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綠茶喝新茶,但為什麼太「新」的茶未必好?

綠茶喝新茶,但為什麼太「新」的茶未必好?

國人喝茶,多以綠茶為主。綠茶作為不發酵茶,保留了較多的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輻射等諸多作用,不管是從營養價值還是獨特的鮮爽滋味,很多人都會將綠茶作為日常喝的茶品。

綠茶的「鮮「,也是最為人稱道。而要追求味「鮮」,就意味著需要把握採摘時間,采以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少的嫩芽製作。由此製成的高級綠茶,「夠鮮」,歷來也最為茶客追捧。由此,在外界的宣傳主導之下,無形之中使得有些人誤認為:綠茶就是講究「新」,因而也追逐時鮮、追求新茶,認為越早的茶越好、剛制的新茶最好。

但實際上,新茶並非越「新」越好,有時候過於追求「新」,未必能真正體會一款好茶的滋味。

六大茶類里,綠茶種類最為豐富,既有蒸青、炒青、烘青等不同類型的茶,也有毛峰、針形、扁形等形制各異的茶,不同類型的茶因工藝製作等要求,在茶青的採制上有其相應的標準雖講究「新」,但並不意味著茶青的採摘時間越早越好、芽葉越嫩越好,而是要等待茶葉生長到一定的標準。

比如西湖龍井,要達到「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特徵,往往是按一芽二葉羽展的標準採摘;而太平猴魁則需要等到一芽二三葉展開,再行製作;還有更為特殊的六安瓜片,只取穀雨前後的單片鮮葉製作,不求「嫩」而注重葉「壯」。

每年最先登場的新茶都是備受矚目的,人們對於這些新茶總是懷著迫切的期待。在市場對於新茶熱捧的大環境下,茶學界也在不斷對茶樹品種進行改良,從群體種中選育發芽早的品種,以滿足人們追「新」的需求。

像現在浙江溫州一帶已上市「新茶」,就是出自以烏牛早為代表的特早生品種,最大的特點就是發芽明顯早於其他品種,能最先、最快的滿足人們嘗鮮的需求。但綠茶除了喝「鮮」,滋味也很重要,發芽過早的茶樹因內含物質積累有限,對於老茶客而言始終會覺得早生品種的茶滋味過於寡淡,在新茶麵前,老茶客往往是最淡定的一撥,不看時間早晚,而是關注茶品本身如何。

此外,通常剛剛製成的成品茶,最好是要放上一陣子再拿出來品飲,具體因茶品狀況放置時間介於一兩周到一兩月之間。

傳統制茶也有這個講究,比如在傳統龍井製作過程中有個「收灰」的過程,將茶炒制好之後,需放置在石灰缸內一段時間,為的是使茶褪去火氣,穩定茶性,這樣出來的茶口感和香氣都會比剛剛製成的狀態好。

對於我們日常喝的綠茶,其實更值得關注的是茶的本身,而不是一味追求「新」、一味追求「早茶。

綠茶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文藝煮婦」帶你感受茶道生活新可能
古瓷神韻,文人詩意,都在這一盞茶中喚起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