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叛將分別指誰 他們背叛了誰 最終結局如何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叛將分別指誰 他們背叛了誰 最終結局如何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叛將分別指誰?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叛將分別指:英布、呂布、侯景、吳三桂。他們分別背叛了誰?結局如何?

四大叛將:

1、英布

英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市)人,坐罪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秦末漢初名將。

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被殺後,心生畏懼,遂於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漢。兵敗,以謀反罪被殺。

英布:英布先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後又背叛劉邦,起兵反漢,最終兵敗被殺。

英布

2、呂布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聯絡而進入兗州,佔據濮陽,與曹操血戰兩年,曾使曹操數戰不利,但最終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

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時而和好,時而相互攻伐。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鬥。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處死。

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三國演義》及民間其他藝術形象,呂布多被塑造成三國第一猛將。

呂布:呂布先背叛義父丁原,殺害丁原投奔董卓。後又背叛董卓,殺害董卓。最終被曹操所敗,想投靠曹操曹操沒有同意,被曹操所殺。

呂布

3、侯景

侯景(503~552年),本姓侯骨,字萬景,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羯族。南北朝時期歷史人物。

剽悍好武,不良於行,擅長騎射,選為懷朔鎮兵。北魏末年,爆發六鎮起義,邊鎮各部胡族反抗北魏統治,侯景趁勢建功立業。最初投靠爾朱榮,隨平葛榮起義,拜定州刺史。後來,歸順東魏權臣高歡,拜吏部尚書,遷河南尹。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拜豫州刺史,駐守壽陽。太清二年(548年),起兵叛亂,進攻建康城,發動「太清之亂」,屠戮門閥世家。

大寶二年(551年),在殺死梁武帝、簡文帝和豫章王后,篡位為帝,建立漢國。其後,梁元帝組織江州刺史王僧辯和東揚州刺史陳霸先,率軍攻破建康城,平定侯景之亂。侯景為部下所殺,後事處置按照王莽故事。

侯景:侯景先投靠北魏爾朱榮,後投靠東魏,再投靠梁朝。後來,又背叛梁朝,殺死梁武帝,篡位為帝,建立漢國。最終,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亂,侯景為部下所殺。

侯景

4、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吳三桂:吳三桂先背叛明朝,投降清軍,引清軍入關。後又背叛清朝,自立為帝,最終兵敗病逝。

吳三桂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獵奇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分別是什麼 它們各講了什麼內容

TAG:古今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