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我品過的好茶——古早味安溪鐵觀音

我品過的好茶——古早味安溪鐵觀音

我品過的好茶——【古早味】安溪鐵觀音

轉眼已在「茶鄉」安溪念書三年。三年間,最常聽到老茶人、制茶師傅和專業課老師提到的就是「蘭香鐵韻,七泡有餘香」。只是屆時技藝稚嫩,未嘗得其旨。今日偶得一泡傳統製法的安溪鐵觀音,多次沖泡品鑒後,眉間舒展但心生不甘,是時候執筆拜訪下這位「老者」了,這位歷經滄桑的傳統制安溪鐵觀音茶應該為世人敬仰。

占閩南烏龍茶一席之地的鐵觀音,是諸多茶人的「心頭好」,百年製造,從傳統製法到如今分成的四大香型,有各自的追隨者。而古老的村落中,見證了鐵觀音曾經輝煌的老茶人仍念念不忘90年代鐵觀音的「音韻」,經過百年沉澱的傳統製作工藝的「重發酵、重搖青」造就了其「湯色琥珀金黃、蘭香鐵韻、舌底鳴泉」。

自90年代初,台灣茶葉進入大陸市場,其輕發酵烏龍茶大行其道,大部分茶農轉而迎合市場,放棄了先輩的重發酵工藝,因此傳統製法向輕發酵走水焙工藝轉變,即是現代清香型鐵觀音的前身。在這十年里,鐵觀音市場成功了,曾經的盛況是:無鐵不成店,無店不賣鐵。之後,發生了非常多的轉變。這裡面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工藝的創新,也正是這個創新,後來有多少人真正喝過傳統工藝的鐵觀音,有多少人喝過蘭香鐵韻,那味道存在多少人的腦海里?那滋味,成了記憶……

2003年後,市場上再難找到重發酵的傳統鐵觀音,新工藝鐵觀音的盲目模仿和改制使鐵觀音失去了原有的核心風味品質,口碑大幅下滑,儘管現在分成的鐵觀音四大香型,但再無當年風韻。

做人不可人云亦云,做茶亦不可隨波逐流。古早味鐵觀音歸功於傳統核心工藝,「自然空氣發酵」。即曬青完成後,在搖青和晾青反覆交替時全程在自然空氣下進行,無人工溫度濕度干預,讓茶葉自然地完成發酵,這樣的方法可以讓茶葉更易發酵,內含物質轉化豐富,因此不用太重地搖青就易形成「綠葉紅鑲邊」,紅為發酵,綠為本真,一片茶葉,兩種滋味。

如果你曾品鑒過鐵觀音當年的韻味,相信這款茶能喚起你塵封多年的味蕾記憶。「若他日相逢,時隔經年,我將以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淚。」以微笑吧,那段熟悉的記憶與味道值得這般禮遇。而這款「古早味安溪鐵觀音」的特色在茶園、產區、工藝、品質,以工匠精神打造一杯真正三十年前的傳統鐵觀音味道。

l歐盟認證茶園生態環境,採用純正「紅心歪尾桃」鐵觀音品種

茶園位於安溪感德高山區,在正式投產制茶前,創始人廈門大學生態學博士周萍女士以自身專業優勢,科學地實施自然農法管理茶園,五年內不採摘,利用生物酶改良土壤。栽培純正「紅心歪尾桃」鐵觀音因品種,年采一季。

l安溪核心產區感德,產地純正,海拔600米以上

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繚繞,年平均氣溫15℃—18℃,無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對濕度78%—80%以上。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pH值4.5—5.6,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

l採用自然空氣發酵,四至五遍搖青、保留人工三揉三焙工藝

按傳統工藝重發酵重搖青,不在空調房制茶,所出茶品無需冰箱保存,無需碳焙,可自然存放多年。

l蘭香幽郁,音韻回綿。

桂花香、蘭花香香沉落水,葉底淡黃通透略有紅鑲邊,茶湯金黃透亮滋味濃厚耐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王國興:武夷山核心產區中的頂級山場——竹窠
我喝過的好茶-1964年碳香老白茶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