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國「圍魏救趙」 後,為什麼趙國不感恩,反而和魏國結盟呢?

齊國「圍魏救趙」 後,為什麼趙國不感恩,反而和魏國結盟呢?

說到「圍魏救趙」這一成語,大家已經是非常熟悉了。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在戰國中期,魏國攻打趙國都城邯鄲,齊國通過「圍魏救趙」的方式擊敗了魏國大軍,以此救援了趙國。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齊國「圍魏救趙」後,趙國不僅沒有感恩,反而選擇和魏國結盟,可謂對齊國「恩將仇報」了。那麼,問題來了,趙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首先,就「圍魏救趙」來說,指的是戰國時期的「桂陵之戰」。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中原霸主魏國攻打趙國,並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對此,趙國向齊國救援。公元前353年,齊國君主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在此背景下,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

對於桂陵之戰來說,齊國軍師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不過,在齊國「圍魏救趙」後,趙國不僅沒有感恩,反而和魏國結盟。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351年(周顯王十八年),魏國君主魏惠王與趙國君主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所以,本來已經攻破趙國都城的魏軍,選擇班師回國。那麼,問題來了,趙國為什麼沒有和齊國結盟,反而和魏國結盟呢?對於齊國來說,明明救援了趙國啊。對此,在筆者看來,究其原因,在於齊國的「圍魏救趙」,顯然是在一石二鳥,也即通過這一手段,從而既削弱魏國,也讓趙國受到一定的損傷。

在戰國七雄中,齊國、趙國、魏國這三國之間的疆域是連接在一起的。在魏國大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齊國大軍完全可以直接趕到邯鄲,從而和趙軍裡應外合,以此打退魏軍。但是,齊國卻沒有直接派軍去救援趙國都城邯鄲,雖然孫臏給出了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的理由,從而率軍去直接圍攻魏國都城大梁。但是,齊國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魏軍果然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促使趙國受到了不小的損傷。當然,從齊國的角度來看,不管是趙國還是魏國,都是自己崛起後的直接對手。為此,通過「圍魏救趙」來實現一舉削弱魏趙兩國的效果,顯然是比較理想的結果。

最後,正是因為齊國沒有直接救援自己,所以,趙國在都城被魏軍攻破後,決定和魏國重新建立關係,從而於公元前351年,魏國君主魏惠王與趙國君主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換而言之,趙國對齊國的「圍魏救趙」,無疑是非常不滿的。由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魏國在桂陵之戰中敗給了齊國,但是,魏國因為主力尚存,加上和趙國結盟,所以也不算是一無所獲。除此之外,魏國、趙國、韓國此前都是晉國的卿大夫,在這一淵源的基礎上,魏國、趙國、韓國之間雖然也經常彼此交戰,不過,在面對齊國、楚國、秦國等強敵的時候,魏趙韓這三家還是會經常抱團的。比如在華陽之戰中,魏國和趙國就聯手和秦國大軍展開較量。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蜀漢的一員大將,屢戰屢敗,結果卻重創司馬懿!
三國這四大猛將,結局都不知所蹤,令人匪夷所思!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