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聯想凌拓「開業大吉」 是試水還是全面變革的前兆?

聯想凌拓「開業大吉」 是試水還是全面變革的前兆?

開年以來,聯想可謂好事不斷,一掃去年被各路媒體口誅筆伐的陰霾。在聯想集團剛剛發布的2018/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集團營業額增至971億人民幣,稅前利潤也達到24.2億。其中,DCG業務(數據中心集團)營業額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同比增速達到31%,儘管還沒有實現扭虧為盈,但連續第5個季度實現盈利水平的改善也足以振奮人心。

相比較財報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筆者更關注聯想凌拓的成立。畢竟,盈利上可以靠壓縮成本或者短時間內的業績衝刺等多種手段實現;但業務的全新進展則是贏得未來發展機遇的重要手段,決定著整個公司未來的發展預期。

在筆者看來,從目前聯想凌拓的成立來看,這暫時還只是聯想在中國存儲市場的一次大膽嘗試,未來,雙方的深度合作是否會繼續擴展到全球,都將取決於雙方合資公司的進展狀況。不僅如此,聯想凌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著聯想DCG集團尋求全新發展空間的責任,通過補足存儲領域的短板,為DCG進一步打造端到端產品和解決方案奠定基礎。

對比紫光與HPE 聯想與NetApp還是保守了

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選擇與中國合資的方式拓展中國市場,一方面這與監管合規的要求相關,另一方面也與跨國企業希望尋求中國合作夥伴,加速拓展中國市場有關。尤其在雲計算領域,AWS、微軟、IBM等跨國企業都選擇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在中國落地服務。

不止於此,英特爾、HPE等也與紫光合作實現技術和產品在中國的進一步落地,其中,HPE更是將企業業務整體打包與紫光成立新華三集團,由後者全面負責業務運營,合資公司中,HPE占股49%,基本上只保留了財務投資者的角色。

相比較而言,聯想與NetApp的合資公司還是顯得有些保守了。從目前合資公司傳遞出的信息來看,聯想凌拓實行NetApp和Lenovo雙品牌戰略;未來,聯想凌拓將在中國建設本地研發中心,以進一步加速在全快閃記憶體、企業級存儲、數據管理與服務、混合雲、人工智慧等應用領域的技術開拓。

不僅如此,NetApp中國相關的銷售和技術團隊也會平穩過渡到合資公司,但NetApp中國將會繼續存在,未來還會聚焦全球性大客戶和雲數據服務兩方面業務,NetApp在中國會繼續保留相關團隊提供支持和服務,包括大連服務支持中心也將繼續存在。

也就是說,NetApp將銷售和集團團隊融入到了新的合資公司,但仍保留了一支服務支持團隊,未來是否會將所有業務和服務人員融入到新的合資公司尚未可知。目前聯想凌拓主要面對的也還只是中國市場,未來聯想在全球範圍內與NetApp的合作空間會有多大尚未可知。

「你有技術,我有市場」 這樣的合作前景如何?

根據聯想和NetApp的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全新的存儲產品,其中「紅牌機」(聯想品牌存儲產品)將採用來自NetApp的核心軟體技術,聯想負責生產製造,聯想凌拓負責銷售和服務等;而「藍牌機」則是來自NetApp,聯想凌拓負責銷售和服務等。

從目前來看,這樣的合作無疑對雙方都比較有利,NetApp可以藉助聯想在全國強大的渠道資源和服務團隊,進一步加速拓展中國市場;而聯想則可以藉助NetApp在存儲領域的先進技術補足自身在存儲領域的不足,並且和自身的伺服器產品形成合力,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加全面的解決方案。

但從長遠來看,聯想依然要考慮如何用市場換技術的方式真正將自身的存儲產品發展起來。在這方面,華為的做法無疑更具借鑒性,在早年間,華為曾經與3Com公司合資成立了華為3Com公司(新華三集團的前身),著重開展企業網業務,最終由於種種原因,華為將自身所持有的公司股權全數賣給了3Com,後來3Com公司經營狀況不佳,華為也曾經尋求全面收購3Com事宜,最終也未能如願,隨後,華為開始下定決心、下大力氣投入企業網領域,造就了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

除此之外,華為在發展存儲產品上也曾經與賽門鐵克成立過合資公司,但後來華為還是全資收購了這家公司組建了自身得存儲產品線,現在的華為存儲已經在全球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並成為華為企業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當年華為選擇自主研發的決策更是密切相關。

如今的聯想凌拓對比當年華為賽門鐵克,不知道最終歷史是否會重演。僅從華為的經歷來看,合資公司多半不是那麼「靠譜」,核心的產品和技術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裡;事實上,聯想未來還是需要把「藍牌機」賣向全球的,屆時如何和NetApp進行區分,並保障雙方利益,同樣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聯想合併NetApp或許是個不錯的「腦洞」

聯想凌拓的成立,一方面是聯想探尋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補齊存儲短板、拓展存儲市場的嘗試;另一方面未必不是聯想與NetApp聯姻的一次「試婚」,以合資公司為起點,最終促成聯想對NetApp的收購。

縱觀當下整個存儲領域,早已經是巨頭們的天下,單純的存儲企業已經越來越少。根據第三方機構的統計,市場前幾位的存儲企業分別是:戴爾、HPE/H3C、NetApp、HDS、華為、IBM、聯想和浪潮中,其中,僅有NetApp和HDS是兩家專註於存儲領域的企業。

NetApp如果與聯想合併,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企業對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需求越來越迫切,對於NetApp來說,雖然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在存儲領域處在領先位置,但如何與伺服器、網路等IT基礎設施的各個部分構成最佳組合,提供給企業客戶,一直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從聯想凌拓的成立可以看出,未來,NetApp的存儲產品將與聯想的伺服器實現更加緊密的對接,這對於未來公司的市場開拓無疑是一大利好。

對於聯想來說,NetApp在存儲領域的能力如果能和聯想自身的伺服器和數據中心等相關業務全面融合在一起,聯想DSG集團也將由此成為企業市場的領導者之一,甚至可以「再造一個聯想」,面對這樣的前景,聯想沒有理由不動心。

更重要的是,從收購IBM PC業務到收購IBM低端伺服器業務,再到收購摩托羅拉,聯想已經具備在全球範圍內併購和整合的經驗和能力。從目前看,PC業務的整合和收購已經將聯想送上PC市場老大的位置,但在企業業務和移動業務的收購給聯想帶來的助力並沒有太明顯的體現。

問題不止如此,儘管聯想的營收遠高於NetApp,但從公司市值的角度看,NetApp目前的市值是160億美元左右,而聯想集團的市值只有700多億人民幣,NetApp比聯想集團還要值錢。從價格上,聯想顯然無力支付全面收購NetApp的金額,即便通過換股的方式實現合併,細節的敲定也將曠日持久,雙方的合併也僅僅止步於「腦洞」。

在一家企業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基因和戰略往往會伴隨這家企業發展成長的全過程。譬如,聯想選擇了併購,並通過併購的方式不斷增強自身業務,如今與NetApp合資成立聯想凌拓也同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未來這樣的成長路徑仍將延續,至於效果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日報發布抖音視頻 解密會議報道神器「訊飛聽見」
藍寶石顯卡開學季,贏克羅埃西亞dota2現場觀賽之旅

TAG:驅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