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可夫回憶二戰:列寧格勒一戰無比艱難!勝利天平因何反轉

朱可夫回憶二戰:列寧格勒一戰無比艱難!勝利天平因何反轉

每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都會有一場讓他刻骨銘心的戰爭,這場戰爭可能會讓他餘生引以為傲,不斷的對人提起,不過,更多的時候,一些偉大的軍事家在談及自己一生最難忘的戰爭時,卻往往是難以輕易的開口描述的,原因則在於戰爭之殘酷。對於蘇聯元帥朱可夫來說,他一生經歷的最艱難的戰爭,莫過於列寧格勒保衛戰。

戰爭有多麼艱難呢?1941年8月20日,德軍佔領了列寧格勒城外25英里處的小鎮加特齊納,封鎖了這座城市通向外部的鐵路線。此時距離6月22日德軍從波蘭境內發起進攻不到2個月,蘇聯人已經幾乎來不及做準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描述了當時列寧格勒的軍備狀況:

「許多艦炮從軍艦上拆卸下來(列寧格勒是蘇聯當時的軍艦製造工業中心),架設在地面上。就連有著40年艦齡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艦炮也被拆卸下來,架設在地面上。這艘阿芙樂爾號曾經在1917年11月爆發的十月革命中炮擊冬宮,迫使臨時政府投降。」

阿芙樂爾號在世界許多國家的歷史課本當中出現過,當時就已經成為文物了,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成為了十月革命象徵,然而卻不得不被蘇聯人自己拆毀,把上面的大炮拿出來使用。此外,雖然整個戰爭期間,蘇聯投入了90多萬士兵,德軍投入了70多萬人,但是在戰爭的初期,由於德軍機械化部隊擁有超高機動性,他們很快的集中了優勢兵力,對列寧格勒實現了以多打少的局面。

朱可夫回憶二戰:列寧格勒一戰無比艱難!勝利天平因何反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時還是大將的朱可夫奉命抵達列寧格勒,全盤接受當地的蘇軍指揮權。由於地面已經被包圍的水泄不通,他不得不使用戰機把自己送到城內。然而當時所有通過列寧格勒的戰機,都有極高可能性被德軍的戰機或者高射炮群擊落(《朱可夫傳》)。蘇軍一個殲擊機中隊護送朱可夫,路上仍然遭到了德軍兩架「美賽什密特」飛機的追擊,飛行員完成多次驚險操作,才得以脫身。

初期列寧格勒的士氣也非常低落,朱可夫在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稱,當他抵達列寧格勒的司令員辦公室時,以當時蘇聯第一元帥伏羅希洛夫為首的指揮官們正在探討列寧格勒的戰爭,主題是「列寧格勒失守後,應當採取什麼措施。」此前1個月蘇軍剛剛丟掉了基輔,老帥鐵木辛哥乘坐飛機撤退,很多人認為自己最終的結局也定然是乘飛機撤退,列寧格勒將留給德軍。

此時的德軍是什麼情況呢?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曾經告訴每個進攻列寧格勒的德軍士兵,他們將會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回到德國的時候,他們不僅是國家的英雄,還將擁有他們曾經夢想得到的一切。在德軍元帥曼施坦因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中,曾經提到了他們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甚至半個月都沒有在脫下自己鞋子,沒有在床上睡覺,鬥志昂揚。

蘇軍在列寧格勒周邊布置了地雷,但是德軍的指揮車直接壓過地雷,有時候只是輪子被炸掉,有時候甚至只是劇烈震動而已,車上的人一點事都沒有。德軍在人數、裝備和鬥志上完全實現了暫時的碾壓,如此巨大的實力差距面前,蘇聯人瀕臨絕望。

那麼朱可夫做了什麼,使得列寧格勒人如此巨大的實力差距下,最後成功的守住了莫斯科?這位蘇聯元帥最初只不過是被一個人帶到了列寧格勒,沒有給這座城市帶去一發炮彈。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就是抱著必死之心前往的。這也是二戰後盟國的慶功會上,英國首相丘吉爾為什麼不顧國際關係複雜,第一杯酒先敬給了朱可夫(《朱可夫傳》)。

朱可夫回憶二戰:列寧格勒一戰無比艱難!勝利天平因何反轉

他在抵達列寧格勒後的兩個月,帶領當地的民眾在列寧格勒周圍修築了「150公里的坦克壕,201公里鐵絲網,7179條步兵班戰壕和626公里的交通壕,14座炮兵掩體。。。。。坦克障礙物1500個,土木火力點1395個,不計其數的指揮所、觀察哨和地下掩體」,此外他們還用簡單的設備,生產了「480輛裝甲車,3000門加農炮和反坦克炮,1萬門迫擊炮和300多萬發炮彈等等」

在《回憶與思考》中,朱可夫會議稱,到了1941年10月開始,列寧格勒這個已經變成廢墟的城市,不僅仍然能夠不斷的生產戰爭物資,居然還能夠生產炮彈、炸彈支援莫斯科戰場。

要知道當時列寧格勒人每天只有300g含有樹葉纖維的黑麵包,這根本無法維持一個正常成年人的消耗,而且列寧格勒人還要從事大量的體力勞動,包括運輸物資、挖掘戰壕等等。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民眾對於祖國的熱愛之情和不屈服的信念徹底被點燃了,物質變得不再是決定性力量。

這一時期,蘇聯誕生了許多鼓舞民眾的藝術作品,其中最令人深刻的莫過於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1942年初這首曲子在炮火中被初次演奏,戰爭結束後,後肖斯塔科維奇想要重新集合當年的那些演奏者時,卻發現他們中的半數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因為缺少食物,很多音樂家因為飢餓而死,但是他們生前卻仍然有力的揮舞著自己大小提琴的琴弓。

蘇聯自己的數據顯示----有64.8萬蘇聯百姓而死在列寧格勒,在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列寧格勒每天有1萬人因為飢餓而死,而這些飢餓的人很多卻是倒在自己的工作當中。

朱可夫回憶二戰:列寧格勒一戰無比艱難!勝利天平因何反轉

朱可夫晚年回憶稱,1941年9月份他正在列寧格勒城內的路邊啃乾糧,兩個小女孩子過來問,軍隊是否有事情讓自己做。他看到兩個小女孩虛弱的很,知道她們很久沒有吃東西了,趕緊把自己的乾糧分給她們。但是兩個孩子卻認為奉獻生命和熱血的軍人應該吃飽,拒絕了食物,直到朱可夫強行把食物塞給孩子。

幾個月後,因為莫斯科局勢危急,朱可夫不得不再次冒著德軍的封鎖,離開列寧格勒。他走的時候給軍隊下達的命令是「無論如何都要守住,哪怕只剩下一個人。」列寧格勒人已經集體把生死置之度外,從最初準備隨時撤退開始,後來數以萬計的人而死在前線和工作崗位上,燃燒的鬥志挽救了這個國家。直到1943年,列寧格勒人在物資和武器裝備方面的配置始終被德軍壓制,但是因為精神力量迸發,他們最終創造了偉大的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