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褚時健:我已經甘心了,我筋疲力盡了

褚時健:我已經甘心了,我筋疲力盡了

在這個國家和她的商業世界裡,再也不會出現另一個褚時健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作者:李春暉〡編輯:蕭三匝

編者按:最閑不住的老頭終於歇下了。2019年3月5日,褚橙創始人、原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和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褚時健於玉溪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91歲。依舊有人為他的成功而驚奇,依舊有人為他的失敗而扼腕,也依舊有人為他的遭受的一切而唏噓,這些關於褚時健的一切都從今化作歷史。在這個國家和她的商業世界裡,再也不會另一個褚時健了。

「心累。」

這是褚時健對我說的第一句話。他頭髮花白、蓬亂,倚坐在老式皮沙發里,我能清楚看見他灰毛衣上成片的毛球和藏藍色褲腳上的泥。

他語速緩慢,有老年人的含混並夾帶方言,需要人仔細辨別他說的每一個字。這令我想到馬龍?白蘭度扮演的「教父」。有人聲嘶力竭也沒人要聽,有人低沉含混卻聽眾雲集。

現在,媒體、幫助對接此次採訪的萬科公關和褚時健的乾女兒、紅塔集團派來記錄褚時健生平的攝像師、幾名照顧他生活起居的工作人員,或站或坐,全聽他說。

這是褚時健的成功,也是他的負累。

褚時健

從「紅塔山」到「褚橙」,作為罕見的、身陷囹圄之後還能以古稀之年東山再起的企業家,通過電商和媒體的演繹,他變成了一個勵志符號,他跌宕悲辛的人生也被省去了晦暗不明的部分,成了最佳的心靈雞湯。本不願面對媒體的褚時健不得不拋頭露面,為「褚橙」代言。他給人們的正能量,也是「褚橙」前進的力量。

他是企業家心中的企業家,王石、柳傳志都對他倍加推崇。「80 多歲了,心還是不甘。」

他對王石說的這句話,通過王石女朋友田朴珺小姐的文章在互聯網上廣為傳播。

「還有什麼不甘心?」他耳背,我又大聲重複了一遍。

「我已經甘心了,我筋疲力盡了。」87 歲的老人說。

密集的炮火聲中,年輕的褚時健精疲力竭,上級要求撤退的命令一次比一次急迫。但他仍在戰場上徘徊,一具一具翻開那些屍體,有自己人,也有國民黨的人。

這個不是。

這個也不是。

都不是二哥。

他執拗地尋找,最終,褚時健背著二哥的屍體回來了。

1949 年加入雲南武裝邊縱游擊隊,上過戰場,見過生死的褚時健勇毅、果敢。因為這些優秀品質,他被迅速提升,入黨、提干,歷任區長、區委書記、玉溪地委宣傳部幹部管理科科長和行署人事科長。

但這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當過游擊隊員的男人並不適應政府官員的生活。他的直接和執拗,讓他得罪了一些人。接下來狂風暴雨般的政治運動中,他很快被打為右派,一家人一起被下放到新平縣紅光農場。

褚時健的商業天分卻在這段艱難歲月顯露出來。1970 年開始,他主持工作的華寧糖廠成為當時雲南少數盈利的糖廠之一。造反派整日互毆,卻都捨不得把他這個幹事的往死里整。彼時右派相聚,多滿腹牢騷。

一個縣委書記總和褚時健講,「怎麼就把我劃成右派」。

「莫管那些事啦。不公平大家都無奈,關鍵是把事情做好。」褚時健寬慰對方。多年以後,他仍清楚記得當年的情景,「他們發牢騷沒有用,起碼我當時做企業,把小企業那一套都弄懂了。」

褚時健很快等到了他的機會。1979 年,他被調進瀕臨倒閉的玉溪捲煙廠擔任廠長。

他馬上開始大刀闊斧地對這個半作坊式小廠進行改造。一方面,大舉借債購入國外生產設備,煙廠負債率最高時達到 500%;另一方面,引進品種改善種植,從源頭幫煙農種出好煙葉。更關鍵是他分利於人,竭力改善員工待遇。這在那個吃大鍋飯的年代尤為難得,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據煙廠老員工回憶,起初當地小夥子都不願意去煙廠工作,褚時健來了一兩年,大家就爭著要進煙廠。

