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在家人含淚的歌聲中,他喝下安樂死的葯

在家人含淚的歌聲中,他喝下安樂死的葯

癌症。

去年,全球癌症患者新增1810萬人,亞洲佔比48%;

同時,一年中有960萬患者死亡,亞洲佔比57%。

數據嚇人。

在這去世的57%亞洲佔比里,有一位85歲台灣人,叫傅達仁。

2018年,傅達仁因不堪胰腺癌的長期折磨,於2018年6月份在家人陪同下前往瑞士,在醫生協助下接受安樂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上周,傅達仁的臨終視頻曝光網路。

沒看的,建議看看。

——再震撼的電影,在它面前都難免失色。

在傅達仁身上,Sir看到的不是勇敢。

是尊嚴。

1

傅達仁是誰?

前籃球運動員,體育主播界的傳說,跟阿里、貝利、姚明等各個年代的體壇大咖都拍過肩膀。

打籃球我們叫「蓋帽」,港台人說「蓋火鍋」,這詞他發明的。

老人家祖籍山東,一生最大八卦是有兩老婆,一情人。

但,在胰臟癌晚期面前,傳奇皆雲煙。

因為不忍身上的導管越插越多,傅達仁決定在去年6月7日遠赴瑞士進行安樂死。

他花光了300萬台幣積蓄,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在瑞士安樂死的亞洲癌症患者。

這是一盤真實的死亡錄影帶。

寬敞明亮的客廳,在多位家人陪伴中,老人分四次喝下「毒藥」,漸漸,側躺在兒子懷裡,停止呼吸。

程序整齊,氣氛祥和,死者坦然,家人尊重,Sir是第一次看到除恐怖組織警告令外,被執行的死亡。

根本感覺不到這是在執行死亡。

但。

意料之中,這場死亡,爭議重重。

網友留言最高的一條:

有尊嚴地死去,快樂地死去,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緊跟著的第二條就是:

有時候覺得安樂死合法化也有好處,可是就怕出現老年人被安樂死

感性VS理性,結論往往相悖。

一條可預見的生命,到底該不該如此收場?

任何人都有他的看法,任何人也無法代替死亡的承受者回答。

在死亡這個讓所有事情都失去價值的黑洞面前,斬釘截鐵的答案,是不是過於輕佻了?

也許,我們更該建立的是對話的空間,思考的餘地。

老規矩。

還是借電影說話。

2

《彌留之春》。

一本關於安樂死的初級指南,一本絕症患者的「綠皮書」。

片名法語直譯,「春天裡的幾小時」。

這幾小時,指的就是進行一場安樂死的時間。

春天呢?

等待安樂死的日子?

