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比利時安特衛普陷落「國家堡壘」如何在空襲炮擊下崩潰

比利時安特衛普陷落「國家堡壘」如何在空襲炮擊下崩潰

1914年10月10日,有著「國家堡壘」之稱的安特衛普向德軍投降。值得注意的是,這座在比利時戰略地位最為重要的堡壘,是在德軍馬恩河戰役剛剛失敗時投降的。此前,安特衛普駐軍積極防禦的戰術,讓德軍不得不分兵12萬對其進行圍困。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安特衛普的頑強抵抗,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同盟國在馬恩河的戰局。

安特衛普之所以被比利時人稱之為「國家堡壘」,絕對不是一座簡單的堡壘。這是兩道防禦工事組成的完整的防禦體系,17座外圍堡壘、13座內部堡壘,以及15個小的陣地組成。安特衛普又被多條河流包圍,構成一道天然屏障。

從1906年開始,比利時又對兩道防禦工事進行不同程度的混凝土加固,讓它能夠免疫普通程度的炮火。在安特衛普陷落前20天,沙俄陸軍試圖攻佔奧地利的普熱梅希爾要塞,但沒有成功。這說明,儘管當時的陸軍有了先進武器,進攻這種完善的防禦體系仍需要技巧和裝備。

作為當時歐洲最強的陸軍,德軍在進攻安特衛普時,完全摒棄了常規的進攻戰術。而是有條不紊地調來重型火炮進行轟擊,同時還有齊柏林飛艇進行空襲,轟炸安特衛普的混凝土工事。德軍的210mm、305mm重炮炮彈可以擊穿大多數的防禦工事。圖為德軍210mm重炮。

而德軍的「大貝莎」420mm重炮,可以擊毀安特衛普的任何堡壘。圖為「大貝莎」420mm重炮。

9月28日,德軍開始炮轟安特衛普,首先將目標確定在聖凱瑟琳和瓦萊姆堡壘。連續三天的炮擊,這裡的防禦工事被徹底摧毀,倖存的比利時守軍不得不逃離這裡,前往縱深陣地繼續戰鬥。圖為一座安特衛普堡壘被420mm重炮直接命中,2米厚的混凝土被擊穿,裝甲炮塔被巨大的衝擊波擠壓變形。

10月1~2日,德軍沒有經過戰鬥就順利佔領了聖凱瑟琳和瓦萊姆堡壘。圖為聖凱瑟琳堡壘的一座旋轉炮塔,它被德軍重炮直接命中,只剩下了旋轉底座。

圖為聖凱瑟琳堡壘被德軍「大貝莎」420mm重炮命中的部分,可以對比一下站立的德軍士兵,就可以知道「大貝莎」的恐怖破壞力。

10月3日,德軍開始持續24小時炮擊凱塞爾堡,比利時守軍不得不放棄這座堡壘。圖為被炸翻比利時火炮。

10月5日,安特衛普外圍工事被突破,德軍沒有遭受任何損失。圖為斯塔波魯克堡壘,它已經被德軍重炮炸成了混凝土碎塊。

博物館中展示的安特衛普裝甲堡壘頂蓋,被奧匈帝國M1911型305mm榴彈炮炮彈擊穿。儘管沒有破碎,但由於被炸裂,而無法轉動。

由於安特衛普已經沒有反擊手段,堡壘也無法抵禦德軍重炮的轟擊。10月9日,比利時守軍指揮官德古斯將軍下令:鑒於進一步抵抗已經沒有意義,不願意投降的守軍可以逃往荷蘭(安特衛普堡壘在西北方向與中立的荷蘭邊境相通)。10月10日,33000名比利時軍人和1480名英軍官兵前往荷蘭,在那裡被關押到戰爭結束,另有30000名比利時軍人和900名英國軍人向德軍投降。圖為德軍士兵與繳獲的比利時大炮。

德軍在進攻安特衛普時,首次使用齊柏林飛艇轟炸了這座堡壘。圖為德軍的Z-IX號飛艇。

齊柏林飛艇的轟炸目標並非堡壘,而是安特衛普的居民區。這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這種情緒很容易就蔓延到比利時守軍當中。圖為德國一戰時發行的明信片,可以看出他們對飛艇轟炸安特衛普非常自豪。

在強大的炮兵面前,防禦嚴密的堡壘顯得不堪一擊,而看似簡陋的野戰工事卻讓強大的炮火變得無效。

安特衛普成為世界上第一座遭到毀滅性空襲的城市。

比利時守軍經過商議,國王阿爾伯特一世書按鈴軍隊撤往奧斯坦德港,繼續與德軍戰鬥。10月9日下午4點,德軍先頭部隊進城,安特衛普陷落。

不過令安特衛普民眾欣慰的是,德軍入城後並未像先前傳說的那樣殺人放火,反倒是幫助民眾撲滅了城內的火災。德古斯將軍宣布城內剩餘守軍無條件投降,安特衛普市長讓·德·約斯10日正式遞交了投降狀。這座城市就此落入德軍之手,直到戰爭結束的1918年11月,安特衛普才得以光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awk26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祖國保衛者日」公開SSO特種部隊赴敘作戰照片
「虎斑大黃蜂」澳大利亞空軍F/A-18戰機即將轉售加拿大

TAG:hawk26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