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在美國千萬不要請黑人吃炸雞!你可能會被打的半死…

在美國千萬不要請黑人吃炸雞!你可能會被打的半死…

大家都還記得,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講述美國種族問題的《綠皮書》(毫無懸念地)獲得了最佳影片的獎項。

(圖源:《綠皮書》)

上個周末,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也獲得了廣泛好評。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觀眾的注意點竟然是…

炸雞???

還上過微博熱搜第一。(截圖的時候已經晚了一點...

大家紛紛表示,電影裡面兩位男主角在車裡吃炸雞的那場戲,真的好香啊…

尤其是白人主演(維果蒙坦森),把電影里的吃貨角色演的入木三分。

感覺吃啥都特別香!

而那位黑人主角,一開始對徒手吃炸雞這樣野蠻的行為還有所抗拒。

吃了一口以後…真香!

而電影除了這一段外,還有其他兩次吃炸雞的戲份。

三次炸雞戲份,也分別對應了電影的起承轉合三個部分。

整部電影看下來,把炸雞深深印在了觀眾腦子裡…就和北京三區交通委似的。

不過,電影之所以選擇炸雞作為貫穿整部電影的食物,是因為這個食物曾經是美國種族歧視的象徵。

炸雞是美國南方非常常見的食物。而由於美國南方長期的蓄奴傳統,那裡也是黑人人口最多的地方。

那個時候的白人認為,炸雞是黑人最喜歡的食物。因為它不需要餐具,可以直接用手吃,所以非常適合黑人這種不知道如何用餐具的野蠻人食用。

這種歧視最開始出現在一部叫做《一個國家的誕生》的種族歧視電影中:一個粗魯的黑人在議會大廳里野蠻地啃食著炸雞。

所以長期以來,炸雞這個食物在美國,一直都與美國黑人,以及黑人的野蠻、無知聯繫在一起。

其實直到現在,在美國網上還存在著大量使用炸雞揶揄黑人的梗…

但神奇的是,其實白人也吃炸雞。但白人在吃炸雞的時候,就沒人說他們野蠻、粗俗了。

雙重標準可見一斑。

這才理解了《綠皮書》中,黑人主角為什麼一開始拒絕食用炸雞,並說自己這輩子都沒吃過炸雞。

因為他想和白人嚴重的野蠻粗俗的象徵劃清界限,向白人展現:自己並不落後,自己也是精英的一份子。

像炸雞一樣的食物,其實還有很多。

在Urban Dictionary中,有人列舉了種族歧視語境下,黑人愛吃的食物列表。

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國南方的食物。

(圖源:Seattle Magazine)

比如秋葵濃湯(Gumbo)、土豆泥、玉米麵包等。美國南方產蝦,所以蝦也變成了黑人的專有食物。

比如《阿甘正傳》中阿甘的黑人戰友,一天到晚就念叨著如何抓蝦、做蝦。

電影主辦方還以此為噱頭開了一家海鮮店…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種族情況在現在已經大為改觀,這些食物也都是正常食物,但現在在黑人面前提起這些食物,如果沒有把握好尺度,就會被認為是種族歧視。

比如西瓜。

(圖源:USDA)

和黑人朋友吃飯,如果你點西瓜,可能菜盤子一端上來就要被打了…

西瓜這種種植物非常適合美國南方的土地,於是成為了很多黑人農民的農作物。而且這種水果,可以用手直接抓起來吃…於是也順理成章地在那個年代和黑人聯繫在了一起。

韋德的妻子Gabrielle曾經講了一個故事:

她有一年來中國,被招待方請去唱K。

唱K你懂得,總要點果盤,而果盤裡面,最多的肯定就是西瓜。

於是服務員一端上來,在場所有黑人都懵逼了,還以為是主辦方故意來噁心他們的。

幸好最後解釋清楚了。沒在美國生活過,是真的不清楚啊!

(圖源:Gabrielle)

其實食物只不過是與黑人有關的歧視的一小部分。

在「歧視黑人」的維基百科裡,列舉了好幾十個門類…基本上可以說,把平權運動以前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列舉了個遍。

1900年代美國盛行黑人小丑表演,以此來強化這些種族偏見

也就是說,當時的美國白人,把任何與黑人相關的事物和詞語都種族化、歧視化了。並不是炸雞、西瓜本身有什麼問題。白人也在吃,白人也覺得好吃。

在種族主義者眼裡,只要你是個黑人,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野蠻的,都是有罪的。

《綠皮書》中,黑人主角把肖邦彈的爐火純青,他依然只能在掃帚間里換衣服。

黑人主角最後放下了芥蒂,吃起了炸雞,彈起了黑人音樂,和普通黑人在一起。

因為這些事物本身並沒有高低貴賤。有高低貴賤的,只有人們的思想和偏見。

決定了!晚上就吃炸雞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報姐 的精彩文章:

90多個中國留學生涉嫌洗錢?冤啊!私人換匯害死人!
明星一秒變網紅?親親,這邊建議濾鏡不要開這麼大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