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漢服漢服漢服:這才是中國人自己的服裝!

漢服漢服漢服:這才是中國人自己的服裝!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後漢書》),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周易·繫辭下》)。

華夏族是漢民族的前身,也是中華民族的文明源頭。我們是「中華子孫」、「華夏兒女」,海外遊子們是「海外華人」。華夏族易名為漢族,

在公元前202年,漢服、漢字、漢語等正式奠定。

《尚書正義》注「華夏」:「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左傳·定公十年》疏雲:「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冕服即漢服,華夏即穿漢服的中國人。

「夏」字《說文解字》考其造型結構,認為是用繁筆大寫的「人」字,

釋義為「中國人也」。

漢服無論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

在歷史的承傳與發展過程中,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人「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涵,更是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藝術的重要象徵。漢服代表著中華民族優雅、博大的氣質,古樸自然的審美情趣,及敬天禮佛、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辭·九門回憶

冰幽;解憂草

00:00/04:02

中國,服飾華采之美為華,

疆界廣闊道德興盛為夏。

華夏之美,源遠流長;

禮儀之邦,衣冠上國。

漢服,

是中國女人最美的衣服。

在漫長的幾千年時間裡,

漢服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生活美學,

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

古人云:漢服之美謂之華。

華是一種氣度,

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

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夜巒鐘鼓,香山白府,

寄情一鏡紅塵信,不枉人間。

美人既醉,朱顏酡些。

漢 服,它不是指漢朝服飾,

而是指漢民族的傳統服飾。

從咱們黃帝老祖宗一直穿到弔死煤山的那位崇禎皇帝。

到清軍入關滿族(旗人)統 治穿的就不叫漢服了。

所以「旗袍」可以說是中國的傳統服飾(56個民族一家親嘛~),

但若說是漢族的傳統服飾可就完全錯了哦!

漢族,又稱華夏族,

《春秋左傳正義》曰:「夏,大也。

中國(指中原)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

這「服章之美」,指的就是漢服。

這一期,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先來說點學術的,漢服的基本裁剪大致如下:

1. 左衣身

2. 右衣身

3. 袖:衣袖。漢服接袖處是布的邊界,與現在西服在肩膀處接袖不同。

4. 袂(mèi):指袖口與袖根之間的部分。

5. 衽(rèn):指衣服的胸前部分。

6. 襟:指衣服的胸前部分的邊緣。

7. 袪(qū):指袖口。漢服有些款式袖口較衣袖窄,稱為「收袪」。

8. 袼(gē):指袖根。

9. 系帶:用來固定衣服。

10. 中縫:古代布幅較窄,會在背部正中接縫,稱為中縫。

11. 護領:見於明制漢服,於衣領外再加一重,較衣領短,以素色布製成。

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撫柳。

眉梢眼角藏秀氣, 聲音笑貌露溫柔。

其中漢服最大的特點是交領右衽(rèn),

就是指衣襟向右掩,在他人看來前襟呈「y」型。

而一些少數民族有左祍的習慣,與漢族不同。

例如以下漢族服飾陶俑和鮮卑族服飾陶俑的對比圖,

可以看出鮮卑服飾是左衽,為反向的「y」型。

漢服的日常穿著由小衣(內衣)、中衣、外衣三層構成。中衣、大衣。

小衣包括汗衣(汗衫)、犢鼻褌(dú bí kūn,意為短褲)。

中衣包括中單、曲領等。

大衣即外衣,如深衣、圓領袍、襦(rú)裙,還可搭配半臂、褙(bèi )子等。此外還有各種配飾。

漢服形制有上衣下裳(上面短衣下面長裙)、上下連裳(整套大衣)、上衣下褲等。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樣,男女通用。漢語至今仍用「衣裳」來稱呼服飾。

其中襦裙是最為基本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款式,在周代已有襦裙的明確記載。分為上身的「襦」和下身的「裙」。後世又多加改進和發展,以裙腰高低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三種。按領子式樣又可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對襟襦裙)

齊腰襦裙,顧名思義,裙子系在腰間。從周朝至明朝都有穿著,可謂經典流行款——

高腰襦裙,系帶高於腰,低於胸。此款魏晉南北朝開始流行。下圖的款式中,就是唐制的袒領襦裙,可以露出胸口,這算是所有款式的漢服中裸露部分最大的了。根據衣料材質的不同,氣質自然也就不同。樸素清新還是雍容貴氣就看家裡差不差錢了~~比如下圖就很明顯——

齊胸襦裙就更好理解啦,裙子高過胸部,系在胸口。此款也是從魏晉始,唐朝發揚光大。

交領襦裙,就是領子交疊在一起的款式——

直領襦裙,又稱對襟襦裙,下圖兩個妹子的上衣,里有內襯,衣領沒有交疊——

上衣下裳式其中的男子服飾就沒有女式花樣繁多、色彩絢麗,且大多只有貴族男子,甚至只有皇帝一個才能穿著,比如玄端(周代至漢代)或袞服(周代至明代)。因此對於日常生活沒有太多參考性。

