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代民間盜墓者的技術水平有多高?比陳玉樓、鷓鴣哨還厲害

當代民間盜墓者的技術水平有多高?比陳玉樓、鷓鴣哨還厲害

最近,鬼吹燈系列《怒晴湘西》熱播,卸嶺、搬山魁首陳玉樓、鷓鴣哨兩人身懷絕技,陳玉樓「聽風聽雷,聞山辨龍」,伏地諦聽便識得地宮方位,「聞字訣」的功夫當真了得;鷓鴣哨則是一身硬功夫,一腳魁星踢斗將狸子精踢得粉身碎骨,用計打死蜈蚣精、雙手生生拔掉屍王頭顱,看得人熱血沸騰。

不過,上述畢竟是小說家語,難免有誇大之嫌。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盜墓者的故事同樣神秘、低調,其盜墓本領一點也不輸於專門的考古人員,甚至好隱隱蓋過《怒晴湘西》中的陳玉樓、鷓鴣哨一頭。

當代盜墓工作基本上都是隱秘而悄悄地進行,盜墓人還有個特點,即多為家族代代相傳,有些大的盜墓家族還有專門關於傳承的戒律,甚至會留有所謂的「盜墓秘訣」——這也類似手藝人的做法。有組織的盜墓人一般都有廣泛的情報網,他們有的偽裝成農民工、勘探員,在古墓葬相對較多的城市進行調查勘訪,伺機而動。

在盜墓活動中,盜墓人員的分工細緻明確:踩點、放風、掏洞、安炮眼、下墓穴等都有專門的負責人。在他們的行業內,也存在著很多外人無法理解的職業術語,如「掌眼」、「探寶人」、「支鍋」、「腿子」、「下苦的」等等。

盜墓團體中,「掌眼」是這夥人的領導和高級技術人員,他們不僅具有找尋古墓的本領,也有鑒別文物的能力。他們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線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提出買斷該「坑」出土文物的初級收購商。最底層的是「下苦的」,「下苦的」就是民工,他們從事最具體的體力活動,幹得多,分的少。

雖然,現在的盜墓工作已廣泛運用了現代科技設備,如金屬探測儀、三維立體成像儀等,但是過去傳統工具探針和洛陽鏟並未落伍,依然在盜墓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常盜墓者們會選定一片區域,每隔1米打一個眼,形成方格網狀。在每個方格中心,也要打孔,俗稱「梅花點」。然後檢查在普探過程中發現的有疑點的孔,探尋範圍直徑。這種方法可以觸到墓室的磚塊,得知其大致位置。初步探定後,就開始用洛陽鏟分析土壤,分辨死土和活土。

接著就是爆破工作,將雷管插入由洛陽鏟剷出的小洞口,雷管是特製的,它爆炸的動靜和響聲並不大,還不如過年時放的鞭炮。但是雷管里放多少炸藥,能炸多大的面積,則是一個技術活了。

毋庸置疑,盜墓獲利巨大,有三年不開市,開市吃三年之說。所以,會有那麼多的人對於盜墓趨之若鶩,如蚊飲血。但是他們瘋狂的盜墓行為,對於歷史遺址的損壞卻是不可逆轉的,還造成了珍貴文物的流失,也是很讓人痛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家族墓地為何安葬了一位外國人?背後真相很少人知道
鴻鈞道人為何總是在偏袒西岐一方?他也很無奈?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