故事很簡單。

老太太尤文(海倫·文森特 飾)年近80歲,精神頭依然硬朗,依然能看出年輕的倔強。

老伴兒離開這些年,她的生活越發規律,打掃、做飯、拼圖,每天土撥鼠日一般按鍵循環。

但。

看下去,你會發現,所有的「循環」原來是為了抵抗一個主觀規避的苦衷。

她的失敗兒子,阿蘭(文森特·林頓 飾)。

阿蘭,長得像撿到一把沒有子彈的槍的梅爾·吉普森,模樣很喪。

《彌留之春》一開場就是阿蘭重獲自由,50歲,刑滿釋放。

人到中年才出獄,殘忍點說,做廢柴都晚了半拍。

電影用一個尖銳但容易忽視的細節,揭穿了他和母親的不和。

阿蘭的職業的是垃圾分類工人。

而母親尤文,有輕度潔癖。

可想而知,住到一起後,母親由外而內地嫌棄他。

打掃、做飯、拼圖,她的土撥鼠日又多了一個項目——嫌棄兒子。

嫌他抽煙。

嫌他又臟又懶。

又一個尖銳但容易忽視的細節。

兒子阿蘭在老鄰居面前坦言,母親覺得生了自己很丟臉。

鏡頭一轉,老太太果然在衛生間認認真真地擦臉。

可隨著故事慢慢展開,Sir發現,這一切不像進行時,更是倒計時。

一個晚上,阿蘭找葯,無意間發現一份瑞士安樂死機構的申報表,申報人,母親尤文。

阿蘭才知道——

原來母親鎖骨上一直長著一顆痦子,幾年前發展成瘤,瘤又變成癌,前陣子「攻破」大腦。

癌症,提前宣判母親的死刑。

如果放棄化療吃藥,或進入姑息療法,那接下來,尤文就要開始迎接記憶力喪失、痴呆、失禁、腦梗死等併發症。

原來,母親的潔癖,每天把家擦得像新房,臉洗得比小女生都勤快,其實都是在和那顆「痦子引發的命運」示威。

你想乾死老娘嗎?

可以。

但你想讓老娘像個白痴一樣流著口水笑嘻嘻地死去。

不可能。

3

看《彌留之春》,很多人會聯想到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的《愛》。

那同樣是一部「過程輕如鴻毛,結局重如泰山」的電影。

和《彌留之春》一樣,在那個「巨大的反轉」到來之前,《愛》的前兩個小時,也始終維持著一種彬彬有禮的假象。

妻子中風,半邊身子癱瘓。

丈夫日復一日,事無巨細地照顧她。

吃,喝,拉,撒,除了一次實在受不了給了妻子一巴掌。

——那也是妻子「錯」了,她是病人,她應該喝水卻不喝。

但我們都被丈夫「騙」了。

無法迴避最後幾分鐘。

PS.有劇透

一開始,丈夫還是像往常一樣細心照料著妻子,妻子因為病痛忍不住叫了出來,於是,丈夫邊用手撫摸她,邊給她講彼此的往事……

漸漸的,妻子的呼吸慢慢平靜。

突然。

丈夫抓起床邊一個枕頭,決絕地罩住妻子的臉,妻子的腳在掙扎,但丈夫沒有遲疑,還整個身子壓過去……

直到對方沒有動彈。

很多人不理解丈夫為什麼突然黑化。

一個24孝老公,怎麼就變成殺害妻子的兇手?

Sir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

為什麼,面對女兒的探望,不論妻子,還是丈夫,都選擇不見。

因為沒有尊嚴。

與其醜陋地活著,不如高貴地死去。

所以,結尾,丈夫謀殺妻子的動作,其實謀殺了三個客體。

一,妻子。

二,他和妻子的愛情。

三,他想像的,和妻子的愛情(也即是一部分自己)。

哈內克的冷酷正在於此。

哈內克的誠實也在於此。

而。

如果說《愛》揭露的是愛的虛偽,那《彌留之春》道破的,則是愛的固執。

臨結尾,尤文選擇安樂死。

他先喝了一杯止吐葯,然後,是15分鐘的遺言時間。

直到母子倆此刻的對視。

Sir才反應過來,整部電影最驚人的編排。

原來——

阿蘭自從因狗中毒再次回家,陪母親見醫生,陪母親接待安樂死協會,陪母親吃最後幾天的飯……

在整部電影的後三分之一的時間裡,但凡和母親同框,阿蘭,沒有對母親講一句台詞!

