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戰略短視的基礎是容克貴族與資本主義的融合

德國戰略短視的基礎是容克貴族與資本主義的融合

一戰」前的資本主義世界,論國內資本主義的先進程度,英美荷是為第一等;第二等則為法國、奧匈等國;第三等則是德國、日本等國;第四等則是俄羅斯等國;第五等則是奧斯曼等沒落帝國。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封建殘餘的比重問題。

(1)容克地主與資本主義化

因為德意志地區長期處於分裂狀態,每個地區都有比較強的「邦國意識」,地方勢力比較強大。到了1800年代,主流觀點都認為普魯士屬於傳統封建農業國家,其工業發展的水平也相對低、企業以手工業為主、行會制度和等級制度的影響比較大。最終形成了具有德國特色的「容克資產階級」。

自從「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這一由神聖羅馬帝國內戰演變成全歐洲大戰開始,普魯士的容克階層在普魯士公國(1525—1701年)實力逐步壯大,到了普魯士王國(1701-1908)建立時,容克階層已經成為統治者。

容克的德語含義是:地主之子,就是貴族地主。到了19世紀中期,也就是俾斯麥主持「德國統一」時期容克開始資本主義化,形成容克資產階級。

容克分為鄉村容克、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這些容克的基礎都是靠戰功獲得地位,同時,逐漸成為各個階層的統治者。在容克資產階級化的過程中,大部分容克失去了莊園,因此,大量進入軍隊和政府。

因為容克特點,就奠定了容克資產階層主張君主專制、崇尚武力的特點。俾斯麥作為該階層的代表也是如此,性格也與整個容克階層類似。

因此,1880年代的他,面對英國在殖民地等領域的擠壓、英國的傲慢時,俾斯麥的態度也迅速轉變,改變了1870年代「不對歐洲之外進行殖民」的承諾,開始大面積對非洲殖民。

(2)英國最在意的是海軍

即使如此,俾斯麥對英國妥協、法國強硬的態度仍然引起了容克階層的反對,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開始了更激進的政策。

當時的英國,對殖民地問題也已經不像19世紀中期以前那樣重視,畢竟那麼廣闊的殖民地帝國內部消化、消滅反對力量更重要,這些英國都無法完成,對於德國在非洲的擴張並不是英國最在意的。

英國最在意的是德國的海軍。德國海軍被英國盯住是在1900年後,在這之前主要是將法國海軍作為「第一敵人」。

英國擔心德國之處就在於海軍,而德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相對實力已經追上英國,因此英國將其作為「制衡對象」。

德國統一後,特別是威廉二世繼位後,德國在海軍建設上大力拓展。由此,在1900年時英國盯上了德國。

德國戰略短視談:沙俄能及時止損威廉二世何以不能

戰略盟友選擇要區分三種敵人,談德國一戰朋友圈選擇錯誤

英國得了便宜還賣乖,1973年剛加入次年就嚷嚷退出歐共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互有仰慕
俾斯麥真認為殖民地是累贅嗎?即使真的也必須服從階層意志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