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定七國之亂,貴為丞相的他為何會餓死?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情商!

平定七國之亂,貴為丞相的他為何會餓死?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情商!

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同時代的焦點所在,即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他們的事迹依然為我們所驚嘆。

歌德: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一段歷史,就如同和這些高尚的人共同去經歷那傳奇的一生。這一刻,他們不再是史書上高不可攀的符號,而是有血有淚有溫度真真切切的人。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王朝興替的悲憤無奈、保家衛國的忠肝義膽、憂國憂民的公僕精神,以史為鏡,在欽佩先輩的同時,也為我們為人處世起到了警醒作用。

我們時常說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他的成就就越高。

馬雲也曾說過:一個人成功需要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

能力很重要,但是,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情商。

在歷史中有著太多才華出眾,卻結局悲慘的人,都是因為情商低於能力導致。比如助劉邦打下天下被稱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在曹操面前恃才傲物的禰衡,還有我們今天故事中官拜宰相卻最終餓死的主人公——周亞夫。

1、如何看待漢景帝逼死周亞夫這件事

周亞夫是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兩朝重臣,對外他抗擊匈奴,對內他平定七國之亂,為大漢基業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一生極富傳奇,做下了許多令人稱讚的事情。

但是周亞夫的結局卻非常凄涼,因為漢景帝的緣故,他選擇絕食而死,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漢景帝此舉,本意並非要逼死周亞夫,實則是想敲打敲打這位心高氣傲的朝中重臣。

怎麼個敲打法呢?

漢景帝命人在宮廷中舉辦了一次宴席,然後命人邀請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丞相來。既然是敲打,那麼肯定是有所安排的,漢景帝的做法是在宴席上準備一塊很大的肉,卻沒有準備切割肉的刀子和吃飯的筷子,打算以此試探周亞夫會有怎樣的反應。

周亞夫是武將出生,為人性格剛烈,但凡不平事都會站出來,連皇帝面子都不給那種。生活中,和這種人做朋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他們辦事能力極強又不會對朋友耍心眼,可謂兄弟之交的首選了!

但是,周亞夫的身份不同,他是王侯、又居高位,做事情就必須有所收斂,不然就很容易吃虧。話題回到宴席上,周亞夫眼見沒有筷子、刀具,就扭頭讓侍從去取餐具來。漢景帝眼見狀欣喜,面上不露聲色,道:「條候,這些還不能滿足你嗎?」

周亞夫並未察覺到皇帝的深意,只是感覺到了皇帝的不滿,想要藉助宴會羞辱自己,就趕忙脫下官帽道歉,並趁著皇帝起身的時候,離開了宴席。漢景帝看見這位大臣的舉動一如既往特立獨行,感到十分失望,嘆息道:「這樣遇到事情就不滿意的大臣,又怎麼能夠擔任太子的輔臣呢!」

《史記》: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周亞夫劇照)

這次宴席的目的,原本是想考驗周亞夫是否適合輔助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漢景帝很清楚,周亞夫是一位極有才華又忠心耿耿的大臣,在漢文帝去世時,曾告訴他:「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漢景帝登基後,便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予以重任。可那時的漢景帝,已經30歲了,正值壯年,又胸懷大志,才華橫溢,自然自信能夠駕馭住周亞夫。但現在他的身體大不如前,疾病纏身,不得不考慮身後事了,而太子劉徹現在才12、3歲,以周亞夫的脾氣,恐怕是萬萬駕馭不住的。

漢景帝想要敲打敲打這位周亞夫,沒想到鬧出這樣一出尷尬局面。為了新皇能夠順利執政,既然敲打不行,也只有打壓他的氣焰,比如剝去他的權力,削弱他的聲望。

皇帝便以周亞夫兒子給他購買皇家工匠製造的陪葬用的士兵盔甲為借口,用叛變罪名來壓制周亞夫,周亞夫自然是不願意受此屈辱,心甘情願選擇餓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那麼,漢景帝為何要敲打周亞夫呢?

