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度揭秘豬八戒的原型,吳承恩還真不是隨便胡謅了一個角色!

深度揭秘豬八戒的原型,吳承恩還真不是隨便胡謅了一個角色!

(北暮看西遊第106期)

文|北暮

豬八戒作為西遊記中的角色,一直給人一個可愛憨厚的感覺。而在吳承恩的筆下他充滿了缺點,可即便是擁有這些缺點,他仍然得到了廣大觀眾朋友們的喜愛。那麼吳承恩當初在創造豬八戒這個角色時,到底是憑想像寫出來的呢?還是確實有現實依據?今天北暮給大家來說一說關於豬八戒的那些原型。

第一種:吳承恩的同鄉

據說在吳承恩當時所居住的地方江蘇淮安,有一個名叫豬八的人。此人好吃懶做,遊手好閒和西遊記中的豬八戒頗有些類似。吳承恩覺得像這種渾身充滿毛病的人,本性其實並不壞,沒有什麼大的過錯,以後如果轉惡行善,還是有回頭路可走的。後來吳承恩在寫西遊記這部書時,曾根據豬八的形象再加上自己創造,逐漸形成了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


第二種:古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的第三次化身野豬瓦拉哈

其實吳承恩當初在創作西遊記時參考了很多古印度的神話和歷史傳說。有專家和學者認為,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正是來源於古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的第三次化身野豬瓦拉哈。

古印度人民對於兇猛的野獸,擁有很高的崇拜心理。他們認為這些野獸是兇猛無畏敢於拼搏的象徵。而在古印度人民的眼中,野豬更是森林中的一霸,有時甚至比老虎獅子還要厲害。它們不像家豬那樣懶惰不潔。所以古印度神話中的野豬在人們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在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一頭叫做喬賓陀的黑色野豬,據說他和西遊記中豬八戒的樣子十分相似,同樣也是豬頭人身。在現在的印度還有這個黑色野豬的雕像。而這也間接的證明了吳承恩當初在創作豬八戒時,很可能是參考了古印度神話中的瓦拉哈。

第三種:中國神話中北斗星的形象

還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豬八戒的角色很可能參考了中國神話中的北斗星的形象。

根據中國典籍《明皇雜錄補遺》記載:唐朝時期印度高僧善無畏的弟子僧一行曾經接受過鄰居王姥的資助。後來王姥的兒子犯了重罪,便求助僧一行。僧一行沒有辦法只能在渾天寺進殿祈法。後來他看到,有7隻豬鑽進了廟裡的大瓮中,而北斗七星也隨即消失了。僧一行施展術法封住了瓮。北斗七星在天界擔任御車的職務,它在天上的消失引起了欽天監的震動,他們趕緊上奏當時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召僧一行上朝問詢此事,一行認為這是上天暗示的吉兆,隨即勸唐玄宗大赦天下,唐玄宗也認同了一行的說法。大赦令一出,一行立即來到寺廟開瓮放豬,於是北斗七星返回天上。這樣僧一行就挽救了王姥兒子的性命。後來,北斗七星野豬的形象逐漸在民間流傳了起來。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時很可能也參考了這方面的神話傳說。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吳承恩在創造豬八戒這個角色時,並不是隨口胡謅了一個角色。而是根據很多神話故事以及中外典籍,再加上自己的文學創作,逐漸形成了後來人們非常喜愛的豬八戒形象。而這也讓我們懂得了那句話: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暮談文化 的精彩文章:

難怪孫悟空的結拜大哥連玉帝都禮讓三分,看看人家的背景就知道了
隱藏在西遊記中的三個秘密,是巧合還是吳承恩的刻意為之?

TAG:北暮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