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很多父母都想知道當孩子「不聽話」,怎樣溝通最有效,咱們今天先大概聊一下非暴力溝通最核心的一點:向著善意、有愛的方向。

小故事

有一天帶孩子打球時,一位爺爺就現場完美演示了一場「非暴力溝通」。

爺爺帶著5歲的孫子來上籃球課,小孫子一臉不高興。

他們本來就遲到了幾分鐘,但爺爺並沒有像司空見慣的家長那樣大呼小叫,催著孩子快換衣服、快上場跟教練學動作,更絲毫沒有抱怨遲到這件事。

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只思考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這種思維方式無論對孩子還是對成人都異常重要。

換衣服時,小孫子的情緒更加不好。最終抱著球,任憑教練怎麼勸解,始終重複一句話:「我不想打球。」

爺爺對教練表示感謝之後,抱小孫子抱起來詢問:「爺爺看到你今天出門時就不高興,能說說原因嗎?」

小孫子先是沉默,接著抱住爺爺的脖子說:「就是不想打。」

爺爺說:「好,那咱們先在這兒坐五分鐘,說不定一會你就想去了呢。」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5分鐘後,爺爺看小孫子情緒穩定了很多,試著引導:「現在是不是感覺好多了?要不咱們先左右各拍200次球?」

小盆友點點頭,很認真在球場邊上拍了400次。完成任務後,爺爺又問:「現在做好跟教練一起打球的準備了嗎?」

小盆友繼續搖頭,還撲到爺爺懷裡。這時候距離他們到達球場已經過去了十幾分鐘,爺爺一看孩子確實抵觸,便跟小孫子說:「這樣吧,你好好想想自己不想打球的理由,去跟教練請假。」

孩子說:「我不敢。」

爺爺:「那爺爺陪你一起去請假。」

請完假時,孩子緊崩的小表情終於放鬆下來。他們收拾東西準備回家時,爺爺問:「你剛剛跟教練說這個時間不想動,那你想幾點過來打球呢?」

孩子笑著回答:「4點-6點,我保證一周三次。」

祖孫倆一邊聊著天,一邊回家了。

如果因為孩子不想上場,爺爺的反應是氣急敗壞,孩子也許會因為害怕而順從了大人,但內心卻有了對打籃球的恐懼。當孩子對一件事再也喜歡不起來,就很難從中找到成就感,長久堅持也無從談起。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非暴力溝通

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里,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把日常溝通行為變成暴力溝通的原因歸納為了4種: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

道德評判

網上很多不負責任的評論就是典型的道德評判。

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搶了別人的東西,就斷定是熊孩子,甚至連帶著罵罵「熊家長」,根本沒考慮孩子這個時候基本的道德觀還沒建立;

這個年齡段重要的是不是看他們做了什麼,而是看他們做了某件不合乎界限和規則的事情之後,家長如何引導。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進行比較

相信你我都經歷過這樣的比較。

我們那一代家長,太容易把「人家誰誰怎麼能考100分,你怎麼就不行?」很多人這個時候特別想反擊:「您小時候考過100分嗎?」

但因為家長權威而變成了沉默不語,我們痛恨的行為,在養育孩子時不自覺地又在傷害著孩子:「人家孩子專註力怎麼好,你怎麼就坐不住呢?」

迴避責任

迴避責任往往伴隨著抱怨,比如努力工作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

控制不住情緒時,往往把這樣的負累歸結為「都是為了你們,我才這麼辛苦」。

強人所難

很容易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卻期待配偶或孩子做到。

「暴力溝通」產生的原因

了解了「暴力溝通」產生的原因,盧森堡博士又把非暴力溝通的要素總了4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這是一個向內探究而非對別人提出「不合理要求」的過程。

直白點說,就是遇到讓自己著急上火的事,先別著急去針對或指責誰,而是靜下來想想是不是自己內心有所期待沒有得到滿足?

