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分享一個能「清理身體髒東西」的千年古方

分享一個能「清理身體髒東西」的千年古方

「二陳丸」是一個古方。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簡單,半夏,陳皮,茯苓和甘草。各位也別小看這個「二陳丸」,雖然這個藥方多是祛痰、助消化的葯,但後來很多怪病用的葯,都是在它的基礎上完善起來的,甚至包括什麼葯都治不好的失眠。因此往小了說,二陳丸可以給胃腸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腸的痰濕、積滯。往大了說可以治怪病,甚至可以用它來治失眠。其實原理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祛除痰濕而起效的,所以,適合吃二陳丸的人一般都有胃口差、舌苔膩的痰濕特點,藉助陳皮和半夏化痰去濕,幫他們達到「吃嘛嘛香,躺下就著」的境界。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吃補藥,一個是生活好了,想錦上添花;另一個原因是現在人總覺得疲勞,覺得自己欠補。但無論哪個原因,吃補藥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膩的,那就是你的體質已經虛弱到走路都喘,夜裡總出虛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藥物「開路」,清理「內環境」,否則肯定欲速不達,變生新病,因為體內有痰濕,這個 時候就需要吃「二陳丸」了。

怎麼知道自己的體內有痰濕呢? 道醫有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就是看舌苔,因為舌苔可以很準確地反映消化系統功能和狀態,舌苔膩預示著體內有痰濕,胃腸裡面不幹凈,有這些「髒東西」留存在身體里,吃什麼營養也吸收不了,更何況,補藥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膠,熟地,山萸肉,雖然都是補血的,但是很滋膩,本身就比其他藥物難以消化吸收,即便是平時胃口好的人,吃了這種藥物之後,胃口都會被滯住,食慾變差。如果這時候你身體里原來還有痰濕,消化起甘溫藥物就更難了,結果往往得出結論說自己「虛不受補」,不能吃補藥,其實,不是不受補,而是不會補,補得不是時候。

遇到這種舌苔,要先吃兩三天二陳丸,因為這個葯中的陳皮是向上散氣的,半夏、茯苓是向下降氣的,這麼一來,道醫說的氣機就順暢了,通調了,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一般情況下,吃了兩三天之後舌苔會幹凈一點,但不會一點苔都沒有,而是會變成一種薄薄的白苔,這是有胃氣的正常舌苔(一點苔都沒有的「鏡面舌」是胃氣陰雙虛的標誌),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吃補藥了。平時如果發現自己舌苔很膩了,雖然此時沒有馬上出現其它癥狀,但還是繼續飲酒,吃油膩、甜的、黏的食物,很快會出現胃口變壞,嘴裡有臭味,甚至身體發沉的狀況,如果是男性,還可能有陰囊瘙癢,濕疹等癥狀,都是濕熱引起的。因為痰濕積滯久了可以化熱,如果早一點吃二陳丸是可以防微杜漸的,特別是在現在這個食物極為豐富的時代。

有的人為了吃補藥而吃二陳丸開路,結果居然發現幾包二陳丸吃過之後身體就已經不那麼疲勞,身體不那麼發沉了,可是他還沒吃補藥呢。這種情況一出現就說明他原本就不虛,他的疲勞也好,身體發沉也好,其實就是痰濕導致的。因為中醫說的濕,性質是黏滯、重墜,身體里有濕的人,總會感到身體發沉,如果是因為濕邪導致的頭痛,也是覺得頭髮蒙、發沉,好像有塊濕布裹住了一樣。

為什麼人在夏天,特別是七八月份的時候,容易犯困,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就是因為這個季節是道醫的「長夏」,是濕氣最重的季節,下午陽氣漸弱,濕氣更要作亂,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會覺得周身沉重,昏昏沉沉的。這個時候人如果感冒,往往要夾帶著濕,也因此很難好,不像冬天著涼,出點汗就解決了。長夏的感冒,在很長時間裡身體都會感到很沉,就是因為受了濕邪。

