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球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是如何開始的?植物首先遭殃

地球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是如何開始的?植物首先遭殃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又被稱為「大死亡」,引發該事件的是西伯利亞的一次持續了將近100萬年的大規模火山噴發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又被稱為「大死亡」,引發該事件的是西伯利亞的一次持續了將近100萬年的大規模火山噴發


在一場持續將近100萬年的大型火山噴發中,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釋放到了大氣中,破壞了臭氧層。

在一場持續將近100萬年的大型火山噴發中,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釋放到了大氣中,破壞了臭氧層。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對2.5億年前一場大滅絕事件如何消滅地球上90%的生命有了新的見解。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又被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是地質年代中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科學家發現,早在動物和海洋生物受到波及之前大約40萬年時,地球上的植物已經遭到了滅頂之災。


  有觀點認為,這場滅絕事件的起因是大陸地殼與名為「盤古大陸」(Pangaea)的超級大陸發生碰撞,導致位於今天西伯利亞的火山開始噴發。在大約200萬年的時間裡,火山持續向大氣層中噴射碳和甲烷,最終大約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生脊椎動物滅絕,成為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滅絕事件。


  新研究顯示,在大部分海洋生物消失之前將近40萬年時,火山噴發的副產物鎳就開始消滅澳大利亞的一些植物生命。「這是個大新聞,」研究第一作者、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克里斯托弗·菲爾丁(Christopher Fielding)說,「有人提出過這樣的猜想,但沒有人能夠確定。現在我們有了時間表。」

  研究人員分析了澳大利亞東南部懸崖附近的花粉化石和岩石的化學組成和年齡,以及沉積物的分層情況。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悉尼盆地的泥岩中發現了很高的鎳含量,而當地並沒有該元素的來源。


  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這些鎳的源頭指向穿過西伯利亞鎳沉積物的岩漿噴發。地球和大氣科學教授特蕾西·弗蘭克(Tracy Frank)稱,火山活動可能已經將鎳轉化成氣溶膠的形式,在向南飄浮數千公里之後,最終落在澳大利亞的這一區域,並毒害了那裡的植物。她還表示,世界其他地方也發現了類似的鎳含量增高現象。


  「因此,這是多種環境因素的結合,」菲爾丁說,「而且在地球歷史上所有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這是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


  如果真的如此,那這一現象很可能引發了其他一系列後果:植物的消失導致食草動物死亡,進而導致食肉動物滅絕;而且,有毒沉積物最終會流入海洋,而那裡的生物已經因為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酸化加劇和溫度上升而大量死亡。


  儘管「大死亡」事件在時間尺度和規模上都超過了目前地球上的生態危機,但弗蘭克表示,越來越多的相似性——特別是溫室氣體的急劇增多和物種的持續滅絕——使其成為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回顧地球歷史上這些滅絕事件很有用處,因為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可能發生的情況,」弗蘭克說,「地球系統過去是如何被擾亂的?哪些地方發生了什麼?這些改變發生得有多快?這給我們今天所發生的一切提供了可供研究的背景。」


  去年的一項研究探討了所謂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s)噴發如何在「大死亡」中消滅如此大比例的地球生命,因為此前這種規模的火山活動所滅絕的物種遠沒有這麼多。有人提出,這場噴發使地球覆蓋了一層厚厚的塵霧,阻擋了陽光到達地球表面。


  然而,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這場噴發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的致命化學物質,將地球的臭氧層破壞殆盡。臭氧層是地球生命免受太陽紫外線傷害的唯一保護措施,它的缺失導致滅絕生物數量急劇上升,遠遠超過了其他火山噴發事件。


  法國岩相和地球化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對地球上地幔岩石的分析,確定了其中的原因。他們分析了岩石圈中地幔捕虜體——被經過的熔岩捕獲並噴發到地球表面——的化學組成。岩石圈位於地殼和地幔之間,通過對一些古老樣品的分析,研究人員試圖確定岩石圈的確切組成。


  什麼是「大死亡」事件?

  大約2.48億年前,二疊紀來到了終點,地球即將開啟三疊紀時代。標誌著這兩個地質年代邊界的正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又被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


  這場浩劫幾乎消滅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科學家認為,大約95%的海洋生物在這場大滅絕中消失,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陸地生物存活了下來。總體而言,地球上90%的生命都滅絕了。


  今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由僅存的這10%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演化而來。此前研究者認為,當時地球上發生一場劇烈的火山噴發,使地球覆蓋了一層濃厚的塵霧,阻擋了陽光。然而,新的發現顯示,在一場持續將近100萬年的大型火山噴發中,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釋放到了大氣中,破壞了臭氧層。


  唯一保護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被破壞殆盡之後,地球生命大量死亡,滅絕物種數量遠遠超過了其他大滅絕事件。

  地球上五次大規模滅絕事件


研究人員分析了岩石圈中地幔捕虜體(如圖)——被經過的熔岩捕獲並噴發到地球表面——的化學組成。

  研究人員分析了岩石圈中地幔捕虜體(如圖)——被經過的熔岩捕獲並噴發到地球表面——的化學組成。


  通常意義上的五次大規模滅絕事件,包括了6600萬年前由一顆小行星撞擊引發,並最終導致恐龍滅絕的著名事件。不過,以下其他大型滅絕事件的成因都完全來自地球本身,儘管這些事件的知名度沒那麼高,但也可以為我們目前面臨的環境危機提供借鑒。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這一古老事件發生在大約4.45億年前,見證了兩波主要的滅絕浪潮,原因都是與南半球冰蓋前進和後退相關的氣候變化。這是唯一與全球變冷有關的大型滅絕事件。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科學家現在認為,這段時期開始於3.8億年前,持續了超過2000萬年,並出現了多次滅絕高峰。該滅絕事件與劇烈的氣候變化有關,可能是 Viluy Traps地區(位於今天的西伯利亞)的火山噴發引起的。一次大規模噴發可能導致海平面變動,並使海水中的含氧量急劇減少。


  二疊紀中期滅絕事件:科學家近期發現,2.62億年前發生的一次滅絕事件在規模上與傳統的「前五滅絕事件」不相上下。該事件與峨眉山噴發(位於今天的中國)的時間相同,並且在熱帶和較高緯度同時造成了大量物種滅絕。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這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52億年前,規模之大,令其他事件相形見絀。大約96%的物種在該事件中滅絕。西伯利亞大規模的玄武岩噴發及其引發的眾多環境效應,被認為是引發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該事件發生在2.01億年前,與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有許多共同點。這一次引發生物大滅絕的大規模噴發出現在中大西洋火成岩區域,並預示了盤古大陸的分裂,以及後來大西洋的形成。(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打一針就能看見紅外線,中國科學家打造超能力鼠
輸入年輕血液是否能真的否逆轉衰老?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