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國,不知怎麼管理國家,最後依靠中國找到治國方向,並世代沿用

一國,不知怎麼管理國家,最後依靠中國找到治國方向,並世代沿用

日本與中國的社會發展階段相比,在古代不知差了幾百年,日本不是一個有開創性的國家,他們很多治國理念以及文化,都是通過學習他國而在本國逐漸建立,而且他們相當的守規則,如果社會穩定就不大會調整整個格局,因此有時候讓人覺得日本人非常刻板認真,等級觀念又非常的重,社會氛圍較為壓抑。

如中國一樣,日本也有戰國時期,然而日本的戰國時代可比中國晚了將近2000年,日本當時正處在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時期,那時候日本國內分成無數個小國,割據狀態非常複雜,雖然他們一直都有天皇在,但其實天皇沒有什麼權力,而最終統一日本的德川家康,作為幕府時期的統治者,他在日本史上的地位無可替代。

這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德川時代的日本享受了200多年的和平,在其統治之下社會發展有所進步,逐漸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使得全國能夠物價統一,保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效仿中國,在思想上提倡儒學,不過他們吸收的和中國的「仁」不同,主要學習的是儒家的「忠」,這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古今中外所有名人志士,都明白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道理,德川家康也一樣。他雖然靠武力解決了日本長達100多年的混戰局面,但這並不意味著此刻的統一能夠持久,如果沒有很好的控制辦法,恐怕辛苦打來的江山早晚有一天要交出去。而在尋找治國途徑的道路上,日本曾有過大化改新,經驗之談都是來自中國,學習先進國家是一條現成的道路。

而中國有沒有和此時的日本境況相同的朝代呢,可以說比比皆是。但是從歷zhenguanzhengyao史的角度來講,中國當時已經曆數代王朝,而日本在歷史上派出的唐朝留學生較多,甚至和唐朝保持了相當一段時間來往,民間也不少文化交流,所以日本受唐的影響相當之深,很多建築都是效仿長安街上的建築,且一直保留至今。

德川家康請來了藤原惺窩來講解著名的中國政治教科書之一《貞觀政要》。書如其名,借鑒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盛世之一,貞觀之治。作為這一時段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李世民似乎面臨的是與德川家相同的政治局面,剛剛結束亂世,著手治理國家。而唐太宗無疑是一個天生具有軍事才能的領袖,不過無論是打仗還是治國,唐太宗最大的優點是能夠知人善用。

當年魏徵死時唐太宗的那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本人真實的寫照,他告誡後來的君王如何才是治理國家最緊迫的事情。《貞觀政要》當中深刻的剖析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從德行,文化,政治,經濟等多方面闡述治國方針。日本視之為寶書,從德川時代一直世代沿用,並且號召全國的統治階級學習此書。

日本將中國的治國之道全面的貫徹給自己的社會,並且在其中受益匪淺,可見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中國文化當中,不乏有些文化產生於中國流行於外國,而最後又出口轉內銷,作為國人我們應該深刻的思考,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需要記住的一個「敵人」,改中國名字入中國籍,為中國奮鬥半世紀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