好運接踵而至。1988 年,雲南連發兩次強震,中央財政無力支援,決定放開雲南的煙草管制。與此同時,國家還放開了名煙的價格管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褚時健同時擔任玉溪捲煙廠廠長、玉溪煙草公司經理和玉溪地區煙草專賣局局長,絕對權力,所向披靡。

紅塔山迅速崛起。那時的有錢人,穿個「的確良」襯衫,胸前口袋透出裡面裝的「紅塔山」,倍兒有面子。

1990 年,玉溪捲煙廠躋身中國工業利稅大戶第三名,此後一直高居榜首,撐起雲南財政半壁江山。褚時健也走上了人生巔峰,「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企業家」、「中國十位改革風雲人物」等榮譽接踵而至。

褚時健

偏安一隅的小煙廠成為政商名流趨之若鶩的名利場。但很快,又成了人人噤若寒蟬的調查所。1995 年,褚時健被匿名檢舉貪污受賄。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他即將卸任,面對個人創造的巨大財富和所得薪資的落差,他鋌而走險,「在不該拿錢的時候,拿了該拿的錢」。比較陰謀論的說法則是,他得罪人了。這樣的說法幾乎存在於所有類似的企業家入獄故事裡。

1999 年 1 月,褚時健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此時,他的女兒已於河南獄中自殺,夫人也身陷囹圄。

大時代的浪潮把他打翻過,又把他送上巔峰。現在,他第二次被拋棄了。

2001 年大年三十。一大早,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居委會書記任新明便上山摘菜、殺雞。像前兩年一樣,他要帶上燒好的菜,到監獄陪褚時健過年。這是褚時健入獄後的第三個春節。

從 1979 年到玉溪捲煙廠蓋職工宿舍認識了褚時健,「褚廠長」一直是任新明的偶像,那時他二十齣頭,褚時健五十多歲。褚時健看中他年輕肯干,便提拔他做事,後來把煙廠的輔料交給他做。他們既像朋友,又似父子。「在我眼裡,他就是個神一樣。」任新明說。

「褚廠長」出事後,他十分想不通。那麼好的人,為什麼會遇到這種事。在他看來,「褚廠長」對國家貢獻多,就應該多拿一點。

那兩年,只要貼個「褚」字,沾個「馬」(褚時健夫人馬靜芬)字的人都要被徹查盤問。很多原來和褚家來往密切的人,都不敢來了。專案組的人說任新明,「沒見過你這樣的人,大家都跑了,你怎麼還天天來。」任新明說,「我不一樣,沒有他就沒有我,砸鍋賣鐵我也得幫他。」

「做事先做人」,這是他從「褚廠長」身上學到最重要的東西。他自己和整個大營街都是在紅塔集團的蔭蔽下富起來的,現在是他報恩的時候了。

他把「褚廠長」的外孫女接到自己家中。這個自幼養尊處優的小女孩,現在失去了母親,外公外婆深陷囹圄,成了一隻孤雁。徵求她父親的意見後,任新明把她帶到了自己身邊。小女孩要上初中,他找到玉溪最好的中學,向校長懇求:「幫幫忙,我的孩子沒什麼,這是褚廠長的孩子。」

他天天送這女孩子上學、放學,心裡想的就是等「褚廠長」夫婦出來,他能把孩子好好交到他們手中。等女孩初中畢業,他花了不少錢,把她送到加拿大讀高中。

任新明一邊做飯,一邊想起從前在煙廠,都是「褚廠長」做飯。「褚廠長」喜歡逛農貿市場,也愛做飯。他做飯非常好吃,就是味道要硬一點。「褚廠長」做的雲南「蘸水雞」是一絕,蘸水無比美味,他每次吃剩下都要打包。

