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今日驚蟄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桃始華;黃鸝鳴;鷹化為鳩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天氣回暖 春雷始鳴

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我國自古就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中醫養生藉助大地春回暖、蟄蟲皆震起的節氣,主張祛風養肝、清火利濕(防感冒、保肝臟、解抑鬱、排毒氣、減肥脂)

飲食清淡少脂

驚蟄節氣的飲食要點應「春宜養肝,清淡少脂」。

宜:多吃清熱瀉火的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如馬蘭頭、蘆薈、水蘿蔔、苦瓜、西蘭花、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多吃大棗、山藥、蓮子、銀耳、糯米、芝麻、雞蛋、牛奶等甜食。

忌:不食或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等,如羊肉、狗肉、鵪鶉。燥烈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應少吃,如辣椒、蔥、蒜、胡椒等。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在驚蟄這個節氣里,您可以試試下面這道荸薺湯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原料:

荸薺20~30個(洗凈,不除皮,切片)

製法:

荸薺切片不加任何調料,煮湯代茶。

功效:

荸薺味甘寒,有清熱利濕、保肝通便作用。舌苔膩、口味差、黃疸、小便不利、大便乾結等情況,通過喝這道荸薺湯都可以緩解癥狀。

春練舒展肝氣

驚蟄時節陽氣回升明顯,肝陽易生髮而上導致激動易怒,情緒上當和志安神,並應順應陽氣的生髮而多做一些戶外運動,以利於肝氣舒展

放風箏是一項不錯的春季運動方式。趁著春光,漫步郊外,引頸遠眺,不僅可以和緩情志,而且對於上班族久用電腦之人來說,可以緩解頸椎病的癥狀。《博物志》記載:「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仰視,可泄內熱」,《燕京歲時記》中說:「放風箏,最能清目」,可見放風箏也是一項具有健身的醫療作用的運動。

但是,春季人體代謝水平處於一個相對低下的狀態,因此春練宜以柔和運動為主,不宜大量高強度運動,防止損傷四肢關節肌肉。中醫認為,血汗同源,汗出過多,傷津耗液,會耗損心血,損傷陽氣而出現心悸等症。

調節情志防春困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故驚蟄之時,老年人尤需調養情志,避免焦躁抑鬱,可寄情於琴棋書畫、養花、閱讀、散步等悠閑活動以怡情養性。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體內氣血和順通暢,使人精神煥發,有利於身心健康。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 成傑輝

《黃帝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發陳,顧名思義,即是蓄積力量,除舊迎新。春天萬物始發,人體精氣也順應自然,開始疏發伸展。但經過冬藏後,人體的陽氣如同早上初升的太陽,溫煦而不熱烈,未透達於全身。故在驚蟄復甦之時,養生的重點在於氣機的調達、經絡的舒展。

舒筋活絡,調氣活血

在經歷較長時間的冬藏後,人體陽氣在春日開端之時並未完全復甦,流佈於全身的陽氣較弱,此時並不適合劇烈運動。劇烈運動容易導致大量出汗,過量的汗出消耗太多的陽氣以及能量,身體反而更加疲累、乏力。同時人體肌表防禦功能還較弱,易受風寒侵襲,容易感冒、頭痛。

中醫認為,春天為肝主之時,肝臟與經筋相對應,肝筋若得到伸展,可利於人體氣機的運行。太極拳、散步、泡足是驚蟄較適合的養生項目。太極拳的動作舒展大方、緩慢柔和、剛柔相濟,以意念引導動作,長時間的練習可以調整陰陽、和暢氣血、疏通經絡、培補真氣。經絡得到舒展、氣血流布全身,人體正氣充沛,即可抵禦疾病。

沐足療法也是方便有效的舒筋活絡項目,通過沐足由下而上帶動陽氣轉動,如以當歸、艾葉各30克水煎泡腳,就有溫經活血之效。再簡單者,可選擇步行舒展全身的氣機,如平地健步走30分鐘以上,每日堅持,即可調節全身氣機的舒布,增強體質。

