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大運營商5G組網:選擇NSA還是SA?

三大運營商5G組網:選擇NSA還是SA?

中國運營商選擇5G網路的態度不盡相同,以中國電信為例,其表態5G網路會優先選擇SA方案組網,透過核心網交互操作實現4G和5G網路協同;中國聯通還未確定,但根據各地5G實驗網測試結果,大部分集中在NSA組網,其目標是希望快速建立5G網路。

至於全球電信龍頭業者中國移動,皆對SA和NSA進行測試,初期以NSA為主,但NSA無法支援某些5G新業務和新功能,因此中國移動也著手建置SA獨立組網方案。

初期采NSA架構可快速建網,但未來走向SA勢在必行

5G部署分為非獨立(Non-Standalone,NSA)與獨立(SA),其中NSA為漸近式切入,以目前4G為骨幹做訊息控制,NSA架構下的5G載波僅承載使用者資料,其控制信令仍透過4G網路傳輸。

在髙密度區配以5G基地台,能實現部分5G功能,其優勢在於初期投入較低,但功能會受到限制,且傳輸速率改善有限;SA則是重新建置5G基地台,全面進行全功能部署(包括新基地台、回程鏈路及核心網路)。

目前多數運營商的5G網路部署為NSA,利用現有LTE無線接入和核心網路支援行動性管理與覆蓋,此為5G初期部署的最佳策略;但對於未來必須走向SA模式的規劃,則包含5G新無線電(5G NR)和5G核心網路(5G Core Network,5GC)。

5G SA支援微型服務(Microservices)、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虛擬化(Virtualization)、可控制和用戶平面分離(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CUPS)及超低延遲,此外5G SA可在不增加訂戶成本情況下,實現更高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

5G網部署模式及發展策略端視運營商手中資源

從網路投資角度來看,儘管NSA架構的初期成本較低,但考慮現有LTE網路設備升級成本和SA架構演進成本,NSA架構下的長期累積投資成本相對高於SA架構,透過熱點結合與4G、5G共址選擇,提高5G覆蓋率,並從現有的數據中心部署5G核心網路,由基礎5G核心功能開始,逐步打開引入相關服務功能。

由於NSA標準制訂時程早、產品較成熟,因此多數運營商已在5G推進上完成NSA大部分測試工作,且更重要的是NSA組網以原有設備投入為基礎;換言之,為交互操作統一性,需採購原網通廠商設備,使得運營商難以重新調整投資結構,這也是為何部分歐洲電信運營商一旦在4G技術採用華為設備,5G NSA亦將沿用,導致運營商採購5G基地台時的議價能力降低。

從服務能力角度來看,SA架構可提高瀏覽頻寬、強調支援大連接物聯網(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等應用,且不以現有4G網路為基礎,而是一步到位NR和5GC,實現全部5G新特性。

此外,SA架構透過靈活彈性的網路切片,為不同應用程序提供訂製化的網路功能,並引入相關新功能和新業務,加速於垂直行業市場推出差異化的創新服務與商業模式,為運營商帶來更多營收成長。

不過運營商在5G商用部署規劃時,仍需視終端和產業鏈成熟情況、可用頻譜資源與總體建網成本,也因此造成各運營商有不同的組網部署演進路線選擇。

文丨拓墣產業研究院 謝雨珊

註:本文為拓墣產業研究院原創內容,歡迎轉發或分享。禁止非授權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如需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或留言獲取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墣產業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從華為被指盜竊鑽石玻璃技術,談什麼是鑽石玻璃?
3D感測滲透率放緩,TOF鏡頭模塊將在2020年成為市場焦點

TAG:拓墣產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