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王安石《促織》:金屏翠幔與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王安石《促織》:金屏翠幔與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杜甫是王安石的偶像,王安石在推廣杜甫詩歌的過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文人志士,他曾寫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王安石把杜甫當作偶像,自然也是認同他的理念。王安石作為一個政治家,百姓的父母官,他跟杜甫一樣,對百姓遭受到的困難深表同情,看到朝廷官員的無所作為,他也深表厭惡。

王安石《促織》:金屏翠幔與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王安石拜相前,擔任地方官,他看到百姓生活困苦,朝廷腐敗,但此時的他尚未大權在握,因此也只能借詩歌,來表達他對百姓的同情以及對官場腐敗的厭惡。今天我們要欣賞第一首詩是他的《郊行》,是王安石漫步郊外,見到辛勞的百姓在忙碌,有感而發寫下的。


柔桑采盡綠陰稀,蘆箔蠶成密繭肥。

向村家問風俗:如何勤勞尚凶飢?

柔嫩的桑葉已經采完了,綠色的樹蔭也慢慢稀疏,養蠶箔上的蠶繭結得又密又肥。

我向村民們問這裡生活的情況:你們這麼辛勤勞動,為什麼這裡還會鬧饑荒?

王安石《促織》:金屏翠幔與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圖片來源於網路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養蠶人的大豐收。桑葉采盡,蠶繭也結得又密又肥,這代表著養蠶人的收成不錯,王安石看到這個情形很是高興,想和村民們分享這一份喜悅,於是他詢問村民們收成如何。可是村民們的答案卻讓王安石心驚,百姓生活竟如水深火熱一般,如同饑荒時期。「凶飢」指饑荒,凶就是穀物不收。

養蠶人辛勤勞動,卻沒有好日子過,這是為什麼呢?王安石並沒有在詩中給出答案,但結合時代背景我們就都知道,當時北宋是內憂外患,朝廷腐敗,就因為官員的殘酷剝削,才會民不聊生。王安石也正是因為能深刻體會百姓的痛苦,所以立志變法,想要改變北宋孱弱的局面。

第二首詩是《促織》:


金屏翠幔與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

金色的圍屏,翠色的帳幔,與秋天的景色最為相宜,蟋蟀在這樣的環境下醉生夢死,卻不知其來歷。它們只會向貧窮的人家鳴叫,催促他們起來織布,哪裡想到窮苦人家他們的鞋上連一個可以系鞋帶的孔都沒有。

王安石《促織》:金屏翠幔與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圖片來源於網路

「促織」也即是蟋蟀,因為其鳴叫的聲音很像織布機運轉的聲音,而且經常在夜裡鳴叫,彷彿在敦促婦女們辛勤工作,所以也叫促織。詩中「金屏翠幔」指的是蟋蟀的金絲牢籠,暗喻的應該是富人們奢靡豪華的生活。蟋蟀住在金色牢籠中,卻不知道其來歷,就好比富貴人家天天年年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卻泰然處之。

前兩句寫的是蟋蟀在富貴人家家裡的樣子,後兩句寫蟋蟀對貧窮人家的態度。它在牢籠中「沉醉不知」,對貧家卻是鳴叫催促,態度完全相反。當然,蟋蟀本身是不懂得嫌貧愛富的,這是王安石的比喻,揭露的是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諷刺豪門貴族坐享其成的剝削本質。

從這兩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安石關心百姓,也知道民不聊生,社會急需變革。而王安石恰恰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雖然他兩次推行變法都失敗了,但在當時看來,他的主張改革,清除社會弊端的思想還是進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