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廉頗對藺相如無禮,為何趙王不處罰廉頗,看背後的帝王智謀

廉頗對藺相如無禮,為何趙王不處罰廉頗,看背後的帝王智謀

「將相和」的故事已經是千古美傳。一直以來,我們都將這個故事理解成:廉頗看不慣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所以處處找他的麻煩,而藺相如宅心仁厚,一心為了趙國的團結,所以對廉頗多次避讓,最後廉頗幡然悔悟,負荊請罪。但是,有一個關鍵的角色被忽略了,那就是趙國國王!廉頗、藺相如可不是地方小吏,而是朝廷重臣,他們的矛盾直接造成的就是國家的動蕩,作為趙國的國王,他為何沒有出面呢?沒有去處罰廉頗的無禮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廉頗將軍。廉頗是趙國的主要軍事統帥之一,無論是攻擊燕國還是配合攻擊齊國,征伐魏國,可以說都是戰功赫赫,對秦國的作戰只有長平之戰的那一次防禦作戰,採取的還是防禦作戰的方針,並非是積極進攻。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就是說廉頗和燕國,齊國,魏國的關係都不好,但是和秦國的關係要好那麼一點,畢竟沒有給人家造成多大的傷害。

然後,我們看一下藺相如,巧合的是,藺相如和廉頗是相反的。藺相如最初是趙國宦官謬賢的舍人,在他的舉薦下才得以進入趙國的中樞,而此人和燕王的關係特別好。在和氏璧的問題上,藺相如作為趙國的代表出使秦國卻又把親王給忽悠了一頓,在澠池之會上,更是以性命相搏掃了親王的興緻,保護了趙王的顏面。同樣用另一個角度來看,簡單地說就是藺相如和秦國關係很差,和燕國關係應該不差。

這反應的其實就是趙國對秦國該採取什麼樣態度的問題!藺相如代表的就是以激烈的手段抵禦強大的秦國,而廉頗選擇的其實就是聯合秦國經略天下。但是,這個問題是隨著時局變化而變化的,如果秦國弱小,東方諸國強大,那麼聯合秦國以抗衡就是正確的,而一旦秦國強大,東方諸國弱小,那麼就必須改變策略,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抗衡秦國,總而言之,就是確保自己不處於絕地。

而要保證自己不處於絕地,就要能夠保證這兩股力量都能在必要的時候為自己所用。比如在趙王即位之初,秦國對趙國發動了猛攻,趙國根本打不過秦國,此時此刻就必須要找其他國家來借兵。總不能讓廉頗去找齊國借兵吧……前幾年廉頗帶著軍隊還把齊國打了一頓,搶了富饒的土地,廉頗要是去了,恐怕就回不來了。但是,藺相如就可以去,當時趙國和齊國議和就是藺相如在斡旋,結果也是派藺相如去。事情的另一邊,當秦國攻擊趙國的時候,派廉頗去就是最好的選擇,執行防禦作戰就可以了。

其實無論是廉頗還是藺相如,他們本質都是為了讓趙國強大起來,並非是只顧自己的小人,只是廉頗暫時沒有看到藺相如對趙國的重要性,而這個問題藺相如已經看到了,如果趙國以君主的身份去責罰廉頗,導致的就是廉頗這一派變弱,朝野的政治平衡被打破,把趙國逼上一條路,所以趙王是不會實際去動廉頗的,這才是帝王智謀。

更多歷史,關注旁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旁閱 的精彩文章:

一戰爆發的時候,朱可夫已經有了安穩的生活,為何他要去參軍
澠池之會中,秦王真的是怕藺相如嗎?看當時天下局勢就明白了

TAG:旁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