今天輪到他給「褚廠長」燉雞了。

但到了獄中相對,兩人反而沒多少深沉的話要講。「褚廠長」只是問他的企業做得怎麼樣,而他一遍又一遍地讓老人注意身體。

這是褚時健在獄中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2002 年,他辦了保外就醫。

「他們原來在玉溪捲煙廠的房子漏雨。我和褚廠長說,是不是修一下。他說你看著辦,我就修了。我和我愛人在裡面生著火住了三天,把房子烘熱了。等到馬老師回來,說真不敢相信。」任新明回憶。後來,在褚時健夫婦的堅持下,他們的外孫女改跟任新明姓「任」。

像褚時健這樣出獄後的企業家,若要重出江湖,多半從事老本行。任新明也和褚時健討論過,但褚時健覺得,社會變了,現在做出「褚煙」也未必好賣。

一天,75 歲的褚時健和任新明說,自己要種橙子。這是褚時健老家華寧縣的傳統作物。

任新明極力反對,「你那麼大歲數,就安享晚年吧。我來負責你生活,也吃不掉多少。」

「我閑不住。」褚時健說。他向昔日朋友們籌了 1000 萬,包下了哀牢山上 2400 畝的政府農場。

「當時沒敢想大規模。搞規模要投資,我投不起。但我有個目標,就是我這個橙要搞到最好。所以我起個名字叫『雲冠』,雲南的冠軍。」褚時健對我說。

所謂英雄本色,說的是男人失意落魄時,怎樣找回尊嚴。


3000 公里外的文藝男馬鉞剝開一隻「褚橙」。不同於一般的橙,它皮薄,柔軟,易剝,味甜微酸,質綿無渣。

「閹橙。」馬鉞不屑道。這不是他喜歡的口味。在他看來,橙的辛辣香氣、強烈酸甜都被馴化了。但更多人對這口味趨之若鶩。2014 年,因為災害天氣,「褚橙」嚴重減產,產量僅 8000 噸,一個月內全部售罄,價格提高還供不應求。

馴化滿山的冰糖橙,褚時健用了 6 年。起初,橙子的味道不行,銷量也不暢。全靠褚時健昔日的朋友、徒弟們幫襯,雲南的各大煙廠就把哀牢山的橙子消化泰半。

但就像當年褚時健出山並非僅憑時機,現在,他也不想全靠人脈。他又用上了煙廠的那套打法:重視技術,利益共享。事實證明,這在種橙子上同樣奏效。

褚時健的果業公司工作餐,老伴馬靜芬靜靜地陪著褚時健吃飯

他對肥料、灌溉、修剪都有自己的要求,工人必須嚴格執行。種橙期間,遇到任何難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看書,經常一個人翻書到凌晨三四點。他不上網,但是每天看報、聽收音機。就算在山上,《新聞聯播》也是他每天必看的。

「管理果園和管理煙廠一樣,首先要考慮員工利益,不讓他們吃虧,事情就好辦。」說起種橙子,褚時健談興漸濃。他詳細地和我說起,以前這些農民在家鄉種玉米、種甘蔗,一年就賺一兩千塊,現在跟著他種果樹,一年賺四五萬。「每家都有兩台摩托。他們原來在老家是最窮的,這才出來打工。現在他們回老家請人吃飯,算是最富的。所以幹活才特別周到。」

「雲冠」在雲南聲名日盛。2012 年,褚時健種橙的第十個年頭,經過生鮮電商平台「本來生活」網的社會化營銷,「褚橙」挺進北上廣,成為全國範圍的勵志象徵。

他再次證明了自己,也為聲名所累。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前來拜訪,青年想從他那裡得到智慧,企業家想從他那裡得到力量,媒體想從他那裡得到故事,官員想從他那裡得到助力。他們有時候會問很實際的問題,更多時候只是想要一張和褚時健的合影。尋褚,更像一種儀式。