這個時候,醫生一般會開藿香正氣水,這個葯裡面就包含二陳丸,感冒好了身體也就輕快了,這個原理和吃二陳丸開路時獲得了補藥一樣的意外收穫是一致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不是所有自我感覺的虛弱、無力、睏乏,都是氣虛血虛,還可能是被濕邪纏上了。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先吃了二陳丸,而是直接就吃了阿膠之類的補藥,人只會感到疲勞加重,虛弱加重,而且病也更複雜了,由原來的單純的虛,變成虛實夾雜了。

舌苔白膩和舌苔黃膩,用藥性質不同。舌苔在膩的時候還有偏白、偏黃的不同。膩而偏白是寒濕,膩而偏黃是濕熱。治療起來也是不同的。前者要用溫的藥物去燥濕,後者要用苦寒的藥物去清利。

寒濕可以用二陳丸加三子養親丸。三子養親丸是由三子養親湯衍化過來的,現在在藥店也能買到。這個葯過去是開給那些消化不好的老年人,吃多了,食積住了,結果痰多,坐在那裡就呼嚕帶喘,「親」是雙親的意思。這三個「子」分別是蘿蔔子、芥菜子、蘇子,這三個子都是性質偏溫的,因為只有偏溫的藥物才能勝濕,才能把寒濕給蒸化出去。除了老年人之外,這個葯很適合那些舌苔白膩的胖子,他們往往屬於寒濕體質,別看胖,但胖反倒容易陽虛,而且已經虛到了和老年人一樣的地步。

道醫講的陽氣就是功能,陽氣虛的時候各方面功能都會下降,其中主要的就是代謝功能的下降,沒代謝出去的脂肪停在身上就是肥肉,停在肚子里就成了高血脂、高血糖。無論是胖,還是肚子里需要清除的「髒東西」,都需要通過功能的提高,也就是陽氣的振作而驅邪外出。所以,中醫減肥,最正宗的辦法不是瀉肚,而是壯陽。不是吃瀉藥,而是吃補藥。這個三子養親丸具備的溫性也包含了一種補陽的含義,只是除了用其溫性去補陽,還藉助了三個「子」的除痰化濕作用。

如果舌苔是黃膩的,就說明是濕熱,這時就不能用補藥了,而要用清熱祛濕的辦法,要用二陳丸配合二妙丸。二妙丸這個中成藥,其實是金元時期朱丹溪創製的方子,一直沿用至今,現在在藥店苫就可以買到。這個葯裡面就有黃柏和蒼朮兩味,前面說的因為濕熱引起的男性的陰囊濕疹、瘙癢,女性白帶黃、臭,泌尿系統感染都可以用它洽療。這兩種葯都是治療下部濕熱的,即便沒有上述這幾個癥狀,但小便黃,也可以吃,吃它是為了給濕熱之邪以出路。

如果濕熱很明顯,在同時服用這兩種葯的時候,還可以再配合米紅豆粥。薏米和紅豆也是利濕的,很多利濕方子都有薏米,但是加在湯藥里的薏米不能超過50克,再多熬起來就要糊鍋了,但是熬粥的時候就可以多加了,甚至可以在濕重的時候每日都喝這種粥,比放在湯藥里效力更集中。用薏米紅豆粥配合前面兩個藥物,去濕的效果更好一點,因可以利水的紅豆和薏米也等於給濕邪辟了一條出路。

橘子皮加半夏能讓你沾枕頭就睡著。「半夏湯」的最早方解中說它可以治療「目不暝」,就是失眠。「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卧立至」,意思是:喝了很快就有效果,所謂「沾枕頭就著」。很多長期失眠的人,也曾四處求醫,用了西藥安眠藥,也用了中藥安神葯,還是睡不著,後來居然用簡單的橘子皮,就是陳皮,加半夏就給治好了!這不奇怪,靠的就是它們的開合氣機的作用,前面我說了,陳皮是往上散氣的,半夏是往下降氣的。

