062 年後歸屬巴黎市政府,但這樣的合作協議並沒有動搖他們投身藝術的決心,可見涉及該產業之於他們的重要性。相同地,越來越多的奢侈品集團願意同藝術結合到一塊兒,附庸風雅地扮演起藝術愛好者的角色,這些品牌的藝術項目相較傳統博物館,對大眾來說,甚至更具吸引力。

Miuccia Prada 與 Patrizio Bertuelli(圖片來源:Google)

在歐洲的另一座文化名城米蘭,Miuccia Prada 與丈夫 Patrizio Bertuelli 對藝術和文化領域的好奇心發酵,最終促成了與荷蘭建築大師 Rem Koolhaas 合作打造基金會總部的想法,並於 2015 年正式對外開放。這個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就萌生出的念頭,難道是權用來孵養他們個人的興趣愛好嗎?「那時候根本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藝術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 是歐洲範圍的先鋒,是個脫離時尚品牌業務的文化機構,旨在完成自己的傳播使命。」 根據基金會負責人 Astrid Welter 接受採訪時的宣稱,不難看出,他們想要與其他奢侈品牌劃分本質的界限,「純粹」 為藝術而藝術,讓它自然而然地突顯出優雅

Fondazione Prada 總部(圖片來源:Google)

且不說藏品幾許,單論基金會總部設計師 Rem Koolhaas 的才華與名望,就已讓 Fondazione Prada 成為藝術迷必逛的景觀了。作為遠近聞名的藏家和贊助人,Miuccia Prada 夫婦與世界級博物館還有藝術家們,早就建立起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切為他們設立一個個據點作好了鋪墊,包括他們傾盡心力修繕了整整六年的滬上名門 —— 榮宅。

劉野《寓言敘事》榮宅展(圖片來源:Google)

那麼接下去的事情,大家多少有所耳聞。榮宅開放之日,Prada 邀來演藝圈、藝術圈、傳媒圈、建築圈等各界名流齊聚宴會,齊齊盛裝品牌提供的服飾。社交媒體上,幾乎鋪天蓋地著榮宅的訊息和圖片,讓它瞬間攀升為上海最有調性的觀光地。當然,這也與宅內設有不定期的藝術項目有著巨大關係,剛剛結束的劉野《寓言敘事》展,可說是你在傳統博物館內無法體驗的。所有畫作像在整個空間中靜處過百年,色調與宅內深沉復古的家居、燈具、牆壁,乃至泛著年代感的印花地板都相輔相成,為你絮叨屬於它們自己的故事。

Tom Sachs《藍鯨》

Wes Anderson 設計的 Bar Luce(圖片來源:Fondazione Prada )

過去的 20 年間,類似劉野展覽的策辦,在 Fondazione Prada 的項目列表裡層出不窮,是他們絕佳藝術策劃力的體現。它們不但與時俱進,且總能引起巨大的市場反響,這是絕大多數私人基金會不具備的。Tom Sachs 的《藍鯨》雕塑,Damien Hirst 的《Lost Love》裝置,Thomas Demand 的《被偷走的圖像》群展,還有《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 Wes Anderson 專門為其設計的 Bar Luce 咖啡廳…… 這群活躍在當代藝術界的紅人,均為 Prada 的座上賓。自然地,相應展覽的書籍不可能被基金會遺忘,它們甚至成了品牌 VIP 們熱衷收集的稀有物,而為滿足粉絲的小確幸,藝術家的作品還會突發性地 「誤入」 一下品牌設計,可謂是幸福來得太突然了吧。

Damien Hirst 與 Prada 辦展設計兩不誤(圖片來源:Fondazione Prada )

Kering:後來的藝術攪局者

不管就所持有的品牌競爭力,還是銷售覆蓋面而言,常年與 LVMH 分庭抗禮的 Kering 集團,沒有理由在任何方面落單。這家由 Pinault 家族管理的企業正逐漸調轉自己時尚標籤的身份,在類似項目上頻頻加大資金的投入。早前 Kering 一舉收購頂級藝術拍賣行佳得士,接著宣布將在 2019 年,落成靠近盧浮宮去處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如此舉措也著實讓人看到了他們征戰藝術領域的野心。

Kering 正積極籌備藝術館的建成

如果要追溯 Kering 集團與藝術的淵源,那便要提到旗下品牌 Yves Saint Laurent 於上世紀 60 年代時,尚且健在的傳奇設計師就把荷蘭新造型主義畫家 Piet Mondiran(蒙德里安)的作品融入到了那條傳世的半身裙中。或許,它可算是藝術跨界中最為人熟知的時裝設計了。時至今日,Kering 再度迎接來了一位新革命者,為 GUCCI 成功復辟的 Alessandro Michele 。