飲食有節,慎酸忌冷

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認為山楂、五味子、烏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藥物可以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的目的。但同時酸性也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在中藥中,酸性食物多用於治療虛汗、泄瀉等證,如山茱萸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食用過多的酸性葯食反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泄。故飲食中慎食酸性葯食,以免妨礙氣血運行。

驚蟄陽氣始動,全身的陽氣尚不充沛,寒冷葯食容易傷及人體陽氣之本。春季食用冷飲、寒涼水果之後容易腹痛、腹瀉,女性也容易引發宮寒,表現為痛經、血塊、停經等癥狀。再則春季咋暖還寒,寒暖流交替頻發,氣溫波動大,衣物添減頻繁,稍不注意則易受涼感冒。初春之時本就陽氣弱,加之寒涼葯食,更易傷及脾腎陽氣。陽氣一受損,氣機左右、上下運動的樞紐功能減弱,上下交通受阻,不利於氣機暢達。故在驚蟄節氣之時,飲食調理需注意忌冷、慎酸。

因地制宜,祛濕健脾

春季南方有種特殊的天氣氣象,俗稱「回南天」。回南天一般出現在春季的三月份,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走後,暖濕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濕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後,容易產生水珠。

此時,空氣濕度接近飽和,牆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到處是濕漉漉的景象。除了物品、食品容易受濕回潮,人體也容易被濕邪侵襲,出現疲乏、身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便溏等癥狀。

一年中南方回南天的日期與驚蟄日期相近,故在嶺南驚蟄之時,也應重視對脾胃功能的調理。對於天氣導致的體內濕阻,最簡便的辦法就是食療,加之嶺南人素有煲湯的習慣,自製簡便的除濕湯即可取得較大的功效。

除濕的藥材並不需要太多,有淡滲、利濕、健脾之功即可。常用的有茯苓薏米湯、淮山芡實湯等。除了煲湯,喝粥也能除濕,如薏米淮山粥、小米粥等。粥本來就有養脾胃的作用,加之薏米、淮山、小米等食材有健脾利濕之功,連日服用,即可除濕,還可增強人體正氣,抵禦濕邪侵擾。

怡情養性,寧神平怒

中醫認為,春季驚蟄的時候,人體氣機還沒有得到完全正常的疏泄,全身肝氣運行不順暢,肝火偏旺、容易上浮。年輕人較常出現臉部痤瘡、上火等癥狀,老年人也易情緒波動,出現氣機逆亂的現象,甚至引發中風。

現代醫學也認為,初春氣溫波動較大,人體血管受涼收縮,寒暖交替反覆,血壓波動不穩定,若再受情緒刺激,可突發眩暈、耳鳴、腦血管意外等疾病。故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體內氣血和順通暢,使人精神煥發,有利於身心健康。

驚蟄之時,老年人尤需要調養情志,平復心情,切忌大喜大怒,避免焦躁抑鬱,可寄情於琴棋書畫、養花、閱讀、散步等悠閑項目以怡情養性。心胸寬廣,心情舒暢,沒有心事煩擾,沒有氣機鬱結,氣血運行順暢,全身氣機暢達,臟腑功能健旺,身體自然健康。俗話說「若無閑事掛心頭,人生便是好時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附:舒筋活絡操

驚蟄 | 萬物復甦,春雷化雨萬物新,驚蟄養生氣先行

1、做操前先平復心情。雙腿併攏站立,目視前方,深呼吸3次後開始。

2、雙手叉腰,頭部低頭、擺正、抬頭、擺正、左轉、擺正、右轉、擺正循環8次。

3、雙上肢外展平舉,手心向下,左右手外旋、內旋各8次。

4、雙肘屈曲,雙手平舉至胸前,手心向下,腰部左轉、右轉交替各8次。

5、雙手叉腰,右腿站立,左腿屈膝向前抬起後膝關節伸直再放下,左右腿交替各8次。

此運動操可舒展全身經絡,幫助氣血運行。■

【來源:綜合整理自CCTV4中華醫藥,廣東省中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中醫藥 的精彩文章:

感冒、風濕因它所致!需提防的六邪之首
70%的疾病與心情有關,常見的7種消極情緒如何排解?

TAG:廣東中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