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現在是美國高等教育的黃金時代嗎?

現在是美國高等教育的黃金時代嗎?

最近媒體的報道顯示,美國大學深陷危機之中,美國高等教育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而且有很多學者也加入了這場悲觀的大合唱,指責大學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忽略了他們所承擔的社會和文化責任。然而,事實也許並非如此。近日,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摘發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與公開政策系教授史蒂文·布里特(Steven Brint)的新書,刊發了《現在是高等教育的黃金年代嗎》(Is This Higher Education』s Golden Age?)一文,指出美國大學正顯示出積極的發展趨勢,大學從未如此強大和卓越。

原文 :《現在是美國高等教育的黃金時代嗎》

作者 |趙紀萍/編譯

圖片 |網路

「高等教育危機論」甚囂塵上

美國大學似乎深陷麻煩之中。最近的幾個頭條標題——《大西洋月刊》刊發的《對美國州立大學的掠奪》和《高等教育美好願景的破滅》;《紐約書評》刊發的《我們的大學:驚人的事實》和《高等教育的高科技亂局》;《高等教育紀事報》所刊發的幾篇文章——《一個被忽視的時代》、《高等教育》以及《大學的緩慢消亡》——無一例外地助長了這種悲觀情緒。

很多學者也加入了這場悲觀的大合唱。很多人認為,大學已經變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大學收取高昂的學費,這實際上把處於社會經濟階層底層的學生擋在校門外;大學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的成長教育經歷;他們建立了一個等級制度,其中大部分的教學工作由收入較低的教學助手完成。這些批評者指出,大學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忽略了他們應該承擔的社會和文化責任。

這種敘事令人費解,因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悲觀。統計數據顯示,在1980年至2010年間,主要研究型大學經通脹調整後的研究經費支出增長了10倍,其收錄在《科學網》上的高質量出版物也增長了近3倍。對新興知識經濟體而言,幾乎沒有哪個行業的作用能像大學一樣重要。

批評高等教育的人可能認為,隨著學費的上漲,對大學學位的需求將大幅下降。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無論是在經濟衰退時期,還是在經濟繁榮時期,本科生的入學率都在穩定增長。目前在高等教育機構就讀的2000萬名學生,是1900年時大學生群體的近100倍,是1950年時大學生群體的近10倍,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口增長的速度。研究生學位也更加普遍。到2015年,超過2500萬美國人擁有高等學位(碩士及以上)。儘管學生們對高學費深惡痛絕,但他們仍然認為大學是一項不錯的投資——他們的想法是對的。2015年,喬治城大學的經濟學家估計,大學畢業生在工作期間的平均收入比高中畢業生高出100萬美元。

即使在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所謂「公立大學危機」的看法也是誇大其詞。儘管一些教授感覺天都塌了,但是高校教研人員的平均工資在2007到2008年間以及在2012到2013年間實際上都增加了。的確,有些學校預算緊張。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家長和學生願意支付更高的學費以彌補減少了的國家補貼。此外,大學在總體上成功控制了成本,實現了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大學顯示出積極的發展態勢,這使得美國大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更強、更具影響力。

大學招生規模持續擴大

各所大學自行決定開設哪些課程、招收哪些學生,這些決定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推動力,促使大學學位的潛在市場趨於飽和。大學幾乎為每一種非常規的白領職業開設了學位課程。成千上萬的學生主修商業管理、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等一些傳統專業,還有成千上萬的學生主修健身與休閑、國際商務、環境研究以及神經學科等新興專業。現在,本科學位的市場飽和程度已經相當高了。社會學家詹姆斯·羅森鮑姆與其合著者在2004年對一群高中畢業生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近90%按期畢業的高中生在畢業8年後都會進入大學(包括社區大學)。此外,各人口群體的大學入學率也都差不多。例如,這一群體中非裔美國人的大學入學率遠遠高於80%。

此外,會計學、商學、教育學、工程學和公共管理等專業碩士學位課程的數量增長顯著。2000年到2014年間,各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數量增長了60%。包括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國土安全和健康科學在內的碩士學位點也在迅速增長。大學也對市場機遇十分敏感,會搶在競爭對手之前部署策劃,在有發展前途的領域建立碩士點。在某種程度上,大學所做的這些努力都體現了大學在市場邏輯影響下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

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所院校的規模都有所擴大。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就普遍認為研究型大學可以通過擴招來實現規模效應,但招生的人數如果超過2萬教學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然而,到2015年秋,關於招生人數不超2萬的經驗法則已經被100多所院校突破——奧斯汀的德克薩斯大學在校生為5.1萬人;紐約大學的在校生為5萬。

那麼,是什麼促成了大學的這種發展?主要原因是大學學位的投資回報價值。當然,大學管理者的雄心壯志也不可小覷。當我詢問美國300多所大學的校長十年內他們對自己大學有怎樣的規劃和展望時,他們一致表示要提升大學的層級——公立大學校長表示要通過增加學位授予和提升研究質量來實現,私立大學校長則表示要通過增加課程種類和提供更多選擇來實現。

美國大學發展態勢良好

我們經常聽到的有關美國高等教育黃金時代的說法,可以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當時,美國各州都大力投資大學新校園的建設,而且還保持了低學費,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然而,有證據顯示,現在才是大學研究的黃金時代。

節省勞動力的技術、跨學科以及跨機構的合作、博士後科研隊伍的壯大,以及研究生出版規範的變化——這一切都有助於提高學術研究的產出。癌症免疫治療的進展、化學工程中分離和純化的新方法、環境科學中氣候變化的速率和後果的建模——這些以及其他數千個重要課題都是學術研究人員為社會做出的貢獻

大學同企業之間的聯繫也是當前高等教育變強的重要原因。這種看法會激怒一些人,因為他們認為大學在企業的影響下已經變成了資本的工具,企業破壞了大學自由探索的精神。的確存在這種危險,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大學和企業之間在交流過程中確立了其學科自主權,使得大學能夠繼續發揮知識社會輻射中心的作用,而不會成為利益集團的奴僕。

從1987年到2015年,大學教研人員的人數幾乎翻了一番。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截至2015年,美國有超過150萬人在高校工作。1999年到2011年期間,兼職教師的數量快速增長,但是2011年以來全職教師數量在持續增長,兼職教師則減少了4%。

此外,在1955年到2005年間的50項重要發明中,學術研究人員在其中8項發明中都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DNA指紋技術、燃料電池、遺傳工程、基因測序、體外受精、核磁共振和脊髓灰質炎疫苗。他們還在其他12個項目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大學能發揮這樣重要的作用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畢竟企業研發項目是大學研發項目的三倍。

1980年通過的《拜杜法案》放寬了對大學申請專利的限制,當時美國大學每年產生300項專利。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接近6000。雖然這與美國專利的總數目相比只是滄海一粟,但是這表明大學通過更基礎性的工作在新發明中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大量的相關數據都表明美國大學發展態勢良好。然而,為何有關美國高等教育的討論中充斥著悲觀的論調?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高等教育確實存在問題。高等教育高昂的成本使一些學生背負上了難以償還的債務。課堂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大學越來越依賴於那些薪資不高、備課不充分的兼職教師。一些來自弱勢群體的學生在校園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些政治保守人士認為他們的言論自由受到侵害。但是,這些僅僅是美國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美國大學可以成功地應對這些挑戰,只是目前的高校管理層和政治領袖所做得還顯然不夠,他們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6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批評網路文學,您會嗎?
《國外社會科學前沿》轉型及徵稿啟事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