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驚蟄:春雷陣陣響,萬物皆生長

驚蟄:春雷陣陣響,萬物皆生長

驚蟄,為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代表著仲春的開始,有「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三候。

驚蟄(資料圖)

1

震出,蟄蟲驚

「驚」,即「驚」。金文分兩部分,即「敬」與「馬」,表示馬受驚之後猛然停住了腳步而舉足不前。

驚(資料圖)

《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驚,馬駭也。從馬,敬聲。」《易·震卦》中有:「震驚百里。」

《詩·大雅》中有:「震驚徐方。」《道德經》中有:「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我們常用的成語中,常有「一鳴驚人」、「驚天動地」、「受寵若驚」等。

蟄出(資料圖)

蟄,古作「蟄」。

《說文解字》解釋為「蟄,藏也」,《爾雅·釋詁》解釋為「蟄,靜也」。無論是「藏」還是「靜」,都是一種安靜的狀態。

《易·繫辭》中有:「龍蛇之蟄,以存身也。」「驚」、「蟄」兩字合用,表示春雷驚醒了沉睡的動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2

震,雷也

震,《說文解字》解釋為「震,劈歷振物者。」《易·說卦》中解釋為「震為雷」,為卦象,即「萬物出乎于震。震,東方也。」

春雷(資料圖)

我們現代通常用的「地震」的「震」,取其「動」的意思,《周語》中有:「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

萬物生長(資料圖)

驚蟄,有「春雷響、萬物長」的民諺。《淮南子·天文訓》中有:「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音比林鐘。」

《呂氏春秋·仲春紀》中有:「先雷三日,奮鐸以令於兆民曰:『雷且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

所謂的「雷」,《春秋元命包》解釋為:「陰陽合而為雷。」

《師曠占》中又有:「春雷始起,其音格格,其霹靂者,所謂雄雷旱氣也。其鳴依音。音不大霹靂者。所謂雌雷水氣也。春分雨雷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中。

其所住者。兵起其下。無雲而雷名曰天狗。行不出三年其國凶。」

3

三候

一候,桃始華。桃的種類很多,《山海經》中有:「東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實,屋盤三千里,曰蟠桃。」

《西京雜記》中有:「上林苑有秦桃、霜桃、緗核桃、綺葉桃、紫紋桃、金城桃。」在早期的典籍中,「花」並不常見,多用「華」。

桃花(資料圖)

《鏡花緣》中有一段花再芳與耕煙的對話,說起「華」與「花」:「古無『花』字,俱以『華』字通用,如光華之華,讀為陽平;華卉之華,讀做陰平。

況《爾雅·釋草》明明寫著:『荷,芙蕖,其華菡萏。』他如『唐棣之華』、『桃始華』之類,莫不以『華』為『花』。」

有提及「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為楷式。

如花字之類,雖不知可在其內,但晉以後每每見之於書,大約就是當時所頒新字了。」

黃鸝(資料圖)

二候,倉庚鳴。庚,又作鶊,即黃鸝。

《詩》中有「有鳴倉庚」。《章龜經》對其解釋為:「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

黃鸝鳥,給人一種清新之感。納蘭性德有一首納蘭性德《吟籠鶯》中有:「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幕中」。

其中「金衣公子」指代黃鶯,是黃鸝鳥的一種。

鷹(資料圖)

三候,鷹化為鳩。這個物候相當有趣,鳩,即布谷鳥。

《章龜經》中有:「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

這個時候,鷹的因為其「喙尚柔」,不能捕鳥,只能忍飢挨餓,化為就鳩。

《五雜俎·卷九·物部一》中有:「《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

故鷹化為鳩,鳩復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若『腐草為螢』,『雉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複本形者也。」

意思是「鷹」與「鳩」在春季秋季時會相互轉化。「化」這個字,用孔子的說法就是「反歸舊形」。

如果不能恢復其舊形,只能稱作「為」。驚蟄時節,伴隨著陣陣春雷,萬物復甦。民諺里有「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對於中國人而言,正是一年工作的開始。人們只有此時努力,才能換來秋天的累累碩果。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彥頨:邵元節秘獻房中術 張天師尋寶險獲罪
上元節拜的天官紫微帝君,你搞清誰是誰了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