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展中的國產機械化橋、衝擊橋系統(1)

展中的國產機械化橋、衝擊橋系統(1)

新中國成立以來,面對河川、河谷等天然屏障,現代化的橋樑裝備成為保障部隊、武器裝備及車輛快速通過的重要手段,對贏得戰鬥勝利具有重要作用。現代軍用橋樑裝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跨越大江大河的帶狀舟橋,這種架設在舟艇等水面浮渡物體上的橋樑裝備,又被稱為漕渡門橋、浮橋等;另外一類是為了克服較窄的河流、溝渠、反坦克壕溝、彈坑、崖壁等而架設的機械化橋,也可用來加固公路、橋樑和被破壞的險橋,以提高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通過能力。本文僅以後一種軍用橋樑裝備為例,介紹中國國產機械化橋及其中特殊的衝擊橋的發展。

展中的國產機械化橋、衝擊橋系統(1)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枝繁葉茂的輪式機械化橋

機械化橋通常由改裝的輪式、履帶車輛底盤載運、架設和撤收,並帶有固定橋腳的成套制式橋樑器材。一套機械化橋器材由數輛橋車組成。橋車包括橋樑構件、基礎車、專用工具及輔助設備。橋樑構件有上部結構(即橋體)、橋腳、跳板、系留樁和系材等。上部橋體結構通常用薄鋼板焊接而成,也有採用鋁合金材料製成的。橋面採用整體式或車轍式結構。整體式橋面一般通過展開緣材加寬車行部構成,車轍式橋面的兩塊車轍板的間距可以調整。橋腳通常為架柱式,高度可調整。而有的履帶底盤的機械化橋可利用基礎車作橋腳,以增大單車架設長度。

建國以來,經過軍工部門的不懈努力,到目前為止已經研製成功了各種輪式、履帶式機械化橋。其中裝備量最廣泛的是各種輪式機械化橋,分為輕型、重型兩大類。輕型橋主要有69式輕型機械化橋、69A式/GQL120A型輕型機械化橋、GQL321型輕型伴隨橋。重型橋主要有84式重型機械化橋、84A式/GQL110A型重型機械化橋、GQL111型重型機械化橋。這些機械化橋無一例外都採用了輪式載重卡車作為橋車,外形上就像是一輛卡車背著一副帶支撐腳的橋體,和帶狀舟橋的橋車背著舟艇或浮體有著顯著差別。

展中的國產機械化橋、衝擊橋系統(1)

69式輕型機械化橋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總體上還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尚未實現摩托化,更不用提機械化。因此,在上世紀40年代的對日作戰或國內作戰中,浮橋倒是有時候會看到,但都沒有機械化橋的使用記錄,也沒有制式的機械化橋設備。而在當時的歐洲戰場和蘇德戰場上,隨著坦克裝甲車輛的大規模使用,軍用橋樑設備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從最開始的坦克後面攜帶自救原木、過障柴捆等,到後來以輪式、履帶式裝甲底盤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機械化橋、裝甲衝擊橋,極大地豐富了機械化戰爭樣式,推動了現代化戰爭的腳步。

1959年,我軍從蘇聯引進了卡車底盤的卡姆姆(KMM)輕型機械化橋樣品。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種機械化橋,並將載重量由卡姆姆機械化橋的15噸提高到了20噸。該橋於1963年研製成功,被命名為「1963年式輕型機械化橋」。但由於存在超高、超重等問題,該橋未能批量生產。為此,1969年對63式輕型機械化橋又進行了改進設計,設計成功後重新命名為「1969年式輕型機械化橋」,簡稱69式輕型機械化橋。

69式輕型機械化橋主要用於保障20噸以下輕型坦克、車輛以及用汽車、騾馬牽引的各種技術兵器迅速通過河川障礙。69式全套器材由9輛橋車和1輛轅馬道運輸車承載運輸。每輛橋車的總質量約8.8噸,橋車都採用「解放」牌CA-30A型越野汽車的底盤,而卡姆姆機械化橋採用的載車正是「解放」牌的原型車ZIS-151越野卡車。橋車行駛速度30~40千米/小時。每輛橋車包括1名駕駛員和2名作業手。

展中的國產機械化橋、衝擊橋系統(1)

69式輕型機械化橋架設總長度達63米,車行道的寬度為3米,可以通過時速不超過10千米/小時的20噸輕型履帶式車輛和時速不超過15千米/小時的9.5噸級輪式車輛。有趣的是,由於當時中國軍隊中還存在騾馬拖曳技術裝備的情況,因此69式的橋面上還能夠鋪設專門的轅馬道。

69式機械化橋可以快速架設成一座低水橋,即橋體略高於江河水面,也可隱秘架設成水下橋,使橋體淹沒在水面以下,以隱蔽部隊的渡河企圖。架設全橋所需平均作業時間為白天90分鐘、夜間130分鐘。架設低水橋時要求水流不大於1.5米/秒;架設水下橋時要求水流不大於0.5米/秒。

比較獨特的是,69式輕型機械化橋的橋體並沒有採用後來常用的摺疊式剪刀橋或雙節平推跳板式橋,而是由解放卡車斜背著一座整體式橋體。作業時,橋車的車身倒進架橋區域,橋體向後翻起,橋體前段的兩根支撐柱豎起伸進水下支撐起橋面,而另外一頭則搭在岸上。第二輛橋車開上第一段橋面,在頂端再重複這一作業過程,不過區別是將橋的一頭固定在已經搭建好的第一段橋體前段。後續橋車不斷重複這一過程,直到整個機械化橋搭建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坦克的技術特點:以巧補拙(5)
以色列坦克設計理念:適者生存【3】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