除了這句——

他不傷心嗎。

他傷心。

只是心中百遍千遍地排演著和解的大戲,卻始終說不出來。

同樣的,母親故意讓阿蘭看見那張安樂死申請表,故意毒死狗讓兒子回家,也在暗示她同樣珍視著這份親情。

可憐的,她也說不出口。

電影結尾。

喝下兩瓶毒水的母親,呼吸的衰竭,困意的來襲,終於讓她卸下強硬的盔甲。

她實在撐不住。

她開始抱著兒子,親吻他,一遍遍地對他說:我愛你,孩子,我愛你,孩子……

但太晚了。

這句「愛」,我們等了108分鐘,他們等了一輩子。

而一說出口,愛又沒了。

4

在Sir看來,不論《彌留之春》,還是《愛》,它們真正動人的地方,是沒有把死亡當作敵人。

在這些故事裡,死亡不完全是黑色的絕望。

它還有期許,還有呼喚,還有對自我的反省。

甚至可以說,死亡是提純生命意義的催化劑。

俗語告訴我們,未知生,焉知死。

但這話是不是反過來也成立——

未知死,焉知生。

請別誤會,Sir並不是鼓勵求死,也不倡導安樂死(畢竟國情不同,各個家庭情況也不同)。

3年前,有一期《奇葩說》。

可能是史上最特殊的一期。

從第一個辯手起身講述自己親身故事開始,全場就一直飆淚。

無論正方反方,無論自己持什麼觀點,無論你是說故事還是用邏輯,都會被隊友,甚至對手煽哭。

這一期《奇葩說》,畫面特效字幕都是緩緩地來,緩緩地走,沒有滑稽配音,連分數都不要了。

這期主題就叫——「該鼓勵病危者活下去嗎?」

對啊。

生死離別這件事,本身就沒有裁判,怎麼能有勝負?

導師蔡康永說得精確。

我們對「死亡」,就是缺乏鍛煉。

有的人在病床上躺很久

只要超過大概一個月

我的鼓勵的話就詞窮

我們明明知道每一個人都會死

為什麼我們一聊到死亡的時候

整個人都錯亂

我們中國

不太喜歡練習

難道不是?

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快樂,我們習慣的物質經驗,都不會告訴我們,我們將如何面對死亡。

六合之外存而不論。

平時,別說死,就連「死」的諧音,也是被禁止的。

廣東地區,不少高樓是沒有四樓的,因為「四」,等同於死。

朋友,家人聚餐,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上,因為這形如上墳。

乃至於國產高分紀錄片《生命里》披露的種種細節——

有病人的家屬到了安寧病房,說,這個病房挺好的,裝修得很漂亮。就會有別的家屬回應:好有什麼用,到這樣的病房來都是等死的……

醫院對面是個居民樓,可你仔細一看,很多人家的外牆上都掛著一面鏡子。

因為在他們眼裡,死亡是禁忌,醫院很晦氣。

得用鏡子把醫院傳給他們的晦氣再反彈回來。

這就是我們對死亡的態度。

不能談。

談,就會記,記,就會找上你。

不吉利。

問題是,躲避久了,我們就不會「死」嗎?

或者說,我們就能擺脫「死」帶來的恐懼嗎?

更進一步,這種躲避已實質性傷害到每一個生者。

多少家庭平時不注重父母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培育,等到一方真的出事了,才追悔莫及地下重葯。

這,會不會太晚了。

練習死亡,並不是接近死亡。

練習死亡,是學會如何面對死亡:

學會告別。

學會在合適的時間思念。

學會如何享受沒有你的人生。

《生命里》描述了這樣一位老人。

老人汪明昌被診斷為胃癌。

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病情,並早已做好了死亡準備,後事處理問題已交代清楚。

他在入院之初,就交代親人和醫生。

他喜歡樂器,即便是病入膏肓,興緻來了,也會拿起葫蘆絲吹上一會兒。

每個禮拜天的早上,他會和太太去一個固定的地方吃廣式早茶,生病了,就改成吃午茶。

他叮囑家屬,死後一切從簡。

不開追悼會

不設靈堂

不收葬禮費

對他來講,儀式重要,儀式感更重要,生命長度重要,生命厚度同樣重要。

在Sir看——

死亡於他,更像是生命的錨點。

它錨定我們該如何清醒而堅定地尋找愛,界定愛,尋找意義,界定意義。

死亡不是生命的敗局。

無愛無恨,無情無義地活著才是。

PS.文中提到的《彌留之春》《愛》《生命里》,都是好片,推薦觀看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斯派克李狂飆髒話、Gaga暴風哭泣,奧斯卡10大最感人瞬間
林允和王大陸搭配竟能甜齁少女心,我收回了準備好的一萬句髒話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