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為何未能參與佔領日本?背後原因複雜,與之後的冷戰格局有關

中國為何未能參與佔領日本?背後原因複雜,與之後的冷戰格局有關

二戰時期,歐洲戰場上取得勝利後,納粹德國被英美法蘇分區佔領並之後將德國暫時分為了東德與西德。然而日本卻是被美國一方佔領,甚至之後許多制裁決定都是由美國單方面決定的。

眾所周知,軍國主義日本作為亞洲戰場上的法西斯勢力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且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不再只是與中國交戰,與美國在太平洋上展開島嶼爭奪,而且還對英國的殖民地發動進攻,在緬甸地區與多國聯軍交戰,甚至在二戰末期在中國東北還與蘇聯進行作戰。

日本前前後後與多個國家發生了戰爭,為什麼沒有出現針對日本的多國佔領呢?

事實上,當初多國聯合確實提出了戰後多國佔領日本的行動方案,美國也有多國登陸然後佔領日本本土的打算,這個計劃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就被提及。在戰爭進行階段甚至已經將之後分區佔領日本的事情制定了詳細的規劃,在規劃當中,美蘇中英四國都有權力參與佔領戰敗國領土,在規劃中詳細的提到了具體的分區辦法:即由中國佔領四國島,英國負責南部佔領,美國負責中部,蘇聯負責北海道等區域。

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發生了變化,美國雖然制定了詳細的登陸方案,但在沖繩戰役當中損失慘重,由於在沖繩戰役當中日本的自殺式抵抗,導致美軍損失非常慘重,不得以開始重新考量對日登陸作戰,而此時沖繩之戰正式打破了日本的海上防禦體系,下一步就可以進行登陸作戰了,但美國方面將沖繩之戰時的日軍抵抗模式假設到了日本本土戰場,發現如果這樣的話,美軍的登陸損失將在百萬人以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開始重新考量對日作戰。

而此時的中國方面肯定是沒有實力執行單獨進行跨海大兵團登陸的作戰的,而蘇聯雖然將東北關東軍幾乎全殲,但論太平洋上的海軍實力是不足的,更何況蘇聯這個時候還沒有設置海軍陸戰隊,等待蘇聯海軍部署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成本。於是不打算單方面大規模登陸作戰的美軍採取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將原子彈這種武器王牌搬上了戰場。

原子彈將日本的廣島與長崎夷為平地,日本當局最終決定投降,結果日本投降發生在了原計劃大規模登陸作戰開始之前,而這個時候,美國於是決定不再使用原先的分區佔領方式來解決戰敗國日本,而是進行單方面佔領,在日本投降的同時,美國就已經任命了對日佔領的負責軍隊,結果日本八月投降,美國到了十月就已經完成了佔領軍部署,將日本分為自己單獨負責的兩個佔領區。

對於這個結果,由於各國都沒有在戰時登陸日本本土,所以也就只能不了了之,結果就造成了美國對日本的單獨佔領,而之所以美國這樣武斷,首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美國當時已經預感到了今後世界將出現兩極格局,在加上蘇聯已經實現對東歐的控制,美國擔心如果將蘇聯的勢力引入東亞會嚴重影響日後格局,於是便放棄了多國進入日本實現佔領的計劃。對此杜魯門總統曾經公開表示過「不能在日本重蹈對德國佔領時的覆轍」。

當然其實,後來美國為了權衡,邀請國民政府派遣一個師參與對日佔領,為此國民政府還制定了詳細計劃,差一點就在1946年派遣67師前往日本參與象徵性佔領了,但是由於解放戰爭的爆發,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大開腦洞,假設一統六國的是楚國,中國古代歷史走向會有何不同?
商鞅變法與申不害變法,站在同一起點,為何差距會如此之大?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