2015 年 10 月在褚橙莊園舉行的一場發布會,褚時健吸引了眾多媒體記者的關注

雲南新平縣褚橙莊園,中間的水塘是冰糖橙的灌溉水源

在地方政府的盛情下,褚時健不情願地上馬了一個新項目——褚橙莊園。

雲南省計劃 5 年內在全省打造 100 個現代特色農業精品莊園。建成後的褚橙莊園,將囊括當地上萬畝冰糖橙果園,容納遊客在莊園內吃住。

褚時健並不相信這個投資 2000 萬元的莊園可以產生政府所期待的效益。建這個莊園,他需要出資 600 萬元,其它部分由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三級政府承擔。

「褚橙」包裝

褚橙莊園主打休閑旅遊牌,莊園內可垂釣

「一年最多 1/3 的時間有人來,其餘時間都閑置。我一年要拿 100 多萬來補貼這個莊園,不然人家來了吃不好住不好。」褚時健說。

莊園建設和未來迎客,對果園的影響也很大。可以想像,大家來莊園多是想見褚時健,會給這位年邁的老人帶來多大的困擾。

「他(褚時健)說如果回絕了,有點對不起來說這件事兒的好心人。政府也是想把這件事做大,以點帶面。我們新平種了二十多年橙子。銷路一直不行,現在大家都好賣了。」任新明說。

「是『褚橙』讓你滿足了、甘心了?」我問褚時健。

「也不完全是。搞了這麼多年,我感覺我現在全身心都搞不動了。兩條腿不行了,心臟、血管都不行了。」褚時健說,自己隨時可能因為心肌梗塞而死去。

但接著,他話鋒一轉,「可我心裡還老想著,現在是 1 萬噸果子,過個三五年要搞到五六萬噸。這個目標還一直壓著我。如果我現在因為這些毛病一下子不行了,我還有點不放心。這個目標怎麼實現?品質能不能維持?我還希望再有十年時間,讓我把這些都辦了。」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這句廣告語讓「褚橙」打動了很多人。從生產到品牌都打著深刻褚時健烙印的「褚橙」將如何傳承?

褚時健咳了兩聲,「還能再活多少年,我也沒把握。所以我希望能趕緊把差的東西補上。」

褚時健在橙林

2014 年 11 月 20 日,褚橙莊園開門迎客,遊客如織。褚時健與遊客閑聊,逗小孩兒玩。

在他的主持下,2014 年果園的土地又被深翻一次,旨在提高保水能力,應對高溫乾旱天氣。他點燃了一根煙,是「紅塔大師」。據說這是紅塔集團向褚時健的致敬之作,空心過濾嘴,1000 塊一條。本來還想讓他在上面簽名,但顧慮到簽名就要對品質完全打包票,他最終還是沒簽。

「品牌靠質量,一旦質量出問題,這個品牌就不行了。」褚時健希望兒子褚一斌可以繼承自己的這片心血,把品牌和質量延續下去。


從二十多歲開始,褚一斌就一心想離開父親。

一個具有絕對權威的父親並不是一件讓人愜意的事,尤其對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而言。他有了堅強的靠山,也生活在山的陰影里。

剛從學校畢業,褚一斌就被父親安排到煙廠做工人。一天工作 11 個小時,他沒太多空間設想自己的理想和未來。老父代他做了規劃,但不是他想要的。

更難堪的是,不論他走到哪裡,人們都會說,「這是褚時健的兒子」。他想往外跑,想給自己爭一口氣。

剛好一個朋友說有機會去日本留學,褚一斌要奮力一搏,脫離父親的庇護。褚時健給他的條件是「成家了就可以走」。

這有點像民國時期新青年離家求學前的最後一個任務。褚一斌在半年時間內迅速完婚。1987 年,他奔赴日本求學,其後在新加坡定居並從事金融工作。此後,褚家突生變故,盛極而衰,褚一斌一直流寓在外。

「我對老爺子一直很佩服,也同情。作為兒子,我肯定想儘力幫他,但我又不願把自己犧牲掉。」褚一斌說,起初自己不太想回來,因為父親實在是個性格很強悍的人。

褚時健家族觀念極強,家族的事業需要有人繼承。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褚一斌最終還是回到玉溪。他結束了自己的事業,第二次進入到父親的事業里。

