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艘潛艇蟄伏兩洋,180架轟炸機隨時待命,一輪攻擊可發千枚核彈
美俄兩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核武器,同時也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不過,細細比較的話,兩者之間是存在差別的,俄羅斯的核打擊能力主要依賴陸地,比如現役的「亞爾基」(RS-24)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其最多可以攜帶8-10個核彈頭,單量為15-25萬噸,最大射程達1.1萬公里,還有最新的「薩爾馬特」(RS-28)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據說最大射程達到了16000公里。相比之下,美國人更加重視潛射彈道導彈和空中投射戰略武器。
美國的潛射彈道導彈的載體是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這款排水量達18000噸的龐然大物可裝載24枚D-5三叉戟2型戰略彈道導彈,這些導彈最大射程達12000公里,當然這些導彈也有分彈頭,最多可攜帶14個,每個分彈頭(W-88)的單量超過47萬噸。這些核潛艇被部署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一接到指令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展開核反擊。
空中投射戰略核武器更是美國人的拿手好戲,目前美國空軍裝備的180架轟炸機均有攜帶核武器遠程戰略轟炸的能力,其中包括20架B-2隱形轟炸機、90多架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和76架B-52H遠程戰略轟炸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戰機中最少一半被部署在了海外的軍事基地,這意味著它們的作戰更具靈活性。
正因為具備強大的潛射彈道導彈和空中投射戰略武器的能力,美軍方高層才會趾高氣揚地宣稱:「如果爆發核戰爭,美軍可以在第一時間內通過潛射和空射發射2000枚核彈到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不過,儘管核武器反擊能力已經如此強大,美軍還是極力發展新的核武器載具,比如海軍正在醞釀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和空軍正在研製的B-21隱形轟炸機。
美國人如此「未雨綢繆」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潛在對手的核武器打擊能力正在增強。這些年俄羅斯在核武器方面的建設沒有停止過腳步,除了上面說的兩款重型陸基洲際導彈外,在潛射核導彈方面也頗有建樹,比如「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它裝備了「布拉瓦」彈道導彈。
二:自身的載具正在老化。美軍的「俄亥俄」級誕生到今已經差不多40年了,戰略轟炸機更是如此,比如B-52轟炸機,這款老爺飛機服役的時間是上個世紀50年代。
三:反導能力無法保證絕對安全。這些年,為了能夠有效對付潛在對手的戰略核導彈,美國人在反導方面沒少下苦功夫,然而在耗費巨資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成就依舊微不足道,所以,現在美國人換了個思路,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只有自己擁有絕對優勢的核打擊能力,就是最好的威懾,更重要的是,這比反導所要投入的資金要少。


※30年一直落後美軍陷入被動 大國新戰機超越美國 可以揚眉吐氣了!
TAG:聽到我在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