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萬物復甦,今日驚蟄

萬物復甦,今日驚蟄

今天,我們迎來了驚蟄節氣。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驚蟄·三侯

桃始華: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

倉庚鳴:驚蟄後五日,「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雲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就成了悲聲。

鷹化為鳩:再五日,「鷹化為鳩」,古人稱「鳩」為布谷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

驚蟄·習俗

驚蟄吃梨

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蒙鼓皮

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祭白虎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

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驚蟄·養生

1、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2、春天暖洋洋的陽光讓人特別想睡覺,特別是下午,工作學習時間長了,人會感到疲乏。這時候伸個懶腰,就會覺得全身舒展。即使在不疲勞時,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適。伸懶腰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同時,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含氧氣的血液供給大腦,使人頓時感到清醒舒適。

3、隨著驚蟄的到來,天氣明顯變暖,應多食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以增強身體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各種病毒和細菌也開始活躍起來。從飲食方面來看,應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如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芹菜、油菜等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4、青山綠水能給視覺帶來一定的衝擊力,對視力大有益處。置身於山水之間,放眼望去,會使眼內睫狀肌鬆弛,眼球屈光調節機構放鬆,預防近視。綠色對眼睛有良性刺激的作用,會使視力敏銳,心境平靜。對於在室內蟄伏了一個冬季的老年人來說,踏青更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徜徉遊覽,從而調劑神經,使大腦皮層中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改善,同時也可以陶冶性情,健體強身。

驚蟄·詩詞

《春晴泛舟》

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驚蟄》

長卿

陌上楊柳方競春,塘中鯽鰣早成蔭。

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秦樓月·浮雲集》

宋·范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睡回籠覺對身體有害?答案就在這,很多人都不知道!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