人為什麼能入睡?按照中國古代哲學的說法,日入地為「明夷」,「明」是光明,「夷」是傷的意思,明傷了就晦暗了,入夜的時候是晦暗的時候,就是「明夷」,這個時候人是要睡覺的。

具體到「明夷」這個卦的結構,是「坤」上「離」下,具體到五臟,就是屬於「坤土」的脾氣要是升上去,屬於「離」的心火要降下來,這樣才能到達「明夷」狀態,人才能進入睡眠。

在脾土升和心火降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通道作為其交通的保證,能化痰濕的陳皮和半夏,又具備一升一降的作用,就提供了這種通到的保證。因此,雖然這二陳丸里沒有安神、鎮靜的成分,但它保證了上下氣機的開合、交通,這也是在最早的《內經》中,就明確點出半夏湯能治「目不瞑」的原因了。

漢代的醫聖張仲景有個名方「半夏瀉心湯」,對《傷寒論》有研究的道醫,經常用它治療失眠,而且是那種不容易入睡的失眠。半夏瀉心湯除了包含二陳丸,還有黃連、黃芩丶人蔘、乾薑丶大棗。黃芩、黃連就是入心的,可以降離火。人蔘、乾薑、大棗是入脾經的,可以升坤土,兩組藥物在半夏、陳皮的幫助下一會合,人就睡著了。

但是,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知道「半夏瀉心湯」的人都能把它運用到失眠上,即便用了,也是以為這個方子解決了胃腸積滯問題。「胃不和則卧不安」,很多人只是機械地把這句話理解胃不舒服的時候睡不著,但你去問那些被「半夏瀉心湯」治好了失眠的人,他們很少有胃裡不舒服的表述。這裡的「胃不和」,實際上指的是脾胃之氣,也就是脾土沒有升上去,沒能造成「明夷」狀態,所以難入睡。

服用方法:你能買到的二陳丸主要是水丸,最好空腹溫開水送服,便於吸收。可以是早上起來或者是兩頓飯之間吃,一天吃兩次。如果舌苔膩很嚴重,胃口也很差的,可以每天吃三次。還可以配合酵母片一起吃,每次加酵母片三五片,酵母片是助消化的,所以也可以使舌苔的膩儘快減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注意事項:

1.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2.本品適用於痰濕咳嗽,其表現為咳嗽反覆發作,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或帶灰色。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證無改善,應停止服用,去醫院就診。

5.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高熱,體溫超過38℃,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到醫院就診。

二陳丸有什麼副作用嗎?

自二陳丸在臨床上使用以來,還未有不良反應的相關報道,所以是相對安全的藥物,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不過為了更加安全和更好的發揮藥物的療效,有些方面還是需要注意一下,比如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高熱,體溫超過38℃,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到醫院就診,長期服用,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附1:

還有一味與二陳丸作用類似的中成藥《香砂平胃散》,它也有助推留在肚子里的「髒東西」,如何用它?什麼情況用它呢?

像有的人 原來胃腸沒毛病,脾胃很壯實,只是因為吃油膩的食物的同時喝了冰水,比如把烤鴨或者涮羊肉和冰淇淋一起吃了。結果回來就開始胃不舒服,嘔吐腹瀉,或者根本吐不出來,只覺得吃的東西全堵在胃裡,胃那個地方好像「板結」了。好幾天一點食慾都沒有,甚至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這就是典型的寒濕阻滯了。

和二陳丸相比,這個藥物的燥濕行氣的力量更大一些,可以幫助那些脾胃不虛弱,只是一次吃壞了胃口的人的胃腸系統運動起來,把滯留的東西排出去。

這個《香砂養胃散》,雖然就一個字的區別,但「養胃」比「平胃」補的作用要大。因為其中有白朮,更適合原來就脾虛,消化功能弱,結果又吃了不消化的食物的人。用香砂養胃散可以一邊助推留在肚子里的「髒東西」,一邊補補被損傷的胃氣。

