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量時代的故宮啟示

流量時代的故宮啟示

近年來,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潮流。

3日下午舉行的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展示了一組數據——最近三年,每年博物館參觀人次增量1億人左右,去年年底參觀人數達到4.08億人次、博物館每年新增180家左右,2017年年底共有5136家在政府備案的博物館。今年春節7天大假期間,更是有40%以上旅遊人次走進博物館。

不斷增加的博物館數量、不斷增加的參觀人數,表明博物館正成為人們的新寵。故宮作為早就紅遍全國的博物館,更是當之無愧的「流量擔當」。

新科技引領下的「流量時代」,追溯故宮「走紅」之路,可給我們諸多啟示。

自2008年起,故宮就成立「故宮淘寶」推廣文創產品,以最適宜傳播的互聯網方式「粘」住青年這個龐大的群體。2013年,故宮全面走向網路化,「故宮博物院」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個走賣萌路線的博物館新媒體。

隨之而來的還有故宮影視、故宮遊戲,尤其是最近被女性追捧的故宮口紅,被人們熱議的燈光秀、故宮火鍋等,層出不窮的文創產品,全媒體多方位的嘗試。可以說,故宮在文創上的開發不斷花樣翻新,已經引領了博物館的潮流。

以上種種不難看出,故宮很懂現代傳播規律和傳播藝術,也很能放下身段去嘗試、去開拓,讓600餘歲的故宮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如此積極擁抱互聯網新時代的行為,讓故宮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這既有效地傳播了故宮的歷史文化,又能吸引大眾走進故宮。

以年輕的心態迎接新時代,以先進的技術展示傳統文化,讓深藏於樓閣的文物「活」起來,正是故宮成為全國博物館流量擔當的原因。

或許有人會說,中國只有一個故宮,其無與倫比的優勢擺在那裡。不可忽略的是,春節期間成都博物館、金沙博物館等地方博物館舉辦的高質量展覽,同樣引來了巨大的人流。好的示範說明,舉辦具有文化內涵的展覽,可以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帶動流量。

一度以來,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說話」成了博物館的新標杆。新舊理念的碰撞,讓部分人對文物的態度形成了強烈反差,一種認為文物應當「故作深沉」,就應該館藏於博物館供少數專家學者研究;另一種則認為文物應當「物盡其用」,為經濟站台。

實際上,兩種觀點都背離了博物館的本真。因為博物館不僅僅是文化遺產機構,也是公共文化教育機構,「高雅不深奧,親和不媚俗」是其始終堅持的定位。無論什麼時代,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親近文物,接受文化熏陶,傳承歷史文化,才是博物館應有的姿態。

作為中國第一「館」的故宮,無疑給全國5000餘家博物館以啟迪。

文丨車前草

編輯丨陳怡西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見義勇為致小偷意外死亡:賠了5萬重新生活,終於解脫了
抗排異葯的終結者來了?科學家嘗試「糊弄」免疫系統新方法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