「我今年五十幾歲了,走到哪裡還都是『褚老的兒子』。」褚一斌有些無奈。但他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對這些也釋然了。

褚一斌的做派和褚時健截然不同。儘管也回國幹了幾年農業,在他身上還能清晰感受到海外生活多年的金融精英氣息。

2007 年底,他剛回國,受父命所託去看一塊地。那天,他和村長、支書、會計等人聊到很晚,索性住了下來。會計把床讓給了他,他才躺下把被子一蓋,就被沖鼻的味道熏個夠嗆。

「從那裡作為一個起點,現在我一個月不去田裡還真覺得少了點什麼。原來的朋友叫我去打球,我說我正打著呢,不過不是用球杆,是用鋤頭。我的球場也夠大,有幾千畝地呢。」褚一斌玩笑道。他搞金融時做海外市場,常年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現在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身體也好了不少。

12 月的玉溪,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加之天氣陰沉,我們在褚家位於大營街的別墅小院里烤火,聊天,並在火上烤起了紅薯、雞翅和雲南特色的包漿豆腐。

正熱哄哄的吃著,原本在客廳休息的褚時健忍不住跑了出來,「我來指導你們一下,他弄得不好吃。」

可惜他最終還是沒加入我們。他看了一會我們燒烤,又看了一會院內的花草,最後在一棵結著黃澄澄橙子的小橙樹前久久駐足。

「前年冬天,也是在這裡烤火。我一個做基金的朋友來看望老爺子,說您這個東西我給您打包上市多好,老爺子不同意。」褚一斌說。金融是他的本行,可以感覺到,他對資本的看法和父親並不一致。

「我相信我父親對社會進步是理解的。拒絕上市,一個是他年齡大了,一個是他覺得自己承載不了上市後對社會的責任。他的表達方式比較簡單直接。但這個事情我覺得只是時機成熟與否的問題。」在褚一斌看來,眼下「褚橙」的重點還在種植。至於「褚橙」上市,現在不可能,但未來可期。

時代變了,幫助褚時健種橙子的是講義氣、人情味、榮譽感、責任心,但最終燒起來的一把火卻是電商的營銷能力。而未來的發展,還需要繼承者更多的權衡和探索。

「你怎麼評價自己的一生?」我問褚時健。

「讓別人去評價吧,我很難評價。但有一點,我在做事的時候,不怕自己吃虧,怕別人吃虧,這是我的優點。」褚時健回答。

少年得志,壯年失勢,中年一飛衝天,老年跌入谷底,卻能以八十高齡絕地反彈,褚時健人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都與社會變革息息相關。

「我的心態是不計較社會對我的不公平。因為現實你沒有辦法,多少人都得低頭。別人說我們這一家,是叫花子養鸚哥,苦中作樂。」他還真的養了不少鳥,客廳地上一排的籠子,不知其中有沒有鸚哥。

「我來雲南五年了,好像社會上任何有頭有臉的人都受過褚老的恩。」烤著火,萬科的公關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帶媒體上山見褚時健的情景。那位媒體人發了條拜訪褚時健的朋友圈,立刻就有老領導來回復他,說一定要帶話給褚老,感謝褚老在他們當年最困難的時候,送了一輛車,解決了採訪出行的問題。「所有人都覺得領了他的恩。你看這麼多淘寶小商家崛起,大家並不會說我感謝誰誰,只會覺得是自己的努力。」

而此時褚時健鑽進廚房,先是煞有介事地指揮正在做飯的廚師如何蒸香腸,接著又顛起炒勺炒起了豆豉,炒了幾下,似乎覺得無趣,他又把炒勺塞到了廚師手裡。

這個老頭兒,還是閑不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就像一條鯰魚擠進了沙丁魚群,在收銀市場中,美團的入場迅速攪動了市場。

下方這篇《「收銀」打響美團 to B 第一槍》就通過 RMS 部門的「備戰史」,講述了美團亮劍 B 端過程中枕戈待旦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Testin 雲測徐琨:未來十年屬於科技型傳統企業,沒有其他!
汽車智能化的普及,與歐拉 R1 的想像力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