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膽小、怕事、不自信!不要總指責媽媽,幕後「元兇」可能是爸爸

孩子膽小、怕事、不自信!不要總指責媽媽,幕後「元兇」可能是爸爸

三月里自帶光環的一個節日就屬女神節了,這個時候,站在女神背後的男人們,自然要給家裡這位女神送花送禮物。同時,心裡難免有些「酸」,可能還會嘀咕一句:何時才有「男神節」?

不可否認,媽媽的角色在一個家庭中是不可替代的,在培養和教育子女方面,媽媽付出最多。

當代社會,都在提倡父母雙方共同養育孩子,全力抨擊喪偶式育兒。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爸爸為了彌補對孩子的愧疚,很可能會「虛假」陪伴,不僅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有些爸爸的態度和做法對孩子所造成的毀滅式影響,很可能伴隨一生,而且不可改變。

不妨來看看媽媽講述的真實案例

@可樂媽媽:老公在外企上班,工作壓力大,回到家裡很少陪孩子。工作不順心時就板著臉,有時對我也大吼,孩子特別怕爸爸。周末偶爾陪孩子玩一會兒,也會因小孩子的搗蛋和任性,而大肆批評孩子一通,搞得一家人都不開心。

@豆子媽媽:老公小時候家裡窮,長大後靠自己打拚來到來現在的城市,對兒子要求特別嚴格,從不讓孩子看動畫,不會做作業就懲罰。有一次兒子演講比賽得了第一,興沖沖跑回家,也沒換來爸爸的誇獎。

@欣欣媽媽:我是全職媽媽,每天在家陪孩子最多,老公下班回家後,我女兒會很黏爸爸,想讓爸爸陪她畫畫、拼積木。可老公常常是3分鐘熱度,陪孩子玩一會兒就自己玩手機,有時還給孩子ipad玩。時間長了,女兒就自己玩,不再奢望爸爸能陪她。

國外的兒童心理學家曾研究父母雙方究竟誰對子女的影響最大,得出的結論是:孩子的日常習慣、生活作息、審美等方面受媽媽的影響最大,而性格養成、世界觀、價值觀,這些對人生影響最大的方面,更多則是通過爸爸言傳身教形成。

由此可見,爸爸的性格和對孩子的態度,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通過案例我們可以看出,「不靠譜的爸爸」通常都有這樣特點:

1

脾氣臭,亂髮飆

在大多數孩子心目中,爸爸都是神一樣的存在,試想,當孩子心目中的「神」成了「魔」,天天對家人亂髮脾氣,難免會讓孩子的信念坍塌,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長久以往,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出現自閉症的幾率也會增大。

對孩子的影響:在這樣環境中長大孩子,性格會變得異常敏感,缺乏愛,膽小怕事,即使是自己正當的權益也不敢爭取,性格上唯唯諾諾,甚至會遭受同學欺負和排擠。

2

對孩子缺乏耐心

這一點最為致命。不要小看孩子們的幼小心理對外界事物的自我感知能力,當他邀請你一起畫畫,一起拼積木時,如果你一直抱著手機,或者是敷衍地誇兩句。這時,孩子的理解是,爸爸或許並不愛我,等到下次玩耍時,就不再願意邀請爸爸,因為他努力了,卻沒得到該有的反饋。

對孩子的影響:這一點不僅會讓孩子們產生被忽視的感覺,還會潛移默化影響到他們做事的專註力。所以,請爸爸對孩子們多點耐心,周末一起跑步、爬山,或者是參加足球、排球這些競技類類的活動,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耐心,豐富親子互動時光,還能從小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面對挫折的能力。

3

要求過於苛刻,不善表達愛

從小嚴格要求固然是好事,可如果過於嚴格,甚至到了一個極端,明明孩子在同齡人中已經表現得很優秀了,可仍然沒有得到大人的認可和表揚,這樣會讓孩子們產生一個錯覺,我的爸爸不愛我,「爸爸」只是一個冰冷的稱謂而已。

對孩子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孩子努力了卻沒有得到該有的讚揚和肯定,難免會失落,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是不是還不夠好。以後步入社會,進入職場,也可能是公司里那個沒有底線的「老好人」。一味討好別人,迎合別人,而沒有了自我。

另一個極端則是對家庭和學習產生厭惡、悲觀情緒,對生活和學習失去了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熱情和活力,也意味著失去了童年該有快樂,變得早熟,不善言辭。

小康君嘚吧嘚

綜上3種情況,如果長期在這樣家庭中長大,即使是媽媽的性格再積極向上,樂觀有愛,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仍然是根深蒂固的,甚至一度讓孩子產生懷疑和自我否定,還談什麼自信和未來?

所以說,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雖說,男人所謂的堅強,都是硬扛。那何不在孩子面前也再扛一把,收起自己的臭脾氣,坐下來耐心聽孩子說說幼兒園的趣事,當孩子取得了小小的成績時,給他一個正能量滿滿的贊呢~

可能你所做的這些,在今天看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放眼20年後,孩子可能會感謝你一生。

覺得文章有用,請給小康君「好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兒康 的精彩文章:

寶寶眼睫毛倒著長,要不要手術?
情人節沒有收到禮物就是活該?

TAG:愛兒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