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進擊的滴滴繼續加碼在自動駕駛上的投入。

在虧損109億,對非主業採取「關停並轉」、整體裁員15%的大背景下,滴滴依然對自動駕駛這個更燒錢的行業進行持續投入。

3月1日,滴滴成立全資子公司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將涉足自動駕駛。鄭建強任法定代表人兼執行董事,他同時也是滴滴自動駕駛的研發負責人。

對滴滴而言,成立子公司這個動作意味著什麼?

有業內人士向雷鋒網新智駕分析:滴滴成立子公司,證明滴滴對自動駕駛加大重視,一方面是方便外部合作;另一方面,也是為後續單獨融資提供便利。

此外,雷鋒網新智駕聽聞的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滴滴成立單獨的子公司,能夠擺脫原有體系的束縛,甚至是擺脫CTO張博的束縛,張博在自動駕駛戰略上栽過跟頭(收購Nuro失敗),單獨成立子公司能夠更快推進自動駕駛落地,並且給予更高的靈活性,甚至(給予一部分的期權)激勵核心員工。

低調的滴滴自動駕駛團隊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在2016年7月之前,滴滴對自動駕駛的態度都是「非常低調」。

低調並不等於不做。滴滴的自動駕駛研究開始於2015年——和Uber是同一年,滴滴前研究院院長何曉飛組建了滴滴的無人駕駛團隊,目標瞄準L4級自動駕駛以及最終形態的L5。但彼時滴滴在官方的口徑當中,何曉飛負責的是「滴滴研究院和大數據團隊建設」,對這個「自動駕駛團隊」隻字未提。

2016年3月,瑞士信貸2016年度亞洲投資者峰會上,滴滴出行戰略副總裁朱景士表示,中國路況較為複雜對於自動駕駛要求更高,而且司機成本並不一定高於自動駕駛汽車的運行成本。自動駕駛在中國普及時日尚遠,推廣上也有「中國特色」的兩個困難因素,成本及特有的複雜路況。

2016年5月27日,前阿里雲首席科學家章文嵩加盟滴滴,擔任滴滴高級副總裁兼滴滴工程技術委員會主席。但他總體負責的是「工程方向的技術把控、以及工程方向人才的培養、招聘和晉陞體系」,同樣對自動駕駛方向隻字不提。

後來,滴滴也拉來了視覺大牛楊慶雄,任自動駕駛團隊的高級總監,主攻基於視覺的自動駕駛系統,同樣的,這也是處於「遮遮掩掩」的狀態。

情況開始轉變於2016年7月,在首屆滴滴Ditech演算法大賽頒獎典禮上,滴滴CTO張博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無人車是滴滴重大戰略布局,很快會有無人車上路,滴滴無人車團隊將由滴滴研究院院長何曉飛負責。」這是滴滴官方對自動駕駛布局的第一次明確表態。

此後,為了擴充自動駕駛團隊的力量,滴滴積極在外網羅人才。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挖角Waymo 3D機器感知小組的負責人賈兆寅,賈現出任滴滴出行前沿業務技術負責人。

挖人之外,滴滴也試圖走「收購」的道路,不久前完成了近10億美元融資的Nuro也曾是滴滴所希望收購的對象,而Nuro創始團隊希望保持獨立的發展,最終拒絕了滴滴的收購提議;另一家自動駕駛明星公司Aurora也曾和滴滴傳出緋聞,Aurora的創始人Chris Urmson甚至曾一度在滴滴履職。

後續,滴滴也一直在自動駕駛採取盡量低調的狀態。

轉變的滴滴

從「遮遮掩掩」到成立子公司,為何這種轉變?為什麼不直接採取投資的方式,甚至是走收購的路線?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在Nuro 9.4億的B輪融資的前夕,百度、騰訊和滴滴都爭相入局。但不缺錢的軟銀願景基金,力壓群雄,把各路資本一一擠掉,最終獨享這一頭部標的。對滴滴來說:收購失敗、投資失敗,只能獨立自己做。

事實上,科技公司、Tier 1、主機廠在發展自動駕駛的時候,也都是採取拆分、單獨成立子公司的方法。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谷歌的自動駕駛項目,從谷歌內部分拆成為獨立公司:Waymo,這個動作也被外界解讀為:谷歌能夠更積極將自動駕駛技術推向市場。

