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海洋大學這一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中國海洋大學這一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中國海洋大學又傳來科研新成果,根據中國海洋大學發布的消息,3月1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在線發表了題為「泛熱帶氣候相互作用」(Pantropical climate interactions)的綜述性文章。此項成果是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蔡文炬教授(第一作者)和實驗室主任吳立新院士(通訊作者)領銜眾多國際知名物理海洋和氣候學家以及青年學者共同完成。

中國海洋大學這一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之間的海氣反饋過程示意圖(SST表示海表溫度)

據介紹,此項科研成果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起源於熱帶太平洋,是地球氣候系統最強的年際變化事件,對全球氣候、水循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以及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過去研究已充分證實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可通過大氣遙相關過程顯著影響熱帶大西洋和印度洋區域氣候系統,反過來熱帶大西洋和印度洋內部的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及動力過程變化如何影響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以及區域氣候存在較大爭議,是熱帶海洋與氣候研究中的前沿熱點問題。該綜述文章首次全面回顧和總結了目前對於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氣候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

中國海洋大學這一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事件演變過程中的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之間海氣相互作用示意圖 文章指出熱帶太平洋氣候系統變化主要由快速的海溫-風場正反饋過程和延遲的風場-海洋溫躍層-海溫負反饋過程共同決定,熱帶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溫變化可通過引起太平洋風場異常來調製上述反饋過程進而影響太平洋(圖1)。例如,熱帶印度洋變化可加速厄爾尼諾的消亡,並有助於厄爾尼諾向拉尼娜的位相轉變;熱帶大西洋赤道及北部海域的海溫變化對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事件的多樣性(即不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事件的空間型態、變化幅度、演變過程不盡相同)具有重要貢獻。

此外,熱帶大西洋海溫的年代際變化可顯著影響整個印太海域海氣系統變化,被認為是導致1998-2014年全球增暖減緩的一個關鍵因素。文章在系統總結已有研究基礎上,提煉出了未來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及挑戰,並指出深入認識和理解熱帶跨海盆相互作用的動力機制是提升季節至年代際氣候預測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也將有助於提高對未來氣候變化預估的準確性。

此項成果歷經國內外多次學術交流研討最終完成,為熱帶海-氣相互作用和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這也是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研究團隊繼2016年受邀在《自然》發表綜述性文章「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氣候效應」(Pacific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and their roles in climate)之後,首次在《科學》發表綜述性成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人類胰島非細胞也可產生胰島素
宿主對抗細菌由 綜合信號通路介導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