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樣過驚蟄,諸病都遠離

這樣過驚蟄,諸病都遠離

驚蟄的由來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之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

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依照陰陽五行理論,在地為五行,在天化六氣,也就是說中國古人認為:一年是由六氣組成的,每四個節氣組成一氣。

大寒、立春、雨水、驚蟄這四個節氣組成了每一年的第一氣—厥陰風木。

其中,立春和雨水組成孟春,驚蟄和春分組成仲春。

起居養生

驚蟄後天氣逐漸轉暖,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有時還會出現「倒春寒「現象。

因此,驚蟄時人們還不可急於換上春裝,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時刻關注天氣預報,注意根據天氣冷暖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進入驚蟄以後,隨著天氣轉暖,人們時常會感到睏倦無力、昏昏欲睡,這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春困」。

為了避免此「春困」情況的發生,驚蟄時人們應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黃帝內經》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

意思是說,春天晚睡早起、慢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飲食養生

適當多吃溫熱健脾食物:

驚蟄時應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健脾。

這些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麥、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等。

多食野菜益健康:

驚蟄以後,野菜陸續上市。

野菜吸取天自然之精華,其營養豐富,有些本身就是藥材,多食有益健康。

蕎菜:

蕎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其味甘,性平、涼,入肝、肺、脾經。

可涼血止血、清熱利尿,能防治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尿、高血壓患者眼底出血、牙齦出血等。

蕎菜可炒食、涼拌、做餡等。

二月蘭:

二月蘭又名諸葛菜,為早春常見野菜,嫩葉和莖均可食用,且營養豐富。

據測定,每100g鮮二月蘭中含胡蘿下素3.32mg、維生素B2 0.16mg、維生素C 59mg。

二月蘭采後只需用開水燙一下,去掉苦味即可食用。

蒲公英:

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生吃、炒食、做湯、嗆拌、做餡等。

運動養生

放風箏也是特別適合在春天裡進行的一種運動。

因為冬季里人們久居室內,趁驚蟄陽氣生髮之際,到曠野郊外去放放風箏。

可以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使身體各部位得到鍛煉,加快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機體順應自然界陽氣生髮的特點。

驚蟄護肝養生取穴建議:

肝俞、膽俞、三陰交、足三里、肩井可補足陽氣以健身,順時養陽春天護肝正當時。

情志調養

驚蟄時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容易發生肝火偏盛。

尤其是老年人,易發怒,易發眩暈、中風等疾病。

年輕人則因春季陽氣驟然上升引動體內熱氣,如果此時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則易出現長痤瘡、怕熱出汗等癥狀。

因此,驚蟄時要重視情志養生,力戒焦躁、抑鬱等有害情緒,學會通過發泄和轉移的方法使怒氣消除,切忌妄動肝火。

驚蟄節令養生,不離精神調養,飲食調配,依體質與節令而調補陰陽盛衰。

養生應順乎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特點,使自身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應該遵循「恬澹虛無、精神內守」養生法則,養成冷靜、沉著習慣。

春暖花開的時節,要多走出室外,投身大自然中,「無厭於日」,多曬太陽,多做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

驚蟄養生注意事項

1、養肝先行,此時也是養肝護肝的大好時節,肝應春時,春季易使肝旺。

而肝臟在人體內是主理疏泄與藏血,非常重要。

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自然升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

2、生津潤肺,驚蟄時節氣溫還是普遍偏低和乾燥,所以很容易導致上火。

3、不食冰冷,這個節氣還是很不適合吃偏冷的東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溫的食物。

4、清爽乾燥,驚蟄時節也是陰雨季節開始,要保持室內的清爽乾燥。

這樣可以防止室內細菌的滋生,避免濕氣重,導致出現風濕疼痛的現象。

5、適當春捂,驚蟄節氣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

6、無厭於日,春季要注意培補陽氣。

做到「無厭於日」即在春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得少於十五至二十分鐘。

7、預防霧氣,驚蟄時節早晨霧氣都比較大,要晨練的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後霧氣消散,溫度上升後再外出鍛煉。

運動強度適中,由於冬季剛過,長時間不鍛煉,開始鍛煉的時候要適度。

適宜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項目。

這是一個神奇的功課!只需16分鐘既可完成。總閱讀已超過100萬,精選奇蹟分享已超過1000條。

給您信心與能量,解決困惑、疾病!約您每早7:00、每晚9:00共修……

二十四節氣驚蟄,

您還知道其他的養生方法嗎?

歡迎留言分享!

編輯|開開

來源|中醫思維

審稿|建君 淑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者Changer 的精彩文章:

如何對待自己心中的妄想和雜念?
所有美好的事物,你也一樣可以擁有

TAG:禪者Ch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