不僅是科技公司有這種拆分、單獨成立子公司的操作;經驗老道的Tier 1德爾福也在2017年12月宣布Aptiv(安波福)和Delphi Technologies(德爾福科技),安波福聚焦於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業務。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德爾福CEO Kevin Clark是這樣解釋拆分的原因:德爾福需要讓自己的業務變的更加精確和尖端,這對於客戶來說更有益,也讓德爾福的收益更多。在過去五年中,汽車行業發生了巨變。在接下來的五年中,變化將會更加巨大。「科技對於汽車行業並不重要」的觀點,在今天看來是完全錯誤的。

老牌主機廠福特在發展自動駕駛駕駛上,也是採用成立子公司的方法。2018年7月25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布成立福特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 Ford Autonomous Vehicles LLC,(福特自動駕駛汽車有限公司)。福特汽車總裁兼 CEO Jim Hackett 是這樣解釋成立子公司的理由:「現在,是時候將我們的自動駕駛平台合併入一個團隊,以更好的把握未來的機會了。」

為了實現自己的全自動駕駛夢,豪華車奧迪成立專門全資子公司AID( 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 )。AID的CTO Alexandre Haag表示:AID對奧迪的意義跟Cruise對通用汽車的意義以及Argo對福特的意義相同。AID將竭盡全力的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

無論從科技公司、還是Tier 1、主機廠來看,單獨成立子公司都是一種大勢所趨,這樣將使得子彈更為密集,目標更為聚焦,加速落地化的進程。單獨成立子公司,於滴滴而言,將會加速自動駕駛的落地進展,甚至有可能跑贏競爭對手。

Uber、Lyft的自動駕駛布局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4天前(美國時間3月1日),Lyft正式發布了IPO的招股書,此前據外媒報道:Uber已經向監管機構秘密提交了 IPO 文件,而滴滴也屢次傳出IPO的消息。

同樣是共享出行,同樣是依靠車主和司機壯大,共同「司機補貼」的關鍵難題,發展自動駕駛是擺脫「束縛」的最好方法之一,但在自動駕駛投入上,Uber和Lyft對於自動駕駛的投入遠遠比滴滴要大。

2015年12月,Uber前CEO卡蘭尼克「一口氣」從卡內基梅隴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挖走了Raffi Krikorian等40多位頂級專家(佔了該中心人員總數的1/3),組成了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這就是後來的ATG(Advanced Technology Group)的雛形。四個月後,Uber又收購了微軟的部分地圖技術,並挖走了必應地圖團隊的100位工程師。 2017年11月,Uber與沃爾沃達成了一項 14 億美元的協議,Uber將在 2019 年到 2021 年,購置 24000 輛沃爾沃 XC90,用來擴充自己的自動駕駛出行網路。

後續由於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卡蘭尼克的下台、以及最為致命的撞人致死案件發生後,Uber的自動駕駛進步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甚至Uber 主動暫停了整個自動駕駛測試項目。在今年的DMV報告,Uber的表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饒是如此,在經歷撞人致死事件,以及兩次裁員 400 人後,Uber ATG 仍然運營著 300 輛規模的車隊、超 1000 人的團隊,累計路測里程達 500 萬英里。

從車隊規模上,Uber的300 輛車隊規模遠勝於滴滴的幾十輛測試車,從團隊人數上看,滴滴的自動駕駛團約為100人,Uber ATG團隊超過 1000 人,是滴滴的10倍。

Lyft在自動駕駛的投入也相當大,Lyft 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部門被稱為 Level 5 。

自2017年以來, Lyft就一直和通用、Waymo、nuTonomy、Drive.ai 、福特等公司展開合作;去年8月,Lyft宣布:通過旗下叫車應用,Lyft 完成了超過5000筆自動駕駛訂單。

2018年10月,Lyft 更是斥資 7200 萬美元,收購倫敦的一家計算機視覺創業公司 Blue Vision Labs,希望利用後者的技術打造最好的地圖,以服務的自動駕駛車,隨後進行本地化。

目前,Lyft 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部門Level 5 ,已有300名員工,未來18個月內將會擴展至600名員工。

在今年底特律的車展上, Lyft宣布與Lyft的投資者、Tier 1 麥格納取得了三大方向的進展:L5 級自動駕駛團隊順利完成第一年全部公開道路測試;Lyft 與麥格納共享 IP,應用 Lyft 的大數據升級系統;未來幾年內,麥格納可在行業內普及可擴展的自動駕駛技術。

