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塑料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你的身體也不例外

塑料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你的身體也不例外

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先讓我們猜個謎語:

有紙像個謎,透明如玻璃。可來當容器,說來真稀奇。

正確答案就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塑料袋。

吃塑料不吐塑料袋的壹讀君 | 吳銳

塑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環繞在我們的周圍。可是,本來不應該出現塑料的海洋,現在也已經被塑料佔領了。

《皇家學會開放科學》(The Royal Society)2月27日期刊上發表一項最新科學研究,研究顯示,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這很大程度表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過塑料污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

塑料不僅僅佔領了海洋生態系統,也在我們身體中出現。

2018年10月22日,歐洲聯合腸胃病學周發布新研究結果,首次確認人體內出現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有媒體報道,科學家近期在人類的排泄物中發現了微塑料。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研究團隊發現,全球13個國家的自來水中,還有歐美和亞洲產的食鹽以及美國產的啤酒中,廣泛存在 「微塑料」污染。

事實是,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吃塑料。

這不就是天天在吃嗎?那為什麼塑料會進入我們的食物、飲水中呢?它們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怎樣的傷害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件事情吧。

1909年,美國人列奧·亨德里克·貝克蘭發明了第一款塑料——酚醛樹脂。到如今,我們的生活基本離不開塑料了。種植大棚蔬菜的大棚是塑料;叫外賣的餐具是塑料;穿的衣服中含的化纖是塑料;包剩菜、剩飯的保鮮膜是塑料……

人類每年要生產3.11億噸塑料每年有2.8億噸塑料成為垃圾,其中69.2%通過原料回收可以被再次利用,但是剩下的30.8%,也就是0.86億噸的塑料無法被回收利用。這些無法被回收的塑料垃圾,從被遺棄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進攻人體」的漫漫征程。

大塊的塑料垃圾要侵入身體,首先要縮小。我們都知道塑料會老化、碎裂,壹讀君廉價的洗腳盆用了兩年就碎成了渣。散落在地表、河流、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在陽光作用下會氧化降解,碎成小片,再經過風蝕或海水沖刷的作用,最終會形成0.001至5毫米的塑料顆粒,這就是「次級微塑料」

還有一種叫「初生微塑料」,顧名思義,初生微塑料就是被人類生產出來的時候就是小顆粒了。比如面部磨砂膏、具有美白效果的牙膏等。它為什麼能把牙齒磨白了,全靠微塑料小顆粒在那磨呀磨啊。

大塊塑料垃圾變成微塑料顆粒,這樣塑料就從體積上具備了侵入人體的條件。下一步就是在自然界中擴散了。

陸地環境中的微塑料主要來自污水。那些通過自來水沖入下水道的牙膏、化妝品等初生微塑料,還有洗衣服時掉落的纖維(一套衣服每次洗滌平均掉落1900根纖維)都以微塑顆粒的形式進入地下污水系統。地下污水中的污泥會被用作種莊稼的肥料,這使微塑料得以進入污染土壤,並通過風力、雨水沖刷等作用進入河流、海洋,一部分顆粒在重力作用下進入地下水系統。

擴散路徑如下圖所示:

這麼看來,土壤、地下水、河流、海洋中都有微塑料了。那麼人類發明塑料之後這100多年時間裡,在自然界中究竟積累了多少微塑料呢。有一個數據可以管中窺豹:海洋中密度較大的微塑料會沉入海底,有研究顯示目前海底沉積物總重量的3.3%都是微塑料。

由此不難想像,整個自然界中分布的微塑料數量之多。那麼就像精子數量夠多,就總有一個能進入卵子一樣,微塑料顆粒夠多,就總有一些會進入人體。

自然界中,包括原生動物、浮遊動物、魚類、龜類、鳥類、鯨類等超過220個物種都被發現會在飲食時攝入微塑料。有些魚類在幼年時期會特別喜歡吞食塑料顆粒,比如鱸魚,它在幼年時對微塑料的喜愛甚至超過它的食物——浮游生物,有飯不吃,光吃塑料。

2009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團隊在北太平洋海域採集了27種共141個魚類樣本,結果在9.2%的樣本胃內檢測出微塑料

研究發現 17 種陸地生態系統的鳥中有 16 種鳥的胃腸道中含有微塑料。

雖然大部分動物體內的微塑料會通過排泄排出體外,但是仍然有小部分會殘存於腸道中,甚至其中一部分會通過腸道壁進入動物的其他器官。

當人類進食扇貝、魚類、鳥類等食物時,就可能攝入這些微塑料。此外,由海水加工而成的海鹽不可避免也含有微塑料。另外由於地下水、河水受到微塑料污染,所以自來水中也含有微塑料。

微塑料終於成功侵入人體,吃個飯喝個水都危機四伏。有研究顯示,美國人每人每年會攝入5800個微塑料!

那麼每天咽下這麼多的塑料,究竟對人體有什麼損害呢?目前微塑料對人體的傷害在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不過我們可以從它對其他動物身體健康的影響了解一二。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究發現,在富含微塑料的環境中孵育出來的魚類生長發育速度明顯降低,且活躍程度也降低。

此外,在工業生產中為了使塑料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質(如彈性、剛性、紫外線穩定性、阻燃性、光澤等), 會加入一些增塑劑。很多增塑劑具有毒性,大量攝入可能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發育。

另外微塑料顆粒對環境中的重金屬、有機農藥、多環芳烴、二噁英等有毒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其中二噁英是毒性相當於氰化物130倍的劇毒物,多環芳烴是致癌化合物。《Scientific Reports》刊登的論文《攝取塑料對魚類肝臟的影響》一文指出,攝食吸附了化學污染物的微塑料後,魚的肝臟會產生明顯的病理性損傷。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者實驗中發現部分魚在接觸微塑料後會在48小時以內死亡。

而我們人類,在微塑料的不斷侵入下,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說得壹讀君有點口渴了,要去喝口水,補充點微塑料了。

參考資料:

1.《環境中微塑料的遷移分布、生物效應及分析方法的研究進展》,王彤, 胡獻剛, 周啟星,《科學通報》

2.《食鹽里含塑料微粒! 「含塑鹽」有健康危害嗎?》,白竟楠,《北京科技報》

3.《微塑料:海洋魚類的「致命殺手」》,倪偉波,《科學新聞》

4.《微塑料吸附行為及對生物影響的研究進展》,屈沙沙,朱會卷,劉鋒平,朱英,《環境衛生學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本世紀最強鑒渣手冊
為什麼每部劇都需要一個胖子?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