這個轉變聽起來容易,我用了足足3個月才形成這樣的習慣思維。過程艱難,但一旦生活中習慣了這樣去做,家裡很少有雞飛狗跳的時候了。

打個比方:如果以前每個月我跟孩子發火10次,現在估計平均發火一次都不到了。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舉個例子

咱們以麻麻帶娃過程中容易碰到的小情況來直觀感受一下非暴力溝通:

媽媽,我不想睡覺,我還想做遊戲

暴力溝通

我都快累死了,你心疼心疼你媽行不行?

你看看現在都幾點了!你看看鄰居還有幾家沒關燈睡覺的!

非暴力溝通

我知道你還想玩,這個遊戲很有意思,媽媽也特別特別想和你玩呢。

但是媽媽今天早上起得很早,現在困得睜不開眼睛了(配合著哈欠),我想早一點上床睡覺。

你看這樣好不好?咱們定時,再玩5分鐘,然後咱們就洗臉刷牙睡覺;明天晚上咱們繼續玩。

媽媽,我不想回家

暴力溝通

咱們說好4點就走,這都4點半了,已經讓你多玩了半小時還要怎麼樣?你說話不算話,下次不帶你出來玩了啊!

非暴力溝通

我看到你最喜歡玩這裡的大滑梯了,看你一次次衝下來媽媽都感覺你超級開心,下次再來咱們一定多滑幾次。

現在到了必須回家的時間了,你還記得上次因為堵車你吐了一身嗎?走走停停你容易不舒服,還是看著一棵棵往後倒更刺激吧?媽媽開起車來也非常累,還容易出小事故。

現在你想想自己想滑3次還是5次?你來決定吧,回家後你的某某(玩具名字)還在等著你呢。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媽媽,我不要收玩具

暴力溝通

跟你說了多少次?玩具要自己收起來,你看看弄得這滿地都是的,再這樣我把你玩具都送給誰誰誰了!

非暴力溝通

哎呀,你的小夥伴好可憐,跟好朋友做完遊戲了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如果媽媽幫你把他們送回家的話,他們可能會不高興。

而且媽媽做飯、洗衣服、拖地已經挺累了,咱們家可是商量好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

要不咱們做個小遊戲,媽媽去疊衣服,你收玩具,看看誰先做完好不好?

當孩子不好好做作業

暴力溝通

這都幾點了,作業還沒寫完,今天晚上不睡覺也得給我做完!不然等著老師明天批評你。

非暴力溝通

我看到今天你做作業的效率比較低,能跟媽媽聊聊怎麼回事嗎?看看有沒有什麼媽媽能幫上忙的。

如果到十點還沒做完,媽媽會擔心你明早起不來,作業完不成,明天老師那裡你也不好過關。咱們可以一起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儘快完成任務。

當孩子「不聽話」,這樣溝通最有效

當孩子孩子手舞足蹈打疼大人

這個情況在6歲以下孩子比較常見,低幼兒更是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暴力溝通 1

直接打回去。(孩子會認為暴力行為是可以使用的)

暴力溝通 2

跟你說過沒有?不能打人不能打人,怎麼就是改不了這壞毛病?如果你再打我,我不管你是有意無意,我都還手了啊!

非暴力溝通

哎呀,疼死了!(可以配合誇張的假哭,但不要笑場,得讓孩子明白這是傷害別人的行為)。

你能想辦法讓媽媽不這麼疼嗎?(道歉,揉揉,保證下次小心一些)。

下次如果你想用手錘東西或者打東西,可以打沙袋或者枕頭,胡亂揮舞雙手,媽媽可能很快原諒你,別人可能就很介意的。

無論是哪一類孩子,家長都免不了擔憂。

但當明白所有的孩子都不可能完美,來自孩子的挑戰也是我們改變自我的機會,也許就不那麼焦慮了。

畢竟,我們自己也不那麼完美,是吧?也正因為不完美,所有的人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裡變得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蝸 的精彩文章:

寶寶積食好幾天不拉臭,怎麼辦?
情人節的育兒經:盤點不同年代的示愛方式

TAG:小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