迷戀文藝復興的 Alessandro Michele 甚至拿自己作為藝術題材(以上圖片來源:Google )

說到這家改造成新模樣的時裝屋,就不得不提當代藝術在它的攀峰道路上起到的作用。近年來的 GUCCI ,在秀場造型、廣告大片、宣傳活動等對外事宜上花盡了心思。品牌 4 年前舉行了一場名為《No Longer / Not Yet》的大展,在那個繁花簇擁、春意似錦的印花空間內,GUCCI 傾情所有地號召來不同領域的當代藝術家們,用形而向上的視覺賦加鮮明的品牌元素,向觀客介紹何為 「當代」 精神。從攝影、繪畫,到雕塑、裝置,各種藝術形態均被涉獵,請來 Jenny Holzer 、Glen Luchford 、Rachel Feinstein 等藝術家的參與,誠邀《LOVE》雜誌發行人 Katie Grand 策劃把關,陡增一份前衛與時尚。

《No Longer / Not Yet》(以上圖片來源:THE D』VINE )

想必 GUCCI 模特手捧模擬頭顱、雛龍的走秀片段,依然會教人念念不忘吧。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用非理性且充斥浪漫復古的 Cyborg 元素,策划了那場拍案叫絕的故事。而他對藝術的解讀和借用,實則早就超出我們的設想。以至於,後來《The Artist is Present》展覽剛剛透出風聲,便成了媒體們搶鮮報道的熱點,大家都好奇他又能玩出什麼新把戲。

誤以為是行為藝術現場的 GUCCI 18 秋冬秀場(以上圖片來源:Fashionista )

這是一次針對 「複製挪用」 現象的探討。從展覽的命名開始,到作品主題的呈現,如同就當代文化創作的反諷。用展覽入口處那句 「古羅馬人孜孜不倦地複製古希臘雕塑,終令世人得以一覽其精絕壯美」 來描述,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其中,仿照西斯廷教堂製造的小空間布滿了宗教壁畫,包括印著米開朗琪羅《末日審判》的木板牆,帕台農神廟裡的斷頭神像,還有按照《紐約時報》字體翻印的《The New Work Times》,報紙中登印著各類 「藝術」 複製的奇聞妙事,是一份觀眾可以隨身順走的隱藏周邊。

展覽《The Artist is Present》(圖片來源:Wallpaper*)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GUCCI 主導的展覽,總會邀請到大量的當紅藝人、KOL 、媒體在特定開放日提前預覽藝術品。他們免不了需要身穿品牌的當季服飾入場,而流量偶像們相繼釋出的展覽圖片,或能為藝術展帶來不可預計的 「打卡」 探訪,或帶動GUCCI 新款單品的熱門走俏。那無獨有偶的操作,無疑替品牌鋪墊了更長遠的利益,即高雅與商業的兼得。

傳播性周邊《The New Work Times》報紙

眾多明星受邀助陣 GUCCI 展(圖片來源:Google)

不僅是那些價值位居前列的財團,還包括 LOEWE 、Cartier 、CHANEL 、Zegna 等品牌,都紛紛調轉自己時尚標籤的身份,在類似項目上頻頻加大資金的投入。藝術到底對時裝擁有怎樣的助推力呢?其原因絕不只是掌舵人本身對藝術品的篤愛,還背藏著品牌堆砌影響力的用意。

現下,如何將藝術和時裝結合到一塊,正慢慢延伸為近年奢侈品公司致力探尋的要事。無論如何,它對品牌形象的提升百利而無一害。甚者,那些與藝術家推出的聯名品牌,刺激粉絲引發哄搶,產品斷貨之餘,成了品牌擁躉突出 「個性」 、彰顯 「品味」 、區別 「身份」 的新符號。

也許 Miuccia Prada 說的確實沒錯,奢侈的門檻越來越低,商品和藝術品面臨著趨之若就的大眾化,怎樣讓品牌價值穩固上升,才是品牌該當搶先的諾曼底吧

作者: Tarring Lee

熱門內容

點擊以下圖片查看

勢在必行的「可持續性」時尚,到底是什麼?

人人皆做街頭品牌的當下,「不變」也許更可貴

這個系列的 Nike 球鞋,已經超越了作為鞋子的本質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OWRE現客 的精彩文章:

第三次國外走秀,李寧的表現如何?
這雙 「珍貴」的Vans 終於來了

TAG:NOWRE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