這兩個葯雖然都是中成藥里的「胃動力葯」,但「平胃」助推的是本來不弱的胃氣,「養胃」養的是脾胃本身就是薄弱環節的人。

附2:

《藿香正氣水》這個葯大家都知道是祛暑的葯,總覺得只是夏天吃,一般說是「胃腸型感冒」。其實,在嫻熟的中醫手裡,這個葯四季都可以用,只要舌苔很膩很厚就可以吃。藿香正氣水比藿香正氣膠囊的效果要好,因為「正氣水」是用乙醇提取的,裡面有酒,而酒是溫性的,可以幫助蒸化、驅除寒濕。

一般情況下,夏天中暑,覺得噁心而且還有點發熱的時候,這個葯最適合。但有的時候,只是胃口很差,沒有發熱,也可以照常吃。你會發現,吃了兩天之後舌苔變薄了,胃口也好了。還有的時候,只是感冒發熱,或者扁桃體化膿,吃消炎藥之後嗓子好了,但舌苔還是很膩的,這個時候人肯定不喜歡吃東西,「霍香正氣水」還可以用,即便是冬天也沒問題。因為它可以去內濕,內濕不去,就要把髒東西留在體內了,逐漸地會化熱,很多人的「上火」問題其實就是從濕沒清出去轉化而來的。

藿香正氣水內服可以清除內濕,外用還可以去外濕。比如夏天的濕疹、痱子,或者夏季皮疹,一到夏天就開始起,秋風一起就下去了,究其原因全是濕邪導致的。如果是成年人,可以在服用二陳丸加二妙丸的同時,把藿香正氣水倒入洗澡水裡,或者洗完澡之後用它擦在有皮疹的地方,等其自然吸收。過去有說法叫「外科不治癬」,是說皮膚病很難治,其中原因就和濕邪的糾纏有關,濕除了重著(性質裡帶濕的病症會使人感到身體沉重)之外,還有一個特點是黏膩,就是纏著你很難迅速痊癒,皮膚的濕性疾病尤其如此。而藿香正氣水的清利濕熱的本事,遠比其它專門的皮膚科用藥要有效。

提示:1、對於上面的舌象,不要盲目對號入座,因為舌頭對人體健康狀況的變化比較敏感,但是不能準確地表明疾病的位置所在,況且身體狀況也會不斷地變化,舌象也在隨之變化。為此,中醫師除了看舌頭以外,還得依靠「望聞問切」的其他步驟來判斷病情。

如今網路上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不能簡單地將自己與某些疾病對號入座,陷入盲目自我診斷誤區,從而增加心理壓力,延誤就診時機。「道醫是辨證論治,同樣的病,在不同人身上表象不一定相同,治療方法也會不同。」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在此舉了一個例子,有三位通過胃鏡同樣診斷為「胃竇萎縮性胃炎」患者,但其舌象就不同。其中一個舌苔薄白、舌質淡紫、舌尖淤點,診斷為脾胃虛寒;第二個舌苔黃厚、舌根部灰黑、舌邊尖暗紅色,診斷為胃中痰熱夾淤;第三個舌苔薄白微黃、舌中舌前部苔剝、舌紅少津,診斷為胃陰不足。所以提醒大家,觀舌象僅為平時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的參考,即使積累了一定的醫學常識,也不要把自己當醫生,如果發現身體不對勁,一定要上醫院檢查。

2、本文章旨在拋磚引玉,普及道醫藥知識,給網友一個養生保健思路,不作為最終處方,如欲使用二陳丸等藥物,請在當地醫生的辯證指導下使用是為智者)

關注道醫之家了解更多

煜凡老師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為「是葯三分毒」正名!究竟有沒有「毒」?
分享文章:恢復視力的奇穴

TAG:道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