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追憶偉人121周年,周恩來書法手跡,人民的好總理!

追憶偉人121周年,周恩來書法手跡,人民的好總理!

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沉思中的周恩來 [ 意 ] 焦爾喬·洛迪 攝

從「為中華之崛起」到「南昌起義」

再到「十里長街送總理」

周恩來的一生

在各種教材中頻繁隱現

但我們對他的了解

也僅停留在這些文字的表象

其實,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

人一旦在某些方面過於特殊,就容易被標籤化,其他的側面就會被忽視甚至被掩蓋。例如周恩來。

一提起這三個字人們就會與「人民的好總理」「開國領袖」等顯赫字眼對號入座。如果我說他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可能你頭腦里立馬顯現的還是毛澤東的草書的影子,起碼,書法界對於毛澤東的書法是有定論的。然而,對於周恩來的書法,書法界至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好在近些年,也有部分收錄周恩來書法詩歌的著作,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其在政治之外的另一面。

周恩來書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對於周恩來的書法,其實大家都不陌生。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參考消息」「人民郵政」「中國民航」「中國海關」等題字,到處皆是,只是因為常見,又沒有明確的落款,大家往往沒有把它與「書法藝術」和「周恩來」三個字聯繫在一起。

周恩來題字的「參考消息」、「中國海關」

縱觀周恩來的書法,從發展歷程看,他在學子書法探索時期,剛俊挺健、秀外慧中;中年的書風形成時期,藏而不露、渾樸凝重;晚年的書法造極時期,已是斂放自如、雄俊偉茂,神完氣足。

周恩來書法最動人的地方,就是自然天趣;這是他的人格和才情的流露。用筆非楷非行非草,亦楷亦行亦草,完全是自家的書風,是心靈的跡象。

周恩來自作詩

周恩來出生於1898年,是處在帝國主義相繼侵略中國並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周恩來的父親曾到紹興學習做師爺。因當時擔任知縣的祖父去世後而家境衰敗,在周恩來半歲時,為了慰藉病危的小叔貽淦和嬸母,由祖父母做主,其父母將他過繼給貽淦夫婦。此後稱嗣母為娘,而自己的親生父母則稱乾爹乾娘。

為「世界知識」題詞

聞雞起舞

嗣母陳氏由於出於書香門第,精通詩文,通曉事理。視周恩來為命根子,教他識字、寫字、背誦詩文,詳述歷史,周恩來「終日聽之不倦」到5歲時入私塾學習。周恩來在這知書達理的家庭環境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錄李白詩

12歲時周恩來到東北鐵嶺、瀋陽上學,他的生活和思想有了關鍵的轉變。他從鄒容的《革命軍》一書及《盛京時報》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僅對家庭盡義務,還要對國家盡責任。於是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讀書是為了什麼?」他響亮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

上馬殺賊,下馬學佛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東渡日本前,給同學郭思寧的贈言:「願相會與中華騰飛世界時」,落款為:「弟翔宇臨別預言」。從這幅題詞中可以看出一個19歲的熱血青年的鴻鵠之志。

給郭思寧的贈言

一個大大的願字,加上一句話中的大小、行楷區別錯落,跌宕起伏,彰顯著他自出機杼的書法審美追求。這其中,能夠看到二王的痕迹,但魏碑的影響更大。

在經過青年時期的剛健挺拔之後,周恩來的書風逐漸走向含蓄內斂,少了鋒芒,但是越發厚重紮實。

周恩來的書風中蘊含著厚實的勁道

上下兩幅,應該是周恩來最著名的兩幅字了。字的布局大氣,充滿感情,將「皖南事變」帶來的傷害與悲憤凝注筆端,但毫無焦躁之感,落款中來字的一豎嚴重扭曲,卻用很大的力氣將筆收住。如果過分解讀一下,這恐怕代表了一種憤怒,同時又夾雜著隱忍。

為皖南事變死難烈士題詞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題字「皖南事變」。

1941年1月6日,作為抗日隊伍的皖南新四軍軍部9千餘人,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在葉挺、項英率領下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針對這一事變,周恩來義憤填膺,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字裡行間,飽滿憤怒與力量。

題皖南事變

再看一封給蔣介石寫的信,小楷字顯得認真嚴謹:

致蔣介石和淮南先生的信

周恩來的書法,一直在探索變化,如同面對一個嶄新的中國,需不斷的自我學習與改革創新,他的書法作品也是呈現出不一樣的求索、變化與風貌,無不體現著老人飽滿的心境、胸懷。

有向宋慶齡致敬的風格,彰顯友好情懷:

致宋慶齡的信

而在寫給夫人鄧穎超時,一句「超」一句「來」,如同夫妻間甜蜜私語,如此俏皮,醉人心扉,感人肺腑:

給鄧穎超的信

解放後的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建設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身為中國總理的周恩來,自然經歷著非常人的辛苦。大量的題詞、批文、信箋、報告、寫作…呈現出周總理的艱苦卓絕與智慧點滴。

為芝英女士作

為新聞日報題詞

周恩來的題詞

於是,到了周恩來的中晚年,手跡愈發老辣,無論題詞還是批文,多數是柔和多肉,但是內含骨力,柔中帶剛,應該說風格基本落成,也是老人心跡的歸處之表徵。

希望正大,前途光明

上世紀九十年代,外交官、書法家潘新明先生,率先提出了對周恩來書法的研究,相繼編著了《周恩來手跡大字典》《周恩來墨跡》《周恩來楷書字帖》等作品,所收作品是從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的作文手跡中選取的,從中能夠感覺到堅實的書法功底,以及濃濃的碑味兒。

《周恩來楷書字帖》中的選字

從「為中華之崛起」,到「南昌起義」,再到「十里長街送總理」,周恩來的一生,在語文課本、歷史課本中頻繁隱現,但我們對他的了解也僅僅停留在這些文字的表象,就算今天,我們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他出色迷人的書法藝術,以其字寫其心,也僅僅是對其本人一個微小的體現,但僅此一點,已放耀後世。

為廣播事業創建二十五周年題詞

附:周恩來其他書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這樣寫字,才叫書法!
這字寫得好瀟洒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