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郝景芳:科幻電影要找到根植中國人內心的故事內核

郝景芳:科幻電影要找到根植中國人內心的故事內核

科幻有兩層打動人的東西。第一層是令你震撼的設定,第二層則是觸動人心的故事內核。這兩者都具備就完全可以是很成功的科幻產品,並且是可以讓足夠多的人喜歡的產品。

整理 | 陳晶

「真正植根於中國的科幻,應該要思考怎麼打動中國觀眾的心,要非常了解中國社會、非常了解中國觀眾心裏面的普遍的和源遠流長的東西。」 科幻作家、《北京摺疊》作者郝景芳在3月2日舉辦的「三聲·新青年沙龍」上表示。

郝景芳認為,科幻產品要落實到社會中,一定要有讓大家有共鳴的故事。在她看來,什麼樣的類型並不重要,在新奇特的科幻技術設定下,找到根植於中國人內心的故事內核才是最重要的。

2016年8月,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的《三體》之後我國作家第二次獲得該獎項。目前郝景芳的影視工作室正在籌備一部頂級科幻網劇。

郝景芳:科幻電影要找到根植中國人內心的故事內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科幻作家郝景芳

以下是郝景芳在「三聲·新青年沙龍 」上的演講整理(未經嘉賓確認):

為什麼要看科幻呢?這裡面有兩個打動人的地方,第一個是設定。科幻的設定一定要讓你感到驚奇,你在日常生活從來沒見過,或者從來沒想過,會讓你有一種出離日常生活的感覺。這種驚奇性會震撼到人。

第二,科幻仍然是要講故事,故事內核要接觸到人心,讓你有共鳴。這兩者都具備,就完全可以是很成功的科幻產品,並且是可以讓足夠多的人喜歡的產品。

一般的電影只能打後一層,就是觸動人心。比如《失戀33天》、《滾蛋吧腫瘤君》、《我不是葯神》都是依靠情節讓人感動有共鳴。

但是科幻不一樣,科幻兩層都要打,有的電影后面一層比較弱,但是前面一層實在太強了,無以復加的奇觀,也獲得了成功。比如很多美國的特效大片,劇情也不怎麼好,但視效很好,也能使人走進電影院。

其實一個好的科幻電影是非常能夠擊中最廣大的觀眾的。有人願意看第一層設定的奇效,有人願意看到感動人的情節,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

但科幻電影也是最容易失敗的,就在於兩層非常容易脫節,在《流浪地球》之前,我也見過一些兩層完全脫節的所謂科幻電影。曾經有一個科幻劇組來找我,讓我當顧問。這個電影的設定是一艘宇宙飛船墜毀到外星球上,飛船上的人都死了,只有美麗的女主角活下來了,外星上有王子,兩人之間就發生了星際之間的浪漫愛情,後來又回到地球產生三角戀。我覺得這完全不是科幻,當你兩層脫節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還不如沒有前面那層皮。

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別,不在於是不是宇宙、是不是機械,或者是不是大製作。我認為區別就在於兩層皮完全是一體的,就是硬科幻;軟科幻更強調的是人心、人性的這部分。而科幻設定如果只是一個噱頭就是偽科幻。不管硬科幻和軟科幻,兩層皮都不能脫節。

真正植根於中國的科幻,應該要思考怎麼打動中國觀眾的心,要非常了解中國社會,非常了解中國觀眾心裏面的一些普遍的和源遠流長的東西,就是我們文化傳統內的東西。

有很多人說,大劉(劉慈欣)重視科幻設定而不重視人物,實際上不是。大劉有好幾個作品都有植根於中國人心的東西,例如《鄉村教師》,即使沒有外星人的部分,僅僅寫鄉村教師的日常生活,也有人看哭了。因為在這麼艱難的條件下,老師還要努力讓孩子學到點東西,這就是從人心層面上打動很多人的一個中國故事。

劉慈欣能夠從他同時代的科幻作家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寫了很多讓中國人感受到有內心共鳴的故事。他沒有採取好萊塢的故事核心,例如變異人,這在中國本土是沒有的。像《阿凡達》這樣的故事,就是講述了殖民和被殖民者的關係,這在西方語境里非常有共鳴。對於被殖民的原生態文化,到底要不要尊重他們,這對於西方來說非常有意義。

中國拍《流浪地球》這樣的故事,文化內核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在離開故土的時候我們有著團結的情感,對於家園的情感,這對於西方來說則是比較陌生的母題。因為中國從古至今,都有著面對災難如何眾志成城的命題,從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現在自然災難中的萬眾一心,這就是我們整個民族內心會感動的故事母題。這和西方的災難片完全不同。

科幻產品作為一個故事,要落實到社會中就一定要讓大家有共鳴的故事,只要有這個故事內核在,並且是和科技元素真正結合在一起,那麼一定會受到歡迎。

《流浪地球》我看了點映之後,就發朋友圈,說這個有可能會衝擊影史票房第一名。我朋友圈底下都炸了,有人說跟我打賭覺得沒戲,因為從排片來講都特別不佔優勢。但是我覺得這個片子故事核是對的,就是大眾的,跟什麼類型無關。

我現在有一個影視工作室,在做一些新的影視產品策劃,但是目前沒做任何以往IP的孵化轉化。因為IP轉化挺難的,文學和影視是兩個藝術門類,文學家寫文學作品要考慮的是作品本身的文學性和他的寫作特點,這和影視劇本完全是兩種語言。

現在我們在做的網劇有希望能做成中國版的《黑鏡》,它的特點就是每一集都是同樣的人,但是是獨立故事,設定、演員、導演、編劇,每一集都是獨立的,有點像網路上的小電影。這樣的設計下我們做了一系列新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植根於中國當下社會的情況,只不過有全新的未來社會的設定。

在這樣全新的設定里,我們會討論當下問題,包括網路暴力、兩性關係、親子關係、社會壓抑等等。我們做的每一個故事都保證希望既有全新的科技設定、也有中國內核的故事。我覺得,任何一個類型都要保證故事內核是很多人內心深處都有的東西,這才是產品最重要的部分。

·關於「三聲·新青年沙龍」

這是由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主辦的月度線下沙龍,發掘符合新青年調性和喜好、具有未來指向性的產品、公司和模式,並將其推介給整個行業,受到文娛公司創始人、從業者、投資人的廣泛關注。

在3月2日的新青年沙龍中,三聲以「展開科幻的翅膀」為主題,邀請了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流浪地球》製片人&總發行張苗,騰訊影業副總裁陳洪偉,科幻作家郝景芳,知名編劇、《拓星者》導演張小北,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和資深電影人關雅荻,共同討論中國科幻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