這件事就要從周亞夫的性格說起了,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才,偏偏做事情直來直往,一心為公,而忽略了情商在為人處世方面的重要性。

我們從三件事情,來好好了解一下,周亞夫究竟是如何忽視情商的。

一、只識將軍不識君的細柳營

中學課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周亞夫軍細柳》,裡面記載了這樣一件故事:

公元前158年,匈奴人進攻北部邊境。當時漢文帝便派遣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衛細柳,來拱衛京師。

漢文帝為了檢驗三支部隊的具體情況,就決心不提前通知他們,然後自己帶人到營地去查看情況。棘門和灞上的情況,中規中矩,士兵們見到皇帝來了,恭恭敬敬跪拜迎接,因為主將不知道情況,都顯現出慌亂的情況,漢文帝就非常失望。

到了細柳的時候,漢文帝卻見到了截然不同的光景,從軍官到士卒都精神抖擻、整裝待發,他們披持鎧甲,兵刃銳利,弓弩張開,弓弦拉滿。

當皇帝的車馬緩緩來到軍營門前時,傳令官先行上前宣告皇帝到來的信息,交接的軍門都尉卻做出了一件令漢文帝和其侍從都大跌眼球的事情——他告訴傳令官這裡只聽將軍號令,不聽皇帝詔令,士兵們竟然也絲毫沒有讓開的跡象。

隨從們極為憤怒,這簡直是挑釁皇家威嚴,紛紛向漢文帝諫言請求治罪周亞夫,但是漢文帝卻覺得非常有趣,他便命左右安靜等待,然後差人拿著君王詔令去通知周亞夫前來迎接。

周亞夫聞訊而來,只見他身披甲胄,手持武器,儼然隨時等待進入戰場一般。周亞夫見到君王也不跪拜,只是拱了拱手,說道:「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漢文帝見到這樣一位無禮的將軍,十分欣慰,感慨道:「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周亞夫便是這樣一位,敢不給皇帝面子,一心為國,堅持軍隊紀律的真英雄!

太后讓漢景帝封皇后哥哥為王候,周亞夫:不可以

竇太后是漢景帝的母親,她與自己的兒媳王娡關係很好,便想為她的哥哥討要一個王侯的位置,一來因為自己兄弟沒有獲得候位感覺遺憾,二來是很寵愛自己的兒媳。

漢景帝聞言,就感覺很苦惱,因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王信顯然既不是劉氏,也沒有立下功勞,不符合祖制。但是,另一邊又是自己心愛的妻子和至親的母親,顯然也是不能輕易拒絕的。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就是這個理。漢景帝很糾結,就告訴自己的母親,這是一件大事情:「請得與丞相議之。」

我們的丞相大人不是別人,正是周亞夫,漢景帝便想讓這位老臣為自己分憂解難。誰曾想,周亞夫一聽這件事,直言道:「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漢景帝一看,得了,怎麼找他商量這種事情,不是添堵嗎。世間安得兩全法,只有依據祖制負了母親大人和老婆的期許了。哎,這個周亞夫!

漢景帝打算分封降將鼓勵匈奴人降漢,周亞夫:您不怕他們背叛您嗎?

漢景帝時期,對匈奴人的策略是防守配合和親的套路,繼續黃老無為修養生息的國策。

有一天,匈奴王徐盧等五人來投降漢朝,漢景帝很開心,就打算分封他們為候爵,表達出漢朝鼓勵匈奴人投降的意圖。

丞相周亞夫又跑去跟皇帝直言,道:「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

漢景帝的興緻被周亞夫這麼一說,就感覺胸口堵得慌,又想起竇太后的事情,這一次絕對不能聽他的意見了。漢景帝果斷拒絕,說:「丞相之言不可取!」

漢景帝按照自己意圖把徐盧他們分為了侯爵,周亞夫按說服服軟也沒事,但他性子太直了,竟然因為這件事生氣稱病不上朝!漢景帝也是氣到了,這樣的大臣竟然跟我耍起小性子了,你不是要稱病嗎,那就乾脆下令免去了周亞夫的丞相位置,讓他繼續養病。

《史記》: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亞夫因謝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周亞夫位極人臣,本應更有作為,卻因為個人脾氣太過暴躁,不懂得為考慮他人的感受,落得餓死的下場,不得不說是一件遺憾。

這件事,也告誡我們,為人處世,不僅要重視自己的能力成長,也要重視情商!我們有能力去取得重要的成就,卻因為個人性格導致失敗豈不是非常遺憾嗎?

大家覺得是不是這個理呢,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社說書人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改嫁風波,昨夜雨疏風驟
窩囊死去的楚懷王,引發被誤會千年的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TAG:茶社說書人 |