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最「傣毒」的黑暗料理,吃得汪涵五官暴走

最「傣毒」的黑暗料理,吃得汪涵五官暴走

都說廣東人啥都敢吃,

連隔壁福建人都不放過。

但是,跟雲南人相比,

廣東人怕是得認慫。

提起雲南美食,

大多數人只知道

過橋米線、香竹飯、野生菌火鍋,

膽子大一點的,

可能還吃過油炸蟲類、青苔、吹肝等

被外界定為黑暗料理的當地美味。

但卻只有不到1%的旅行者,

有勇氣挑戰「黑暗料理」中的王者——

這一款被稱為最「傣毒」的黑暗料理,

曾代表雲南德宏美食上了《天天向上》節目,

汪涵嘗了一口之後,直接五官暴走,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滿滿的殺傷力。

苦撒,撒撇當中的一種,

是一道古老的傣味美食。

撒撇是傣族的語言,

「撒」意為涼拌,

「撇」是黃牛小腸接近胃部分的一段,

裡面尚有未消化完全的草料渣滓,

混合著牛的胃液膽汁。

說白了,就是牛尚未拉出來的便便。

嚴格來講,

酸的叫撒,苦的叫撇,合成撒撇,

泛指用特別的調料涼拌肉食。

但俠義上的撒撇,

特指將精瘦的生牛肉、羊肉搗爛成泥,

放上韭菜、芫荽、小米辣等佐料,

再加入這些動物的盲腸熬製成的「苦水」,

攪拌均勻後,

用來蘸食米線、蔬菜的菜品,

也就是傳說中的苦撒。

在過去,撒撇就是指的調料,

但現在,人們理解:

不同的撒撇,做法不同,

所用的肉也不同,

傣家人最喜歡的,

除了牛撒撇、羊撒撇,還有魚撒撇。

但味道始終離不開一個苦字。

單看撒撇湯汁中的成分,

苦水、肉蓋帽、佐料,

任何一部分單獨食用都乏味無趣,

可一旦融合到一起,

撒撇的「神仙口感」立馬顯現。

大多數外地人第一次嘗試,

都是卯足了勇氣,猶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主要是無法接受苦水這一道坎。

可當你皺著眉,苦著臉,

吃下第一口牛撒撇時,

就像大熱暑天極度口渴時,

喝進一瓶冰鎮汽水那樣,一股辣味,

不,應該說是一股苦味從鼻腔直衝腦門,

頓覺心清氣爽,暑氣全消!

甚至還有一種不可言喻又欲罷不能的快感!

圖/微博@小奶球

到底是什麼樣的契機,

讓傣家人創造了這樣的「神仙口感」?

相傳,在很久以前,

有位傣族土司出門遊玩,

撞見一頭牛,突然來了靈感,

要求他的廚師,

以牛的全身做成一道菜。

廚師冥思苦想,

以牛肉為底料,將牛腸熬成苦水,

牛肚、牛肝、牛胰臟為拼盤,

做成一道全牛宴。

不料,土司嘗了這道菜,欣喜若狂,

當場重賞了廚師,將這道菜流傳下來,

演變成傣家人用來宴請賓客的世傳名菜。

但傳說歸傳說,

傣族生活的地區大多濕熱,

一到夏季,暑氣難耐。

但早期的傣族先民發現,

牛在炎夏,並不受暑熱困擾。

於是,人們開始效仿牛食用草蔬,

發現了抵抗暑氣的秘密。

後來,人們進一步取出牛肚裡未消化的草料,

製成牛撒撇。

現在,人們在宰殺牛之前,

還會事先給牛喂一些藥草,

宰殺後再從牛胃和小腸里取出來,

用紗布包好,放入鍋里熬煮,

繼續加入芫荽、香茅草、薄荷、辣椒等佐料,

提升消熱祛暑的功效。

這樣費盡心思弄成的苦水,

再跟肉蓋帽、佐料拌在一起,

充分發揮苦水的苦、牛肉的鮮和佐料的香。

過去,人們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

才能吃到牛撒撇,

如今隨著旅遊業的發展,

牛撒撇也因製作方法「不走尋常路」,

而被廣大遊客熟知和喜愛。

口味自然也跟著人們的偏好,

變得與時俱進。

人們可以選擇用撒撇做一道菜食用,

也可以吃一碗撒撇米線。

牛撒撇還因此有了苦撒、檸檬撒、

酸甜撒、油辣子撒之分,

遺憾的是,

在城市裡,很少能吃到正宗的撒撇,

大多只是保留了撒撇的味道:

人們用五加葉熬制的水代替牛肚裡的苦水。

這種改變,讓不少人也敢嘗試牛撒撇,

五加葉味苦回甘,

清涼去火的功效也很顯著。

還有一些商家,直接用檸檬水代替苦水,

只有酸甜味,沒有苦味。

如果你有機會去往雲南,

深入傣族人家的地盤,

記得來一碗最地道的傣味撒撇,

手抓熟牛肉片、牛肚片,

配上一碗碧森森的濃汁蘸著吃,

感受米線在遇到湯汁時泡散開的爽快,

品嘗最「傣毒」的美味。

不知道你還吃過哪些黑暗料理,

只吃一口,卻終身難忘?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加微信號:nayizuochengg加入「那一座城」讀者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安順旅行:這座石頭做成的城,為何從紙醉金迷沒落到默默無名?
我們終將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