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機行列的「後進者」,為啥外形看起來都差不多?
因為印巴克什米爾空戰,近期軍事圈顯得熱鬧非凡,相比之下在航空技術方面的一些進展可能很容易被人忽略,不過一些航空技術後進國家在新一代戰鬥機方面取得的進展也很值得一說。2月14日,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在其總部舉行活動慶祝韓國新一代戰鬥機KF-X原型機開工生產。無獨有偶,在2月20日班加羅爾航展開幕之前,印度航空發展局宣布其第五代戰鬥機項目AMCA仍在推進、並將於2032年首飛,隨後在航展上展出了該計劃最新版本的方案模型。
KF-X與AMCA:天空一聲巨響,我要閃亮登場。好吧,不是第一次登場了
有句話叫「自從中國研製出了五代機,什麼國家都出來搞五代機了」。這句話當然是調侃,而且也根本在時間上對不上號(韓國的KF-X計劃提出於2001年、印度的AMCA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MCA計劃、土耳其的TFX計劃提出於2009年,這些計劃挺早),但也不能說完全錯誤。在2013年FC-31試飛成功後,我們可以發現上述提出五代機或准五代機研製計劃的國家明顯加快了步伐。同時,這些國家在五代機或准五代機計劃的構型選擇上也相當一致:常規布局中型戰鬥機,雙中等推力發動機,梯形翼、雙外傾垂尾。這種構型讓人感覺相當眼熟,對比FC-31不難看出,這些國家選擇的五代機或准五代機構型與FC-31如出一轍,甚至連機翼、尾翼翼型和垂尾外傾角度都沒什麼區別。
FC-31:有人模仿我的臉,還要模仿我的面?
其實,FC-31也並不是這種布局的先行者。稍微對第五代戰鬥機發展歷程有所了解者都能看得出來,FC-31的一號原型機和YF22有高度相似性。簡直就是一架小型的YF-22——從外形上來看,除了採用DSI進氣道和常規尾噴口,FC-31和YF-22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連機翼和尾翼的後掠角度都高度一致。FC-31的設計方瀋陽飛機設計所與YF-22的設計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並無戰鬥機設計上的交流,因此FC-31在設計時不可能參照YF-22的相關技術資料,然而兩個設計機構卻在第五代戰鬥機的設計方案上殊途同歸,很顯然這種氣動布局是經過了縝密的計算和驗證之後選取的最優方案。
YF-22:你們這麼說不對,看我,對吧?當然這是巧合……哦不對,是技術上的必然趨勢
FC-31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瀋陽飛機設計所提出的「新93」型方案,當時的方案與目前的FC-31差別較大,如採用了CARET進氣道和大邊條翼、翼型也有所不同,但已經能很明顯地看出與FC-31的聯繫。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這樣一個方案雖然並不是最優設計(很顯然這種設計難以與F-22等五代機正面對抗),但技術上難度較低、因此比較容易完成基本設計並投入工程設計和原型機製造。而之所以其後「新98」發生了大規模的變動並演變為目前的FC-31,除對先進成熟機型的學習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在航空技術方面的成熟和經費投入的加強,使得中國航空工業能夠完成更先進、成熟度更高的方案。
「新93」設計方案的三視簡圖,不難看出該方案與FC-31的區別和聯繫
而對於印度、韓國、土耳其等航空技術後進國家,類似FC-31的設計方案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從空氣動力學和雷達隱身角度來說,這些中等國家並不具有完善的風洞和雷達信號測試室,因此難以驗證各類布局在氣動和隱身設計上的優劣,相比之下類FC-31布局先後被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具備第五代戰鬥機研發能力的國家驗證,因此參照中美兩國的成功經驗肯定沒錯誤,「摸著別人的石頭過河」能確保這些五代機或准五代機研發計劃少走不少彎路。另一方面,上述國家限於技術和財力,面臨著與「新98」時期的中國同樣的窘境,因此難以設計出類似F-22和殲-20的第五代重型戰鬥機。相比之下,FC-31級別的中型機不僅設計製造難度更低,而且關鍵系統如航電、發動機都能從先進航空技術國家直接獲得,因此研製難度大幅降低。
不過,對於這些企圖在戰鬥機研發方面搞「大躍進」的國家,還是不得不說一句:步子太大容易翻船。在研製五代機或准五代機之前,印度和韓國只有在其他國家協助下研製輕型四代機的經驗、土耳其只進行過F-16的裝配,換句話說這些國家的航空工業基礎其實並不牢固。相比之下,比上述三國在航空技術領域遠遠超越的日本,在研發五代機時尚且困難重重、一再難產,這些「半吊子」航空工業國研發五代機或准五代機的難度可想而知。FC-31雖然為這些國家指出了一條明路,但雖然道路是光明的然而前途畢竟是曲折的,如果最後「走別人的路讓自己無路可走」,那可就不僅僅是貽笑大方了。


※走人還是留任?米格-21遭擊落背後的印度空軍「辟邪劍譜」
※日本的軍事實力到底咋樣?這一切都得在美國因素下考量
TAG:軍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