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版太空新銳力量圖譜(上)

中國版太空新銳力量圖譜(上)

如果說20世紀的太空,屬於雙寡頭時代,那麼21世紀迎來的是群雄並起格局。

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索、近地軌道空間應用……都在不斷加入新勢力新角色。

毫無疑問,中國是這股新勢力的領銜者。而真正唱主角的只有兩家國有航天巨頭:CASC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IC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直到2014年政策鬆綁,新胎萌動,一批民營新銳太空力量從此躍躍欲試,為中國商業航天增添不少活躍度、可能性。

這批新銳力量,對於外界來說是神秘莫測的,對於歪果人來說同樣神秘的,但並非完全不可測。

比如,對於一位法國人Jean Deville琴·德維爾來說,就是一種可測可量化的研究樣本。這位長期關注中國航空航天的中國觀察家,最近推出一份「中國版太空新銳力量版圖」。

儘管不屬於什麼官方權威版,也不可能100%囊括所有太空新力量,但確實叫人眼前一亮,甚至大開眼界——原來中國本土也有這樣一批生機勃勃的初創公司,瞄準太空,創新快進,豐滿產業鏈……

https://china-aerospace.blog

41家初創公司入列

這張新力量版圖只羅列了41家,當然不是全部。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各家說法不一。

新華社2018年報道稱:60家左右(援引一家北京智庫:未來航空航天FutureAerospace數據)。

華爾街日報去年曾報道:約有80家中國初創公司競相進入太空。

還有外媒稱: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超過100家。

不管怎樣,這張新力量版圖羅列的41家,都是有頭有臉、有所作為的實力派。

產業鏈正在豐滿發育

從這張產業鏈分布圖可以看出,儘管中國商業航天新銳們起步較晚,不過短短四年里,商業航天產業鏈開始豐滿發育。

從火箭製造商到衛星製造商,從衛星運營商到應用服務商……航天新銳們都在各自佔位,尋找自己的角色。

上游:火箭與發動機製造商

(16家入列,排名不分先後)

藍箭航天(LandSpace):2015年創立,主打朱雀一號、朱雀二號。

翎客航天(LinkSpace):2014年創立,主推探空火箭、可復用火箭新航線一號。

零壹空間(OneSpace):2015年創立,主推X系列火箭、M系列火箭。

星際榮耀(i-space):2016創立,主推雙曲線一號、二號火箭。

九州雲箭(JiuZhou YunJian Space):2017年創立,研發凌雲液體火箭。

星途探索(Spacetrek):2017年創立,逐步遞推亞軌道火箭、小型固體火箭、小型液體火箭、中型液體火箭、復用型火箭。

深藍航天(Deep Blue Aerospace):2017年創立,主攻液體燃料 垂直回收火箭。

靈動飛天(S-Motor):2017年創立,主攻高性能、低成本商業航天動力系統:I級發動機、II級發動機、III級發動機等。

星河動力(Galactic Energy):2018年創立,主攻350公斤運力的固體火箭。

天擎航天(Ningbo Space Engine Technology):2018年創立,研製國內民營最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

空天引擎(AA ENGINE):2018年創立,致力成為一流空天動力裝備提供商。

天一華宇航天(SpaceOne):2007年成立,主營航天應用、衛星應用、系統集成、終端設備製造、衛星運營服務。

馭龍航天(Dragon Drive):2012年創立,主攻運力300公斤的DD-1液體火箭,研製DDE系列發動機。

航天科工火箭(Expace):2016年創立,借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打造快舟系列火箭。

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SN-AAPRI):2017年創立,植根「中國航天動力之鄉」,打造航空航天動力創新全要素的開放式平台。

鑫精合(TSC):擅長金屬3D列印,2007年開始涉足航空航天製造研發。

關鍵看新銳力量成績單

各個躍躍欲試的航天新銳們都在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做成中國版SpaceX。不過,先不用看他們說了什麼,關鍵看做了什麼——

藍箭航天:2018年10月27日,率先發射軌道級的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2019年2月,80噸級發動機噴管順利下線,成為國內首家掌握激光焊接夾層噴管技術的火箭製造商。

翎客航天:2015年3月,發射兩枚探空火箭:翎空一號、翎空二號。2018年10月,新一代可回收火箭RLV-T5首次點火試驗成功,為首款小型商業化、可復用火箭新航線一號(NewLine-1)打前陣。

星際榮耀:2018年4月、9月,兩次成功發射亞軌道探空火箭雙曲線1Z,為後續的軌道級火箭雙曲線一號先行探路。

零壹空間:2018年5月,發射探空火箭重慶兩江之星。

天擎航天:2018年10月,第一款固體火箭發動機首次地面點火試驗成功。

靈動飛天:2018年11月,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完成地面試車。

星河動力:2018年11月,首款光年系列固體火箭一級發動機熱試車成功。

九州雲箭:2018年12月,凌雲10噸變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全尺寸推力室短程熱試車成功。

儘管不是全部成績單,但可以看得出,上游新銳們都在熱火朝天地研製火箭、發動機。首飛、試射還只是個別事件,大多數卯足勁瞄準今明兩年發射、試車。

2018年:中國民營火箭發射元年,1次軌道級發射、4次探空發射。

2019、2020年:集中發射期,將會扎堆兒進行亞軌道、軌道級發射。

上游:衛星製造商

(11家入列,排名不分先後)

看得出來,國產衛星製造商們都在從事微小衛星的研發與製造,從納米衛星、立方體衛星,一直到小型衛星。

畢竟,微小衛星研製周期短、技術含量低、發射成本低,市場需求大。小即是美,顯而易見。

待續:中國版太空新銳力量圖譜(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體引力波 的精彩文章:

造出這個關鍵部件,距離藍箭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量產真的很近了
做個仰望星空派,情人節模式什麼樣?

TAG:三體引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