從團隊規模、自動駕駛進展成果來看, Uber、Lyft在自動駕駛的進展上都大幅領跑滴滴。同樣要講IPO故事的滴滴,自然也要加碼在自動駕駛上的投入,畢竟對於司機的薪酬、補貼都是影響其營收的關鍵,數據顯示:2018年滴滴虧損109億元(人民幣),其中在司機補貼方面共計投入113億元。大力發展自動駕駛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滴滴的自動駕駛進展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雖然滴滴在自動駕駛上投入不如Uber和Lyft大,但也一直保持著進展。

2017年1月26日,滴滴宣布在加州山景城成立AI Labs(人工智慧實驗室),以加大人工智慧的前瞻性基礎研究,吸引科研人才。

2017年3月,滴滴出行宣布其美國研究院 DiDi Labs正式成立。

2017年8月,滴滴和Udacity舉辦了一次自動駕駛測試車挑戰賽

2017年11月,滴滴選擇於矽谷山景城(Mountain View)開啟新園區,並公示其主要工作就是進行大數據和智慧交通、智能出行等方面的研發。

同月(2017年11月),滴滴成立地圖公司——滴圖科技,註冊資金為500萬人民幣,公司法人代表是滴滴打車的聯合創始人&CTO張博。高精地圖對於自動駕駛來說,意義非常的重大。高精地圖可以延伸感測器的感知範圍,為高速行駛的自動駕駛測試車定位、感知和決策提供路況信息支持;提供安全保障,在感測器短暫失效的風險假設下,通過定位和高精度地圖保證自駕汽繼續前進。

2018年2月,張博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的時候表示:滴滴已經在美國和中國的三個城市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並且滴滴為試駕汽車設計了軟體部分,硬體部分則是通過與汽車製造商、供應商進行合作。

時隔半年,也即2018年9月,張博公開更新滴滴的自動駕駛進度:滴滴的自動駕駛團隊大約在100人左右,總計有幾十台測試車,共在中美四個城市展開路測。目前,滴滴已經在加州以及北京拿到了測試牌照。

牽手大眾,布局未來出行

虧損百億的滴滴:如何通過自動駕駛,搶跑對手、搶跑未來?

和滴滴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時間非常接近的是:2月26日,滴滴也和大眾成立合資公司——上海桔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上海嘉定,合資公司註冊資本達6400萬人民幣,滴滴持股60%,大眾汽車持股40%,經營範圍主要是汽車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汽車租賃(不得從事金融租賃)等等。事實上滴滴和大眾成立合資公司也並非突如其來,早在2018年5月,雙方就確認了消息。在這次的合作當中,雙方的目標是為了組建約10萬輛電動化或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運營車隊。

除了大眾以外,滴滴也牽車和家,雙方組建合資公司,為共享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雙方同時還將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智能化車隊運營等領域展開合作。在與車和家的合作當中,滴滴希望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新能源車,按照每公里成本作為考核標準,同時提升用戶體驗。車和家的創始人李想認為:(汽車)如果按每公里成本計算,把車隊的運營、保險、能耗、空駛率都計算進去,每公里成本可以控制在1元以內,比正在運營的同檔位燃油車有望節省近1/3。

去年北京車展期間,滴滴更是大張旗鼓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成立「洪流聯盟,」,推進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產業發展。

所做的一切和滴滴將在2020年擁有1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不無關係。

隨著自動駕駛的到來,未來的出行方式勢必發生巨大的變化。波士頓諮詢集團就認為,到 2030 年美國人有三分之一的里程都會在電動或自動駕駛車輛上度過,而且這些車將歸屬在共享出行服務的範疇內。

不止是滴滴在布局,戴姆勒和寶馬也共同投資 11 億美元,投入在打車、共享汽車等常規共享出行服務上;2016年首汽集團也成立了GoFun在共享出行上進行了布局。

不僅主機廠感到焦慮不已,Tier 1也按耐不住,2018年6月,博世收購了底特律打車新創公司 SPLT 。也就是說,即使是在滴滴最擅長的出行領域,未來也將會面臨來自主機廠、Tier 1等挑戰。

總結

近日滴滴的連番大動作: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牽手大眾布局未來出行。

這些動作都意味這這家出行的巨頭,已經意識到自動駕駛潮流勢不可擋,必須要將自動駕駛提升到了一個重要高度。 自動駕駛將會是滴滴搶跑對手、搶跑未來的重要戰略,也是構建未來藍圖當中的重要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從搞科研到商業運作:Alberto Broggi 研究計算機視覺的二十年
專訪360金融鄭彥:欺詐虧損率0.2%背後的故事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