上下連綴式又稱深衣制,代表款式有直裾(jū )、曲裾。

上圖是漢代古墓出土的兩款衣物,可以看出曲裾要在裙擺那裡繞一圈,而直裾是不繞的。

下圖便是男女兩款的直裾,注意下擺沒有纏繞——

而曲裾根據纏繞數目又可分為單繞曲裾、雙繞曲裾和多繞曲裾。裙擺繞一圈稱單繞,繞兩圈稱雙繞,最多三繞——

除這些款式之外,還可以搭配各種外套,比如褙(bèi)子,適合秋冬穿。比如下圖就可以看出,這個姑娘是上白下棕的齊腰襦裙搭配米色秋葉圖案的褙子——

這款適合秋季,冬季的話可以再搭配披風,比如這樣——

半臂,就是下圖帶短袖子的小上衣,適合夏天穿——

上下通裁式以男式居多,有襕(lán)衫、圓領袍、道袍。

而女式有襖裙,明朝最為流行。站著是這樣——

坐著是這樣——

可端莊可俏皮~

以上所有款式(除了玄端和冕服),無論王宮貴族還是平頭百姓皆可穿著。

與 常服區別的就是禮服。皇室的典禮繁多且複雜,無論祭祖、祭天、打仗或是各個節日都要穿不同色彩與款式的服飾進行儀式,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過於華而不實,沒有 通用性。對於我們今人了解漢服也顯得過於繁雜,缺少參考。因此niania選擇婚禮這一最有代表性的儀式來說一說漢服款式的轉變。

婚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成人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現代人復原傳統漢族婚禮,大致將其歸納為:先秦兩漢沿用的周制婚禮、魏晉唐沿用的唐制婚禮,和宋明時期統一制式的明制婚禮。

周代時,婚禮稱作「昏禮」,取意「黃昏舉禮」。周制婚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

唐制婚服,男子用紅色公服,這被認為是紅色婚服的起源。女服以青色深衣,飾以金銀琉璃等釵飾。大膽的色配衝撞展示出絢麗的大唐氣象,同時也造就了「紅男綠女」這個成語。

現代人穿唐制婚服,效果如下——

明制婚服,男子可假穿九品官服,女子可以選擇頭戴花釵,或是鳳冠霞帔(pèi)。

就風格而言,周制婚服典雅莊重;唐制婚服雍容大氣;明制婚服華美絢麗。單單從頭飾髮型的區別,下圖大致可供參考——

那為什麼會有人把漢服錯認為cosplay呢?主要是把古裝和漢服溷淆了。古裝最好舉例,電視劇一抓一大把(圖片隨機選擇,只就衣服而言)。女性古裝有——

像上面三種衣服就看不出漢服形制,胳膊裸露(第三個還是透視裝),漢服最露的只有唐朝的袒領襦裙,還只能看見胸口一小片。所以這些只能稱作古裝。

男性古裝也舉幾個例子——

這些古裝就有點魔幻主義的意思了~~(不過仙劍和古劍本來就是遊戲風格,也就不深究了。)

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會把漢服錯認為和服或者韓服呢?這三者確實存在相似之處,但只要認真了解後也是很容易區分的。

韓服,又叫赤古里裙(女)和周衣(男)。從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的服飾受到漢服影響,但韓服的最終定型是從朝鮮李朝時代,彷照明朝漢服式樣,初期衣帶在右側,後期移到中間的位置並加粗、加長,將上衣縮短,下擺擴張,對比強烈。

需要說明的是,齊胸襦裙和赤古里裙也很相似,但二者沒有關係,赤古里裙是根據襖裙重新改型的。

至於男款完全就是高彷明朝的曳撒(yì sǎn)。曳撒就是明代內廷武官(錦衣衛)的衣服——

這個歷史淵源要搞清楚,不認識沒有關係,但是本末倒置,認為明代彷朝鮮可就需要立即糾正了。

再說和服。其歷史比韓服要早,服制受漢、東吳、唐代影響較大。

比如下圖就是類似襦裙 褙子的日本神社巫女服——

不太熟悉的真的會混淆,但是和服有幾處和漢服明顯不同:

通過這四點是能一眼辨認出和服還是漢服。

舉日韓兩國的例子,讓大家了解漢服是目的之一,

沒錯,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啟迪影響了許多國家,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立志於復興漢服,

大大方方的穿出去,

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媒體和人們的理解與讚揚。

以上內容僅作分享交流使用

文字或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業人人 的精彩文章:

2019年這幾款美甲最流行!
中式新娘造型 中國風的底蘊之美

TAG:美業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