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這些書法工具你知多少?

這些書法工具你知多少?

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除筆、墨、紙、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還有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們也是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員,今天給大家羅列一下,不知您了解多少?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通常較為常見的有:

筆掭:又稱筆硯,用於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常製成片狀樹葉形。

臂擱:又稱秘閣、擱臂、腕枕,寫字時為防墨沾污手,墊於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製品為多。

詩筒:日常吟詠唱和書於詩箋後,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製,取清雅之意。

筆架:又稱筆格、筆擱,供架筆所用,這個相對熟知。往往作山峰形,凹處可置筆。也有人物和動物形的,或天然老樹根枝尤妙。

筆筒:筆不用時插放其內,這個相對常用。材質較多,瓷、玉、竹、木、漆均見製作。或圓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筆洗:筆使用後以之濯洗餘墨。多為缽盂形,也作花葉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處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用。

墨匣:用於貯藏墨錠。多為漆匣,以遠濕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或用螺細鑲嵌。

鎮紙:又稱書鎮,作壓紙或壓書之用,以保持紙、書面的平整,這個比較實用,也相對常用。常作各種動物形。

水註:注水於硯面供研磨,多作圓壺、方壺,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雞等動物形。

硯滴:又稱水滴、書滴,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

硯匣:又稱硯盒,安置硯台之用。以紫擅、烏木、豆瓣摘及漆制者為佳。

印章:書法必備,用於鈐在書法,繪畫作品上,有名號章、閑章等,多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製成,也有銅、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稱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為瓷、玉質,有圓有方,分蓋與身兩部分。

前面已經提過文房四寶的特性及選取使用之法,現在進一步來將其互相配合,以求發揮功能的極限。古人常以健毫筆書寫在箋紙上,以柔性的宣紙寫也行,所以健毫筆可任意配紙。而弱吸墨的紙可以用健毫筆書寫,使用柔毫筆亦可,所以弱吸墨紙類也可任意配筆。

這種學習方法是紙與筆相合的原則,而柔毫筆與強吸墨的紙較為特殊的分法則如下:

強吸墨紙適合配健毫筆

強吸墨紙類以宣紙為代表,因為它吸墨性強,筆一碰觸到紙,墨汁即迅速化開,若行筆略遲則筆畫盡成墨團;而羊毫筆毛較軟,行筆略急則墨汁不易滲透,字會虛浮無力,所以使用健毫筆寫快方能配合強吸墨紙。兩者配合,方能盡其所能。於師長卿論之,云:「用羊毫筆在宣紙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因為宣紙的吸墨性太強,墨一入紙,墨汁便沁入纖維,而且迅速滲開,筆的運行稍慢,紙上立呈漆黑一團,而羊毫柔軟,運行稍即,即鋒穎略紙面而過,立不能注於紙。」故強吸墨紙,唯選配健毫筆始能相合。

柔毫筆宜配弱吸墨滑紙

柔毫筆較軟,不易發揮個人特色之雄挺剛毅,所以歷代書法家多使用健毫筆,鮮有用柔毫筆之。其實,柔毫筆雖弱,只要選紙得當,亦可書寫出極富姿媚含蓄的字。而柔毫筆以弱吸墨紙得當,以箋指為類,雖較宣紙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筆放慢亦可使轉自如。清代書法家如張照、梁同書、王文治皆善以羊毫筆書寫於。其箋紙或絹上風格姿媚豐腴、溫潤含蓄,另創一格,於師長卿有言:「蓋滑紙或絹,性不吸墨,墨沈落紙皆浮在面上,以羊毫之柔順,寫光滑之紙絹,使轉運行,自極得心應手。」師言極是也!

健毫筆配濃墨

以筆沾觸墨汁,筆墨之關係可想而知。大致使用健毫筆搭配濃墨,最能表現蒼拔雄勁之筆力,王澍曾道:「墨須濃,筆需健,以健筆用濃墨,斯作字有力而氣韻浮動。」此言甚是,前代書法家莫不以為然,清劉墉特以健毫濃墨著稱,世有「濃墨宰相」之譽。淡墨柔筆並非書人特好之配合,但其實是別具特色的,富有姿媚之韻,王文治善於淡墨柔毫,世稱之「淡墨探花」,也是極為適合的。

筆墨硯的關係處理

筆墨硯三者實是密不可分的,硯台中好的,若端正富光澤明亮,極易下墨與發墨。所謂「墨在硯中,隨筆旋轉」,「墨逾堅者,其戀石也彌甚」,其關係之密切可視而得知!工具若如手足般配合,必能使書法達到盡善盡美之境界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化新風景 的精彩文章: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外套!

TAG:書畫文化新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